2021年,港股市场火了!

年初至今,从“南下香江去”的口号刷爆市场,到“爷青回”B站强势回归港股, 港股市场可谓是风头无两。据港交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逾3000亿元,已经超过去年的一半。

资金疯狂涌入,市场热度不减的背后,是来自估值洼地和优秀标的的双重背书。伴随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回归,恰逢其时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数ETF,也预示着新一轮的港股投资盛宴已然开启。

5月12日,专注于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的ETF产品——华夏恒生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启航。

AH指数越过山丘,估值优势依然等候

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海外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港股市场的部分境外资金回流本土市场,导致港股短期内随着外围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但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2021年疫苗的推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港股上市企业盈利状况有望否极泰来,这让港股市场迅速恢复活力。

其实长期以来,港股市场与A股相比,估值优势一直都比较明显。

众所周知,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追踪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内地称,香港称)的,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

我们统计了从2014年11月17日到2021年5月6日的AH溢价指数的表现整体表现,数据显示,指数长期处于较高位置,即便近期有所回落,但是仍然高于2016年以来的 3/4 分位数,这个估值优势依然是个坚定的存在。

资金的热烈追逐是市场向好的最佳佐证。

2020年南下资金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净流入人民币5967亿元,同比增长169%。2021年以来,港股投资热点持续升温,截止2021年5月5日,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达3469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净流入的50%。

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及定价权日渐增强,已逐步成为港股对冲国际资金流动风险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效降低了港股的波动,增加了可投资性,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布局港股,形成正向循环。

龙头那么多,市场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站在投资者角度,对于优秀企业的需求量是多多益善的。

2018年港交所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修改了主板上市规则,例如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尚未盈利或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兴及创新行业公司来港上市、允许符合资格的中资及国际公司在港二次上市等。由此吸引了众多新经济龙头的上市,自2019年阿里巴巴回归港股至今,已有近20家中概股完成了在港股的第二上市。进入2021年,汽车之家、百度、B站、携程相继回归,港股市场的投资热度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赴港上市的部分新经济龙头:

(数据来源:Wind,华夏基金,36氪,资本邦,中信证券等,截至2021-5-6,以上不作为个股推荐)

与此同时,伴随着发行体制的改革创新,港股市场的市值结构也已经发生质变。2018年以来融资额超百亿港元的十余家港股新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快手、美团、京东、小米和网易6家科技互联网龙头上市融资额占比超50%。2020年港股IPO集资金额3975亿港元,较2019上升27%,主要受益于中概股回归和新经济赴港上市。至2020年末,港股市场资讯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已经从2018年末的14%跃升至34%。

不得不爱的恒生科技指数:东方纳斯达克

“十四五”科技强国背景下,随着科技产业从“互联网+”迈向“人工智能”,从“工业互联网”到“5G”,产业转型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增长+估值提升的机遇。

而“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囊括了港股市场中的中国版“FAANG”公司。被誉为“东方纳斯达克”的它反映香港上市的顶尖科技和互联网企业表现,具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追踪在港交所上市的30只最大型科技板块股份,当前权重股包括了境内投资者非常熟悉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中芯国际、京东、网易等知名公司,汇集了互联网、电商、社交、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软件等科技行业中最优秀的代表性公司。其中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达68%,总市值超16万亿港元,龙头企业对指数的表现影响较为显著。

恒生科技已成为南下资金最青睐的港股主题之一。截至2021年5月5日,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持股总市值达2.6万亿港元,较年初增幅达28.8%。其中,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持股市值达7824.88亿港元,较2020年初增长39.7%;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占港股通持股市值比重达30%,较年初增加2.3个百分点。科技也成为2020年以来港股表现最好的板块。对比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2020年至今恒生科技指数领涨各行业,实现了良好的收益。

恒生科技指数ETF,风起华夏

如果说谁是最熟悉港股市场的公司,华夏基金必须榜上有名。

华夏基金不仅是权益ETF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境内港股类ETF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2004年,华夏基金推出国内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推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进入ETF时代。目前,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超2200亿元,是境内首家权益ETF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

2012年,华夏基金推出国内首只港股ETF产品——华夏恒生ETF,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华夏恒生ETF规模126.61亿元,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港股ETF产品。截至一季度末,华夏基金共有6只ETF产品布局港股市场(包含4只纯港股ETF产品以及2只沪港深主题ETF),合计规模达229.85亿元,市场占有率突破40%,无论是产品规模还是产品数量均位列全市场第一名。

这只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由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担当,他2006年2月就加入华夏基金,长期深耕指数研究与管理行业,荣获上交所2019年“十佳ETF行业分析师”、新浪财经金麒麟2020最受青睐指数与ETF基金经理等众多荣誉。在管产品获评中国证券报金牛基金、上海证券报金基金两项大奖,“双金牛”加身,投资实力可见一斑。

经过16年的实战,华夏基金不断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基金经理产品的过往表现,还是从品牌号召力而言,即将登场的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都是不容忽视的“宝藏投资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