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化到专注主业,是传统企业从良好走向优秀的必由之路。

1996年,君万之争结束之后,王石突然意识到了万科的问题,其后的几年他一直在给万科做减法。

2001年,王石将万家百货72%的股权卖给了大股东华润。从此,万科的多元化时代结束,住宅地产的野蛮生长正式开始。

想要做时代的企业,就必须在某个领域成为龙头。这个龙头全国性的可能还不够,一定要是全球性的,这点王石比谁都清楚。

2001年,已经在万科呆了十年的郁亮姚牧民成为万科的总经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是郁亮最宝贵的品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万科的销售从百亿干到了千亿。

实践中证明了郁亮的能力,王石放心地将万科交给了郁亮,自己选择了登山、跑步、玩滑翔伞、游学。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而痛苦总会是显得比较漫长。

2015年,牛市替市场甄别出了好的公司,那些市盈率低、股权分散、现金流良好的优质资产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万科,自然就被盯上了。

万宝之争一役,万科失去了“一哥”的位置,王石也从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离开。

有人说高处退休是一种荣耀,有人说从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中黯然退出是一种耻辱。

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如意。虽然万科丢失了第一的宝座,但是找回了初心。

如果说成为第一是万科管理层迷茫的主要诱因,那么对白银时代提早判断则是万科丢失第一最主要的因素。

2015年之后,一波轰轰烈烈的棚改在三四线城市展开。

融创、恒大、碧桂园率先冲入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由于棚改货币化,开始大涨。而碧桂园它们的秘密武器就是——高周转。

“456”模式让碧桂园的雪球迅速滚大。

为了加快高周转的步伐,碧桂园连夜画图纸都成了“惯例”。

水泥凝固需要周期,碧桂园等不起自然风干。曾经有一位地产老板苦口婆心地劝诫到,这几年的新房最好不要买。

原因是——质量差。

2017年之后,因为房屋质量而被投诉的房企不在少数,甚至连品质著称的龙湖以及万科都上了名单。

一起事故,一个诱因,碧桂园不得不踩下了高周转的刹车。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杨国强首先想到的就是机器人替代人工。

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设想未来把碧桂园的所有工人替换成机器人,只留少数的操作人员在工地,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少事故发生频率。

查阅碧桂园的财报,2019年,碧桂园减少了近三万人,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又少了1.4万人,到2020年底,碧桂园才勉强又增加了6000人。

一来一回之间,碧桂园少了三万多人。

4月21日,碧桂园发布了2020年年报,年报显示2020年碧桂园实现销售金额达5706.6亿元,同比增长3.3%;权益销售面积达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

相比于过去五年双位数的增长,销售金额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4628.56亿的营业额,同比下降为4.74%;350.22亿的净利,同比下降超过11.45%。

地产的白银时代也在挥手道别,“三道红线”成了地产企业难以逾越的红墙。

一二线城市起家的万科输给了三四线城市起家的碧桂园,但棚改红利的消失也让碧桂园处在同样尴尬的境地。

当下,碧桂园的主要布局仍然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未来随着人口不断流出,靠三四线城市改善利润也会愈发的艰难。

未来,踩下高周转刹车的碧桂园必须重新找到新的增长点,因为裁员并不是最好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