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肖文邦 编辑|LZ

睿蓝研究团队对华友钴业价值建立了两个纬度评判体系:一个是它基于“镍钴铜上游资源—前驱体业务—四氧化三钴”的中上游体系的当前价值;另一个是它基于当前体系外的延伸体系,我们坚定认为华友钴业战略规划还有更大空间和延伸性。

这也是睿蓝研究团队一直对华友钴业深度思考的问题。稍早以前的三月初,华友钴业因为镍钴价格异动而使股价大幅下挫,到目前仍有约35%以上跌幅,睿蓝研究并不惊呼其价格的波动问题,而是担忧它的“产业链生态和战略体系是否经得起考验”这个更为紧要的事情(见3月8日《蓝筹企业评论》的“华友钴业产业链生态和战略体系能否经住猛烈颠簸?”)。这是我们发现5%优质公司可持续价值的初衷所决定的。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会着重解析华友钴业2019年对于天津巴莫定向增发失败所带来的战略体系受挫的价值评估。在这场华友钴业倾尽全力的资产重构中,它只差一步就可形成从“资源—前驱体—涵盖3C体系钴产业—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重构,如果形成这个更有穿透力和核心技术的价值中枢,华友钴业价值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所以,本次研究的华友钴业只是当前阶段的价值,至于更高的期望还须观察它下一步的战略动向。

战略定位与主营业务的转变

华友钴业于2015年上市,业务阐述是:专注于钴、铜有色金属采、选、冶及钴新材料产品的深加工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四氧化三钴、氧化钴、碳酸钴、氢氧化钴、硫酸钴等钴产品及电积铜、粗铜等铜产品,钴产品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航空航天高温合金、硬质合金、色釉料、磁性材料、橡胶粘合剂和石化催化剂等领域。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之一,钴化学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那个阶段,“钴”是华友钴业的核心。事实上,可能加上一个字更准确,即“钴铜”。据2015年年报,“钴铜”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亿元、11.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84%。当时格林美钴产品营收3.75亿元,相比而言,华友钴业由此被冠以“钴业大王”。

2020年,华友钴业的发展战略较2015年已经完全改变,公司对此表述为:“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是一家拥有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是一家拥有镍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致力于展低碳环保新能的高镍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致力于展低碳环保新能的高新技术企业。”

图片来源:企业年报

在两个阶段对比中,华友钴业的战略重心已从钴铜产品转向新能源锂电材料上,钴和之前的选、冶、采再到深加工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另外,华友钴业还把镍资源提上纲领,为未来高确定性的三元材料高镍化提前布局。同时华友钴业力争上游,致力于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并立志成为行业领导者。

华友钴业由此形成资源、有色、新能源三大产业一体化协同的模块。

▶新能源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锂电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三元前驱体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单元由“新能源衢州、华海新能源、与POSCO合资的华友浦项和与LG化学合资的华金公司”组成,同时还参股了浦华公司、乐友公司。

新能源业务板块是公司“两新”产业战略的核心。三元前驱体产品已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以及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路虎捷豹等欧美市场。

▶有色业务模块

有色板块主要从事钴、镍新材料产品的深加工业务,业务集中在子公司华友衢州和桐乡总部工厂,主要产品为四氧化三钴、硫酸钴、硫酸镍等钴、镍化学品,其中四氧化三钴主要用于 3C类锂电池正极材料,硫酸钴、硫酸镍主要用于动力电池三元材料前驱体。有色板块形成了以钴、镍为核心,铜、锰等为补充的业务结构,全面围绕公司新能源锂电产业发展战略拓宽并完善产线,构建了丰富的产品体系。

▶资源业务模块

资源业务板块是华友钴业产业一体化的源头。资源板块包括钴、镍、铜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和初加工业务。钴业务集中于非洲刚果(金)子公司CDM公司、MIKAS公司,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目前非洲资源板块已形成以自有矿山为保障,以刚果(金)当地矿山、矿业公司采购为补充的商业模式。钴铜矿开采后,通过选矿工艺生产钴铜精矿,通过湿法冶 炼的方式生产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产品;钴铜矿料由自有矿山供应和向当地矿业公司采购。

华友钴业的镍业务集中于印尼,目前正在布局印尼镍资源开发业务。年产6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钴湿法冶炼项目已于2020 年初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试产;同时4.5 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正在推进,2021 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火法冶炼的方式生产高冰镍。

穿透财务周期审视扩张能力

华友钴业为什么进行这种战略定位的转变?它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华友钴业2015年至2020年的营业总收入均稳步增长,相比之下,净利润则大起大落,捉摸不定。从上市之初的利润负数到2016年的盈利0.69亿,再到2017年18.96亿,同比增长约2638%。睿蓝研究查询2017年年报得知,这主要得益于国际钴价大涨叠加需求爆发,2017年钴产品毛利率近40%,同比增长22.22%,然而2019年又因为钴价弱势,毛利率下降至11.23%,同比减少23.51%。幸运的是,2020年国际钴价又进入强周期,对盈利的正面作用也反映在公司业绩上。

数据来源:Wind数据,睿蓝研究整理

睿蓝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华友钴业往年的业绩均是随着国际钴、铜价的大幅波动而强烈变动,如果没有上游钴铜资源开发优势进行柔性生产的话,恐怕早已经受不住经营期间有色金属价格变化带来的业绩影响。华友钴业从战略层面上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行动上已经致力于资源开发到锂电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打造,能否从“钴业大王”向锂电新材料领导者转变还有依赖于对下游的扩展和延伸。例如,布局镍资源便是公司遵循高镍化趋势在有色金属这块自身熟悉的领域中进行扩展的另一条线,而在下游三元前驱体的延伸上也是不留余力。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华友钴业的流动比率偏低,从2016年至2018年回升一些后又逐年下降,底线维持在0.80上。资产负债结构较上市初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从74.80%调整至53.79%,负债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资料来源:同花顺,睿蓝研究整理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华友钴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2015年至2018年间波动幅度巨大,2019年后维持稳定。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从2016年至2019年逐年增加达到顶峰50.86亿,较去年增加了2倍多,这段时间是华友钴业产能扩张期,公司解释是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增多。而将经营性、投资性、筹资性三个现金流净额三者相加,虽然不是十分充足,但总体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数据来源:Wind数据,睿蓝研究整理

数据来源:Wind数据,睿蓝研究整理

从营业构成角度分析,睿蓝研究以2019年和2020年做对比。华友钴业目前主营业务集中在钴、铜、镍产品以及三元前驱体上。2019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6.38亿、8.55亿、0.11亿、1.83亿,占营业利润分别为30%、41%、1%不到以及9%。而到了2020年营业利润全面提升至10.7亿、13.55亿、0.59亿、4.38亿,占营业利润的32%、41%、2%、13%。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睿蓝研究整理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睿蓝研究整理

从当前占比来看,铜产品和钴产品分别是华友钴业营业利润中的大头,钴铜具有伴生性,往往是一起开发,只要国际有色金属价格稳定,华友钴业就能够保持盈利的持续性。

由于钴的稀有性,导致它是电动汽车当中最昂贵的金属原料之一。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新能源行业一直在策划研发低钴及无钴化电池。我国的许多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就在降低钴的比例方面不断研发和突破。在“高镍低钴”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际上主流的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例如:LG化学、松下电池等都将在低估和无钴化电池的改进和生产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睿蓝研究根据跟踪的市场情况来看,短期“无钴化”电池的研发进展低于预期,中长期全球钴供需偏紧,但未来低钴高镍化趋势基本明确。

从营业利润来看,华友钴业在镍产品和三元前躯体可谓是初步发力,从2019年的营业利润3.65亿和11.51亿分别增长至4.81亿和25.32亿,占比分别从1%不到和9%提升至2%和13%。虽然提升不多,但在战略层面上华友钴业可以说是在主动寻求变化。2017年的一次研讨会上,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说:“战略是一个不断感悟深化的过程,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是要随着环境背景、阶段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陈雪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领导的华友钴业在战略上也随着大环境的趋势变化而变化。随着锂电池高镍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镍资源及相关冶炼加工产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陈雪华将镍资源放在战略布局考量上且正在努力贯彻落实。公司在2020年定向增发参与印尼Morowali 工业园区年产6 万吨镍金属量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与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年产4.5 万吨高冰镍项目。

睿蓝研究认为,华友钴业从“钴业大王”向锂电新材料领导者的奋力争取,不仅能够加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还能构建相对安全的护城河。在印尼布局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壁垒可谓是相当高,其他公司想要入局必须克服三大难关。理由是,第一,红土镍矿产品的冶炼技术难度高,对磁性物质、杂质等含量的控制需非常精准,这将决定前驱体产品性能;第二,资金投入高,单万含镍金属吨项目的投资金额高达5-6 亿美元;第三,国内外成熟运行的项目有限,学习成本大。华友钴业此次全力开发印尼镍资源,便是公司“二次创业”的主战场,也是未来利润的核心增长点。

前驱体对新能源战略至关重要

虽然当期镍产品在营业利润占比不高,但实际上这是因为镍资源项目的建设及镍产品产能释放均需要时间;睿蓝研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友钴业的三元前驱体业务上。

三元前驱体在华友钴业营业利润构成中占13.20%,2019年至2020年间,营业收入从11.51迅速拉升至25.32亿元,同比增长达119.96%。三元前驱体的快速放量使得公司在营业利润构成中的9%提升至13%。

资料来源:Wind资料,睿蓝研究整理

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前端原料、是连通有色和锂电材料的桥梁。GGII初步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为42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国内出货量33万吨,同比增长45%。目前三元前驱体行业主要有三类玩家参与:(1)上游钴、锂企业的下游延伸布局;(2)正极企业的自用需求布局;(3)针对前驱体生产研发的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睿蓝研究整理

上游企业(华友钴业、格林美等)具备资源优势,可以有效调节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布局前驱体是向下游正极延伸作铺垫,产能占比约53%;下游正极企业为了更好地把握正极材料品质,也将研发的发力点放在前驱体配制,产能占比约22%。聚焦前驱体专职企业(如中伟股份等)则具备更好的客户视野和技术积累,产能占比约25%。

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集中度在2020年也继续提升。据ICC鑫椤资讯测算,国内三元前驱体产量CR3集中度为49.04%,较2019年小降,但CR5集中度提升明显,达到69.1%,同比增长4.32%。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0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出货量TOP4企业排名,从2019年的格林美、中伟股份、邦普、华友钴业变成中伟股份、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出货市场份额分别为,22%,16%,12%,1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睿蓝研究整理

2017—2020年,三元前驱体出口量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11.2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28.9%,这主要得益于日韩电池巨头产能扩张的需求增长。出口方面,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排名前列,主要供货Ecopro、LGC、L&F、POSCO、优美科等企业。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出口占其总出货量的40%,出口排名第一;格林美、华友钴业紧随其后。

数据来源:Wind数据,睿蓝研究整理

睿蓝研究将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三元前躯体业务进行对比发现,两公司的收入均是向上,但中伟股份收入增长上更加迅猛,2020年的收入较2017年已经有了5倍增长,比华友钴业高出2倍不止。华友钴业目前三元前驱体的产能10万吨/年,还有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在建,据2020年报,三元前躯体材料产量约3.47吨,产能利用率只有34.71%。据中伟股份2020年报,三元前驱体产品收入56.72亿,同比增长率达50.1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目前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能约11万吨/年,产能利用率100.95% ,另外还有7.5万吨产能正在扩建。华友钴业若想进一步争夺三元前躯体市场,需要先提高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Wind数据,睿蓝研究整理

睿蓝研究认为,三元前驱体产能建设及认证周期较长,且上游企业与下游客户的绑定程度较深,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头部三元前驱体企业有望借助产能规模和成本优势,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比。三元前驱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会带动华友钴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上游有钴、镍等资源保障叠加一体化产业链会让华友钴业的产品成本的优势得以发挥。镍资源项目完工后,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高镍化的趋势逐渐显露,华友钴业在锂电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中所提供的价值会进一步增强。

当然单凭这些还无法直接对华友钴业下结论,还需深入穿透公司的历史发展、了解公司扩张的策略及节奏。

运营及扩张战略

华友钴业掌控上游钴镍矿源后,再以此回到布局钴及前驱体的高端制造能力。2012年选址衢州,建设衢州钴新材料制造基地,5年后的2017年,华友钴业钴产品产销总量近20000吨,全球占比约20%,成为了全球最大钴化学品公司。

它真正进入业务扩张时期还是要从上市的2015年开始。2015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及互联网等一批特定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钴产品未来的需求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高工锂电》曾经报道,2014年中国电动车销量较上年暴增3.2倍。根据科技部制定的推广方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有望维持100%以上的增长,这都将为含钴的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C电子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市场也迎来高速增长期,势必带动含钴锂电池的大幅增长。航空发动机、燃气机轮等的关键产业也有大量需求,这也将为含钴的高温合金市场带来长期利好。

华友钴业根据市场对钴需求量大幅增长的预期进行快速反应,于2016 年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8.32 亿元,投入刚果(金)PE527 铜钴矿权区的开发和研究院的的建设。此举迅速扩大了公司控制的资源量、提高了原料的自给规模,也进一步了提升研发能力。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此次18.32 亿元的定向增发募资大大帮助了华友钴业在非洲资源板块的扩张与巩固,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核心竞争力均得以全面提升。此时它的资源体系搭建已经完成了一半。

2020年,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相关的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也充分带动锂电池和锂电材料的高速发展。而三元材料凭借其综合性能优势,在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各国动力电池技术的主流路径规划均沿着三元材料高镍化的方向发展。

数据来源:USGS,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镍同钴资源一样,非常缺乏。为了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基本以进口为主。所以在战略布局上,华友钴业更加大胆激进,于2020年10月份发起定向增资,向公司实控人陈雪华以及不超过34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60亿1800万元,用于投资高镍性动力电池三元前躯体项目、高冰镍项目及研究院的建设。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分别在2017年8月及12月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AVZ和NZC增发的股份,占其增发后总股本分别为11.2%和14.67%。2018年1月,它又认购阿根廷上市公司HANARI和SESA增发的股份,均占两家公司增发后总股本的70%,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均是矿山开发及矿产品销售。华友钴业此举提前布局了阿根廷锂盐湖锂矿资源,为公司获取可持续的钴、镍、锂资源创造了先发条件。至此,华友钴业的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华友钴业目前空间布局是:桐乡为总部、资源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公司逐渐形成了资源、有色、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而这三大业务板块基本在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循环回收板块业务板块虽然还在布局阶段,但是可以看出公司正在全力打造的从钴镍资源、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锂电正极材料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随着资源的布局,华友钴业的产能随着生产体系的构建逐渐扩大。

它目前主营业务为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制造业务,以及钴、铜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采、选业务和有色冶炼加工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华友钴业在非洲每年能产2.14万吨氢氧化钴、9.6万吨金属铜;在浙江衢州每年能产3万吨金属钴、1.5万吨金属铜、1万吨金属镍、9.5万吨三元前驱体、5千吨碳酸锂;在浙江嘉兴每年能产9千吨金属钴、5千吨三元前驱体、5千吨三元材料。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由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综合来说,华友钴业的资源开采集中在刚果(金)与印尼,而冶炼加工以及三元材料制造业务主要集中在衢州地区,少数在嘉兴桐乡总部。

睿蓝研究认为,随着刚果(金)和印尼对国内矿资源的出口保护政策的趋向性,华友钴业极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海外资源地冶炼加工体系的建设,这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行业高壁垒的关键要素之一。

全产业链一体化合围的战略缺口:关于收购天津巴莫的失败

集“资源—钴产业—前驱体”的华友钴业在战略体系重构迈出最重要的一步是在2019年定向增发收购正极材料的天津巴莫公司。

天津巴莫是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优势厂商,自2002年成立后便长期致力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依靠十余年的深耕,天津巴莫的产品也得到了境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境内外知名客户有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三星和LG等。2019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天津巴莫位列第233位。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内三元材料厂商产量占比排名中,天津巴莫仅在第8位,而2020年已经跃升第2位。但国内三元材料的竞争较为激烈,头部大型厂商之间的份额差距较小,其中,容百科技、天津巴莫、长远锂科分别是国内市占率top3,,市占率分别为14%、 11%、 10%。

目前,三元材料正在向中镍高压、高镍演进。2016年开始率先开始小规模量产NCM811材料,2017-2018年开始当升、杉杉、长远、天津巴莫等企业纷纷跟进量产高镍三元材料。2020年国内高镍三元材料市场基本被容百锂电与天津巴莫垄断,两家合计市占率超过85%。

华友钴业收购天津巴莫的战略意图比较明显,为的是产业链进一步往下游延伸,天津巴莫拥有量产NCM811的能力,与公司在印尼布局镍资源能够形成一条关系链,这是为高镍三元材料量产做铺垫和准备。

2019年4月,华友钴业拟向杭州鸿源、信巴新能源、芜湖景瑞、浙江巨匠、金石灏沣、中证投资、协和联创和朱雪松等8名交易对方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巴莫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暂定为32亿元;向信达新能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华友衢州15.68%股权,交易金额暂定为8亿6240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为了此次收购天津巴莫,华友钴业不仅采取定向增发,甚至在组织管理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时任公司副董事长的张炳海担任巴莫科技董事、时任高级管理人员的陈要忠担任巴莫科技董事长、时任华友控股的董事张江波担任巴莫科技监事。

结果不尽如人意,华友钴业未能如愿以偿完成收购,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在战略挫伤后,华友钴业退而求其次购买了华友衢州15.68%股权。显然,购买华友衢州15.68%股权仅仅只是完成定向增长项目,与收购天津巴莫相比战略上的价值不在同一层面。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睿蓝研究探究收购天津巴莫失败的原因,公司披露的说法不具说服力。早在2019年5月9日,华友钴业便收到上交所关于此次预案的《问询函》,为了回复该《问询函》华友钴业甚至做了两次延期回复的公告。问询函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2019年4月,中证投资、金石灏沣受让巴莫科技股权时,整体估值约29.2亿元。而本次重组,巴莫科技估值约为32亿元,短期内大幅增值。增值的原因是什么?

华友钴业的回答是,巴莫科技的估值是根据当前的市场趋势、发展战略和客户需求,特别是新增投资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主要产品的成都二期项目。成都二期项目主要生产三元和高镍产品,该项目投产后,巴莫科技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动力电池业务的扩张将显著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因此预估结果与前次相比出现一定幅度增长。

第二,巴莫科技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3.44亿元,下降11%,实现净利润8609万元,下降34.5%。业绩大幅下滑对估值中的影响,以及相关估值作价不降反升的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华友钴业的解释则略显含糊,巴莫科技的未来收益将来源于天津生产基地、“成都一期”项目和“成都二期”项目。预估拟采用收益法作为评估方法,收益法是基于标的资产未来的业绩经营情况作出的,“成都二期”项目逐步投产将为巴莫科技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从而提升了估值。

睿蓝研究认为,单凭对巴莫科技未来乐观的市场预期而给出32亿的估值还是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加上2018年业绩大幅下滑,估值不降反升则显得有些过于激进了。但不可否认,巴莫科技是一家优质的公司,并和华友钴业处于同一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华友钴业未能将巴莫科技纳入战略版图,还是十分遗憾的,看来产业链一体化之路并不是顺风顺水。从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发展战略角度看,收购巴莫科技是华友钴业从钴产品供应商向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厂商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有利于完善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华友钴业可以通过不同板块的协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增强抗风险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对未来实现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天津巴莫资产注入华友钴业交易方案失败,但巴莫的股权仍掌握在华友钴业控股股东、相关一致行动人和其它战略利益合伙人手中,具体为杭州鸿源持股61.1855%(华友集团持股的公司)、浙江友华集团26.4047%、金石灏沣6.8074%、北京协合联创光电2.4642%、朱雪松1.1229%、中信证券投资公司1.0278%、浙江巨匠钢业0.9902%。这样看来未来仍有较大可能纳入公司体系之内。

归纳与总结

华友钴业目前还处于快速成长和扩张的阶段,虽然在非洲有钴铜等资源保障,但依旧是充满危机意识,不断调整战略定位,并根据市场主流的动力电池研发技术路线提前布局上游资源。

华友钴业具有近20年的采、选、冶矿的经历,并已成功建立了资源开发体系,对于资源管控和利用具有相当完备的经验,海外印尼资源项目的建设可以说是华友钴业在行且擅长的,目前正在稳定推进。

睿蓝研究认为,虽然华友钴业已从资源到钴镍产品体系建立了带有闭环性且开放式的产业链纵深体系,但从战略体系上仍有缺陷,而这个战略缺陷极可能是阶段性的,未来仍有较大可能向正极材料延伸。

仍然如睿蓝研究前期评估预判,华友钴业构建的产业链生态和战略体系需要搭建在多方参与者共赢基础之上,而稳步发展和持续性提供可预期价值,对生态构建和利益合伙人参与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将更大程度上考验华友钴业战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平衡能力。

我们认为,未能成功收购天津巴莫对华友钴业的战略还是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华友钴业仍与格林美、中伟股份等企业在同一水平进行竞争,能否更上一层楼站在更高的台阶,进入真正的大格局里边,还有待于华友钴业接下来的规划与执行。华友钴业拥有致力于锂电新材料行业领导者这样宏伟的战略定位,相信其在产业链一体化的进程中还是会继续发力。睿蓝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