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没有捷径:需要不断地总结、讨论、提问】

全文有1816个字,看完全文仅需4.5分钟!其中【股市推背图】栏目有1173个字。

记得在评论区写出你的想法与自己想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也能相互讨论共同进步;同时更多的提问、更多的观点分享也会激励红茶持续发帖的动力。

【全天股市概要】

今日早盘沪深两市双双低开,之后在蓝筹板块集体调整之际,两市指数相继翻绿,氦气概念、氢能源等板块双双领涨, 创业板指 领跌。到收盘时止,低价股、氢能源、光伏概念、碳交易、次新股等板块表现活跃,其中氢能源板块迎来涨停潮。

截至收盘时止,上证总成交量2.35亿手(量能相比上一个交易日明显萎缩),上证总成交额2863.30亿元,大盘下跌了1.42点,跌幅0.04%,报收3482.97点。两市涨幅在9.0%以上的股票有98只;跌幅在9.0%以上的股票有6只;同时两市炸板率维持在25%左右。说明市场还在继续维持相对不错的活跃行情,强势股已然成为当下的热门方向,其中有20多只股票呈现出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并且这一现象还直接带动了小盘股重登历史舞台活跃氛围。

【主力资金动态】

一、北上资金:今日无动态。

二、南下资金:今日无动态。

从主力资金流动情况来看,内资主力今日流出额超过140亿元,属于近期流动幅度较大的一次。节后外资还没有参与到行动中来,内资又出现了这么大幅度的流出。如果外资也加入到流出的行情中来,那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的调整还会延续呢?如果内外主力资金同步大幅度地流出,大概率是要继续调整的。但是,红茶认为,即使调整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红茶认为市场正在酝酿一轮大波段的上涨,是的。你没有看错,是新一轮大波段的上涨。那理由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股市推背图”来详细说一说这个事……

【股市推背图】

2020年全年有过两轮较大的地量区域,其中成量低于1.8亿手的就有7个(见下图),而这其中10月27日当天成交量更是低于了1.5亿手。为了便于记忆,红茶在很早之前就将这些地量区直接写成了“1.5亿手地量区域”。也就是说,只要大盘的量能萎缩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可以认为市场进入到了“标准地量”的环境之中。

( 上证指数 )将上方的地量转换成趋势图来看的话,就是下面这幅图。其中1号地量坑、2号地量坑的调整时间为最长,正因为这样的调整周期长,所以才在2020年先后迎来了两轮较大的上涨幅度。而A号地量坑与B号地量坑由于调整的周期短,所以其上涨的力度相对要小了很多。

假设未来A股的量能又重新萎缩到1.7亿手附近,那从今天的2.35亿手的量能来计算,仅需要萎缩0.6亿手左右的成交量就可以抵达到红茶所说的“标准地量”区域了。从2021年2月22日当天最大量能的4.89亿手来计算,萎缩到今天的2.35亿手,总共用了31个交易日的时间,平均每天萎缩了0.08亿手;照这个速度来计算,假设市场量能连续萎缩的话,萎缩到1.7亿手附近需要9个交易日左右的时间,如果萎缩到1.5亿手则需要11个交易日的时间(注意:这只是理论推算哦)。

那大家是否还记得红茶曾在3月27日当天写过一篇题为《2021年的大涨行情有望在夏季来临》的文章吗?那一篇文章是通过K线的技术形态来推算市场变盘的时间范围。而这一次推算并不是推算变盘的时间节点,而是推算A股市场还有多少量可以拿去萎缩。推算量能的变化有什么用吗?

推算量能萎缩当然是有用的哦。一轮地量区域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轮调整进入到了尾段,未来看涨的概率将会逐步加大(当然了,市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迎来下跌就更漂亮了)。

另外,当量能萎缩到“标准地量”范围内的时候,我们低吸的节奏和步伐就可以适当地提高了。也就是说,我们准备低吸的筹码更多的要放到“标准地量”中去完成。但是大家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标准地量”每年的量级是不同的,这个是需要结合量能变化的规律来推算。

2、“标准地量”的来临,不是说马上就反弹,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调整,而调整的时间越长,未来上涨的幅度才会越大。

3、“标准地量”是一个区域,不是某一天的量能表现。这个区域通常情况下是量能萎缩的“极地区域”。

4、“标准地量”来临的这段时间,小盘股会表现得很活跃。

针对"标准地量”越来越接近的情况来看,我们下一步的低吸计划还需要那么急吗?还担心买不到相对低价的筹码吗?当然不需要担心,一个地量区域的出现,不会马上反弹,甚至还有创新低的可能(即:地量过后有地价的表现)。也就是说,当市场越来越接近地量区域的时候,低吸的步子根本不需要太急。而市场一旦出现“标准地量”的时候,步子就可以适当迈大一些了。

股票投资方面:次新股、小盘股、氢能源等板块。

基金投资方面:宽指基金、科技基金、港基、消费基金中寻找可定投的机会。

综合来看:市场已经在向地量靠近,新一轮大波段的上涨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风险预防:策略上要预防地量过后有地价的风险(即,要预防创新低的风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内容都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必须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