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   编辑:小市妹

  正所谓风口之上是非多,过去两年,牧原股份凭借超强猪周期而赚的盆满钵满,还因此被扣上“猪矛”的头衔。但就在这个周末,一篇名为《牧原会是惊雷吗?》的文章刷爆投资圈,引发投资者的广泛热议。

  农业股向来是财务造假的重灾区,獐子岛、雏鹰农牧的教训还历历在目,3月15日开盘,牧原股份的股价低开两个点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资金避险的谨慎态度,那么此次牧原事件究竟是惊天大雷还是虚惊一场呢?

  通过梳理信息可以发现,此次牧原股份的被质疑主要集中在四个主要问题上。

  首先就是少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同公司ROE存在显著的区别。

  根据财报,牧原股份2020年三季度的少数股东权益为150亿元,少数股东净利润为21亿元,计算后可知少数股东权益收益率为14%,而同期公司归母权益为43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8%,这与少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差距巨大。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基本有了合理的解释,首先,牧原股份的少数股东进入时间较晚,而项目建设到最终实力盈利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产能利用率未打满之前,这部分股东的相对收益率较低。

  其次,牧原在2019年与华能信托合资设立公司,而华能信托的目标是长期的稳定收益,并不是完全按照股权占比来进行当年分红。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少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同公司ROE存在显著区别这一问题基本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和解释。

  存贷双高是牧原股份此次被质疑的另一个问题,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Q3,牧原股份的货币资金为225亿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达到152.5亿元,这让很多投资者联想到了曾经的康美药业。而且牧原股份的货币资金收益率非常低,但利息支出很高,账上有闲钱却要高成本借钱显然不合常理。

  事实上,早在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深交所就曾针对这一问题给公司下发了问询函,当时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货币资金主要规模较大主要为短期节点时统计时期导致,实际大部分为活期存款,后期很快将用以支付原材料采购款以及劳工服务款项等等,因此存款时间短,利息收入低。深交所随后没再追问,似乎接受了牧原股份的解释。

  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也遭到了质疑,截止到去年三季度,牧原股份的毛利率为64.67%,净利率为58.94%,而同期温氏股份的这一数据分别为23.26%和14.95%,新希望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3.03%和8%。

  事实上,如果仔细来看,这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释,首先,温氏股份除了养猪还有养鸡业务,新希望还有饲料业务,各个公司的经营有所差别;

  其次,单纯生猪养殖业务来看,牧原股份采用自繁自养育肥的模式,该模式的成本优势突出。数据显示,去年生猪养殖行业中采用自繁自养育肥模式的每头盈利约1500-1600元,而外购仔猪育肥的头均成本达30元/公斤,头均盈利约500元左右。综合来看,牧原股份的高盈利的特征也是有迹可循的。

  最后,牧原股份高居不下的在建工程关联交易也成为热议的焦点。

  但有市场人士在解读时表示,在建工程高企的原因是公司产能快速扩张,而当初设立关联方牧原建筑是为了应对“营改增”而做的税务筹划,而且将扩建业务交给牧原建筑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能统一管理和运营,提高扩张的速度和效率。

  你怎么看待遭到质疑的牧原股份呢?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