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叶抱一

3月4日,海底捞称3月5号起,上海31家门店将味伴侣作为小料台上新产品进行试点,也为满足顾客需求,将五香牛肉末列入菜单,以比市场低的价格(每份约50g,售价8毛)供应。

在海底捞的食物中,番茄汤加牛肉粒是一款很多人爱的美食。

为什么会进军植物蛋白领域,因为目前现在市面上卖的主流人造肉是植物蛋白人造肉,价格上应该比这种干细胞培育肉便宜很多,等口感的缺陷被弥补,未来的人类,估计就是主要吃人造肉了,因为制造出跟天然肉同样质量的人造肉,它对环境的负荷很小,而且人造肉对环境的依赖低。

有人认为,人造肉本就不是中国人的逻辑,拿来到国内卖,谁买你的单。

对于中国人来讲,如果吃仿荤菜的素食,也就是仿斋,会有大量的选择,可供挑选,而且价格接近于肉制品同时味道也非常的棒。

更何况就同类来讲,在餐饮环节还有蘑菇等等东西,可以作为同类替代品。所以主要应用场景是轻食环节,而轻食市场本身就不大。如果以成本来讲,并非降低成本。而无肉不欢的年轻人,自身有消耗和锻炼量,并不需要这种替代品。所以对塞牙缝的肉以及运动较少人群可能会更喜欢一些。

作为行业标杆的 Beyond Meat,实际上也正在经历低谷期。

Beyond Meat 最新披露的 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0.94 亿美元,低于华尔街预期 1.32 亿美元,环比第二季度下降了 17%。

去年10月,肯德基在北京、上海等6座城市的210家门店推出了人造肉产品——售价35元的植世代牛肉芝士汉堡和售价11元的植世代黄金鸡块(4块)。

除肯德基外,星巴克、奈雪的茶、喜茶、雀巢、百草味、周黑鸭、棒约翰等知名品牌,先后加入“点豆成肉”大军。食品品牌端,人造肉产品遍地生花。

植培肉行业发展可期,但目前对所有赛道选手而言,技术不能成为壁垒,品牌目前也不是(C端销售目前接受度有限),上量的都是渠道,这就把自己变成了原料供应商——制造业,溢价很难做起来。

以往海底捞的服务来胜出,海底捞服务确实不错,但是价格也高很多,价格如果比一般火锅店稍微高一点儿,去的人应该会更多,薄利多销海底捞可以考虑一下!毕竟目前国人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有的地方还较低!

海底捞的服务,是服务过度的表现,北方饭馆服务差,服务员爱理不理,海底捞式服务可能行得通。 但是在南方,朋友们普遍表示,一堆服务员盯着围着,吃个饭聊个天都不得安宁。

做低端人群的奢侈品,海底捞通过标准化,实现了全国性的发展。

要加工成完全和肉类质感、味道相同的“人造肉”,除了科技创新外,各种添加剂肯定少不了。饱口福的同时,对人体的害处也应讲清楚。

如今产品变化,海底捞的神话还能延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