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锈钵

上市银行的年报季已近尾声,新的考验却才刚刚开始。

过去一年里,身处经济换挡的时代背景之下,银行业成为了资本市场贡献“喜报”的密集板块。

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板块的持续优化,截至4月上旬,已披露年报的21家上市银行中,绝大多数维持了营收和利润的正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上述21家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平均为0.025%,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为3.78%。

客观来说,在全球经济遍布不确定性“乌云”的环境下,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然而,透过这份成绩单,银行业分化的趋势同样也愈发明显。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加诸的未来大势,也是一场面向所有银行的“综合大考”。

在这场考试的开端,浙商银行不仅在业绩增长上表现亮眼,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同样已经有所建树。

拆解“优等生”的答卷,无疑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启发和思考。

1、弱敏感资产筑牢经营安全,浙商银行如何“穿越周期”?

银行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顺周期性”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高杠杆的业务特性决定了,银行业在经济上行的周期中,能交出出色的财务数据;相反,在经济下行环境中,也会暴露相应的经营风险。这一特性在当前已经成为遏制银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桎梏。

这种过度依赖周期的发展模式,同“金融强国”战略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求并不相符。

这也意味着,相较于短期的营收表现,唯有转变传统顺周期经营理念的银行才具备通往未来的“船票”。

这也是浙商银行隐藏于财报数据之下的经营逻辑。

在业绩上抵御周期波动、稳健增长,已经成为浙商银行近两年来的“业绩标签”。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收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

浙商银行2023年度报告

营利增长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在风险管控方面取得的成果。

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在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进一步降至1.4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弱周期行业贷款余额1797亿,同比增长25.8%,相应的资产质量抗周期能力优异,不良贷款率仅0.33%,对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各方面的指标数据表明,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要求下,浙商银行无论是在业绩增长,还是风险防控层面,都展现出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这背后,“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从业务端来看,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带来的多元化营收结构,对筑牢经营安全,实现稳健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2023年,该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增速20%,远超全行营收增速;营收占比稳步提升,已从2022年提出之初的24%上升到如今的33%。

同时,CSA客户综合服务总量7.9万亿,带动非息收入占全行营收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收增量。上述营收,不仅为浙商银行平衡好功能性和营利性扩展了空间,同样也增强了该行反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两年前这一策略的提出至今,市场一步步见证着“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落地为实际经营层面的“压舱石”。 这一策略不仅见证着浙商银行穿越周期的定力,更凝聚着该行对“金融强国”要求的思考。

2、“弱敏感资产”破题“五篇大文章”,浙商银行如何践行金融使命?

回望过去,一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行业“价值核心”伴随时代进程不断焕新的历史。

二十大之前,行业主流的价值是“经营视角”,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但不同于国际上对银行业的常规理解,中国银行业承担着特殊使命,不仅是“营利机构”,更是推动中国式金融现代化、铸就金融强国的关键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

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五篇大文章不仅是战略和业务层面的新要求,更是金融强国大战略背景下的前行方向。

尽管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环节,许多银行写起这五篇大文章来,也是“提笔难下”。

一方面,受制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许多银行在经营环节和资产质量上承压,维持生计就已“竭尽全力”。

另一方面,行业内卷的加剧和业务同质化趋势,也让银行业的五篇大文章遍布雷同,难有新意。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于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格外关注。

除了帮助银行在经营侧穿越周期,在金融强国的创新探索上,“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同样也为写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思路。

从主旨来看 ,写好五篇大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推出的宗旨,同样也是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国计民生领域,聚焦服务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二者在价值中心上一致。

正如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所强调的那样:

“做好‘五篇大文章’既是浙商银行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也是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提升穿越周期能力的‘题中之意’。”

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同样也是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

综合来看,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关注的正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弱,但又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领域,这与五篇大文章的要求相契合。具体到业务分类上,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所包含的“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和CSA客户服务总量”三大业务,也与五篇大文章的内涵相互映照。

浙商银行2023年度报告

这之中,小额分散资产主要包括小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从推出之始,就旨在缓解末端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是“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重要载体;“弱周期行业资产”代表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顺应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弱周期、高景气度行业资产,以及国计民生相关行业资产,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高度相关;最后的“CSA客户服务总量”即“客户”“服务”“量”的集合,是商业银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的主战场。

今天,浙商银行围绕“金融强国”战略,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正是在这一科学“破题思路”的指引下展开。

3、助力金融强国,浙商银行给出“长期方法论”

宏观视角下,得益于“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策略同金融强国战略、五篇大文章之间的契合,可以说浙商银行的金融实践,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浪潮中产生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

以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为例,针对科技领域最需要的人才、资金,浙商银行通过打造差异化科技金融管理举措,帮助科技型企业破解不同发展阶段的难点和痛点,提供更高效多元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该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服务人才、科技企业1.5万家,提供的融资余额超过2000亿元,服务国内外院士、国家级人才超500余位。

同样交出优质答卷的,还有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在内的一系列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围绕“五篇大文章”要求,浙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较年初实现39%的增速。在普惠金融领域,根植浙江的浙商银行,从成立伊始就将普惠小微金融视为战略业务,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已超过20%,已为超6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超2万亿元的累计投放。

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大、中、小、微”客群结构不断优化,合作央企达93家,基本实现全覆盖;普惠贷款客户达14万户,较年初增长15%;零售客户较年初增长超30%。

回望过去,市场关于浙商银行的解读视角,更多是经营侧的亮点表现。

然而伴随着五篇大文章的不断落笔,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长期累积,该行正在刷新市场过往的单一认知。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今天的浙商银行已经成为具备高质量发展实力、穿越周期定力和同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长期样本。

市场也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以实际行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浙商银行,距离“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已经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