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大批量的中国企业从美股回归,到港股上市。大批量新经济企业也会选择到港股上市,比如电子烟龙头思摩尔国际,茶饮龙头喜茶,潮玩龙头泡泡马特。可以看到港股市场未来将承载着代表中国新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一批企业,投资不配置点港股是不完整的。

今天南下资金依然流入了77亿,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今年通过沪深股通流入A股的外资有882亿,但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内资有4114亿。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1、随着这几年外资不断涌入A股,很多原本低估值的龙头股已经被买贵了,比如曾经25倍PE的A股股王贵州茅台,现在已经是63倍PE。对比之下,港股股王腾讯控股现在才44倍PE,估值上港股有明显优势。

2、MSCI,道琼斯等海外指数公司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再提高A股占它们海外指数的权重,导致海外基金买入A股速度减缓。但我们越来越多新发的基金增设港股投资范围,变相提高了港股占国内公募基金的比例,导致内资买入港股速度加快。

数据来源:WIND

正如我在昨晚文章副标题里说的,港股是2021年兵家必争之地。

我知道不少朋友没有港股账户,也不满足开港股通的权限,只能通过基金买港股。指数型基金就等佐罗给你们写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我挖到的两只“大中华”基金,这两只基金跟去年分享的顺周期基金一样,都是名不见经传,藏得很深。

①国富大中华(000934),去年被我们挖出来的时候基金规模10亿左右,现在保守估计超过20亿了。基金经理叫徐成,2006年开始就从事海外投资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国海富兰克林担任基金经理。虽然才当了5年的基金经理,但其实是拥有15年的海外投资研究经验,目前是国海富兰克林的投资总监。

徐成的交易风格我比较喜欢,他是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框架。

自上而下是先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判断不同行业的配置比例。比如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多买顺周期行业,比如大金融、有色、化工等。在经济不太好的时候,要多选择与经济周期相关度低的行业,比如消费、医药、教育、物业。

自下而上则是对行业内的个股进行筛选。一是要找商业模式好,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二是公司管理层要足够优秀。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对应有不同的要求,消费企业要么是品牌足够好可以持续收割消费者智商税,要么是渠道足够强快速占领市场。医药企业要么是有规模效应压低成本,要么是有优秀客户服务能力让大客户不舍得离开。

老徐有个优点但也可能是缺点,就是持仓过于分散,每季度前十大持仓在20-30%之间,每个季度前十大持仓也经常换人,他的基金换手率也比普通基金经理高出1-2倍,使用“性价比轮动策略”。

性价比轮动策略就是底下先加200-300只自选股,从里面选出50-100只持仓股,当持仓股估值过高了,卖掉换入后备自选股。性价比轮动策略听上去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一方面要盯着那么多股票,时刻跟踪基本面变化。另外一方面,要精准衡量每只股票的合适减仓点,经常会卖飞。

数据来源:WIND

对比银河战舰组合的业绩,国富大中华最近明显贡献了超额收益。

数据来源:Choice

②景顺长城大中华(262001),基金规模截止到去年四季度6亿不到。基金经理叫周寒颖,2006年在招商基金担任研究员,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看消费股的,但当时经济影响消费行业比较低迷,后来就转去看港股市场了。

2015年正式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2016年接手了景顺长城大中华这个基金。但由于港股市场之前不被投资者熟悉、重视,因此她的基金规模2亿不到。目前管理基金总规模不到10个亿,作为拥有14年从业研究经验,4年基金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只能说个惨字。

从持仓里面也可以看到,周寒颖不仅仅投资新经济公司,如腾讯美团京东阿里,同样也会投资老经济公司,比如福耀玻璃、敏华控股,之前还有建设银行华泰证券这些传统金融公司。

整体来说是一位均衡偏成长质量的风格的基金经理,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交易风格。相比国富大中华,景顺长城大中华的持仓集中度会更高一些,前十大持仓维持在50%左右,换手率也会更低一些,说明周寒颖更自下而上精选股票,研究更深入。

数据来源:WIND

国富和景顺长城是基金公司的名字,关键在于“大中华”三个字。港股基金有很多类型,名字是恒生XXX的,一般就是只投港股市场的。名字是沪港深XX的,一般就是A股+港股两地混合的,而大中华则是横跨全市场,A股港股美股台湾都可以买,助我重新集合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核心资产。

你们就不要来问我哪个大中华更好了,暂时没有结果,如果非得选一个,自己扔硬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帮大家赚钱的同时也让大家学到点东西,早日脱离抄作业的队伍,自己能独立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