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魂以启迪、势以识途、道以明向、术以立策、器以成事。

细品五字诀,会给身处风口浪尖的贵州茅台,带来哪些思考?

作者:须弥

编辑:郝科科

风品:蓝海 张木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贵州茅台绿了!

这不是玩笑!

2021年2月18日,牛年首个交易日,贵州茅台股价报收2471.00元,跌幅5%,市值31040.65亿元,一天蒸发1633.06亿元。2月19日,下跌0.45%。2月22日,大跌6.99%,收于2288.02元,市值28742亿元。

A股之王连续飘绿,寒风刺骨,自然惊鸿无数。

遥想春节前,多家券商机构上调茅台目标价。

其中,国泰君安将目标价由之前的2139元/股上调至2317元/股,中金公司从2020年10月的2109元/股上调至2739元/股。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品牌和渠道持续进化下,茅台核心壁垒不断加厚。短期看,非标产品望率先催化增长提速,维护普飞价稳夯实潜在提价可能,1-2年维度期待更多增长势能释放。更长维度看,公司量价稳增基础扎实,具备长维度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

并非夸言。回顾整个2020年,相比一瓶难求,茅台股价也如日中天。2020年3月至今,从最低943元/股一路奔至最高2601元/股,不到一年暴涨超170%,3万亿市值可谓笑傲A股江湖。如此黑白马兼具的王者之姿,难怪有网友惊呼,恐怕弗利萨看了都直呼内行。

然节前诸多利好,何以节后变脸?

“入围白酒院士”、“终止8.2亿捐款”、“茅台酒纸箱被炒”“少女采曲吐槽”......

不得不说,贵州茅台近期确实够忙,争议话题一波接一波,热的发烫。

但仅因于此吗?

严格意义上讲,从未茅台的时代,只有时代的茅台。透过耀眼王冠,贵州茅台也只是一家企业。是企业,就必然面对风雨彩虹、起起伏伏,而自身实力是定盘星。

器、术、道、势、魂五维度由表及里,或一目了然。

01

机构减持 症结在业绩?

LAOCAI

以器载道,先看基本面表现。

2020年12月31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营收97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45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

行业视角看,这份成绩单算得亮眼。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2020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618.36万千升,同比下降10.26%。规模以上企业1040家,亏损企业170家,亏损面16.35%,累计亏损13.81亿元,增长64%。

马太效应下,龙头贵州茅台本应更具稀缺性及投资价值。然细品,画面并没那么美。

自身对比,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为16.64%和21.98%,2020年增速分别减少6.33%和11.37%。

环比看,2020年前三季度也逐季放缓,分别为12.76%、9.55%和8.46%。

尤其第三季度,本是消费旺季,增速却最差不是好兆头。而从年度营利10%的增速预告看,同样旺季的第四季度,也未实现业绩的显著拉升。

竞品对比,虽增速跑赢了行业,却拖了一线阵营后腿。

以“老二”五粮液为例,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受益于核心产品销售增长,预计营收572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4%左右;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4%左右。增速明显高过茅台一筹。

市值第三的泸州老窖更猛,2020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70亿元-60.35亿元,同比增长约20%-30%。

一般而言,马太效应越强烈,行业龙头的头部价值越凸显,从而与后来者拉开更大差距(参照伊利与蒙牛、王老吉与加多宝等),为何贵州茅台却显出边际效应呢?

机构反应最为敏感。

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瑞银(卢森堡)股票基金—中国机遇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贵州茅台为其第五大重仓股,基金持有市值8.16亿美元。与2020年底相比,减少3.66%。

同样减持的,还有美国资管巨头资本集团旗下的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2021年1月18日,该基金持有贵州茅台716.17万股,较三季度末的761.18万股减少45万股。截至2020年底,欧洲亚太成长基金持有茅台市值21.89亿美元,折合141.9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全球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数最多的基金。

陆股通方面,1月上旬以来,其也不断减持茅台,截至2月19日,陆股通持有茅台股份占流通股比例7.95%,连续三交易日低于8%。而上一次低于8%,还要追溯到2020年3月30日。

众所周知,贵为A股大白马,贵州茅台一向被称“机构抱团股”。何以有上述减持?

02

渠道转型阵痛 唱好价格经

LAOCAI

更深层看,或与“术”变不无关系。

回顾茅台的王者炼成记,业绩股价齐飞,除了独特酱香,经销模式也功不可没。

从1998年的“经销商+专卖店”市场化营销体系;到2003年开启“黄金十年”,团购、大区制建立;再到2012年直营体系、2013年深度调整期放开代理权;2014年大幅降低代理权门槛,涉水电商;2017年茅台云商平台与经销商深度融合;2018年经销商模式达到峰值......

难怪有人说:或许茅台的口感不是最好,但绝对是销售王者。

奈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时间调回2018年,彼时,茅台经销商数量达到峰值,占据主导地位,但也似最后荣光。

2018年5月,原董事长袁仁国被立案调查,多位高管亦随之前后下马,梳理原因经销模式带来的乱象危害不可不察。

2018年5月10日,李保芳担任贵州茅台董事长。由此经销商体系开始大整顿,大量经销商被裁撤。

需要肯定的是,从长期看上述调整解决贪腐隐患,也遏制了茅台暴利、价值泡沫,于自身、与行业可谓莫大好事。

2020年,贵州茅台加大力度去除中间环节,践行“酒喝不炒”:三季报显示,按销售渠道划分,贵州茅台前三季度直销营收84.33亿元,批发营收587.1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2.65%、87.35%。分季度来看,三个季度的直营收入分别为19.38亿元、32.15亿元、32.8亿元,呈稳步上升趋势。前三季营收增长60.66亿元,直销增长53.3亿元,占比87.87%。

显然,直销渠道已成茅台发展新动力。而此消彼长,截止2020第三季度末,贵州茅台经销商数量2049家,年初至报告期末增加14家,减少数量342家。对比2018年上半年的3300家,数量已减少约38%。

渠道变革卓然有效,应给茅台点个大赞。

但如此大规模调整,带来的阵痛也不可避免。比如经销商减少业直接导致预付款减少。2020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现金流为251.11亿元,同比减少8.07%;预收款105.59亿元,同比大跌23.25%。

这也是上文业绩增速不利的重要考量。

当然,为使渠道体系更加健康,短期阵痛代价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削减大量经销商后,贵州茅台的渠道更加健康了吗?

未必!

春节前夕,河南郑州一瓶建议零售价1499元的飞天茅台酒卖到3000元以上,仍一酒难求。

2021年2月5日,郑州市场监管局召开行政约谈会,对全市13家茅台酒经销商、24家专营店和便利店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现场约谈。要求各商家严格按照1499元建议零售价应售尽售飞天茅台酒。

2月6日,据映像新闻报道,郑州多家烟酒专卖店内飞天茅台仍处“缺货”状态。商家不是“年前缺货”就是“需要预约”。业内人士透露:账外账、大客户、黄牛,这些政策根本没办法去查证,消费者也没办法知道经销商是否利用这些手段保留库存,反正对外称没货,私下里可高价销售给可靠渠道,再分销。

显然,贵州茅台的渠道建设仍任重道远。在削减经销商的同时,如何有效加强对剩余经销商的系统管理,根除价格炒作、暗箱渠道操作、治标且治本仍是一道核心考题。

玩味的是,贵州茅台的一些管理举动,似乎还加剧了市场炒作风。

2021年1月,茅台发布渠道新规:每月将100%的飞天茅台按照1499元/瓶的价格拆箱售卖,厂家会不定期到店里检查拆箱售卖的情况及箱子数量,如发现箱子数量没达标,酒厂就会对经销商做出相应处罚。

诚然,此举初衷意在打击市场炒作,然实操却衍生了新乱象,据媒体报道,一个茅台酒纸箱竟被炒到了500元。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现在茅台在做自营渠道,做开箱销售,其自营渠道的供货价格1399元,对经销商供货价格900多元,增加自营渠道的销售准确来讲是‘变相提升出厂价。且这种去包装开包装销售,侵犯了消费者购买整箱飞天茅台的权益。拆箱销售对商务送礼、黄牛、囤货以及收藏爱好者都是一种打击。”

肖竹青认为:酱香酒是以行业7%的产能,取得了行业42%的利润,所以酱香对其他香型的挤压特别严重。加上‘变相提升出厂价抢占市场份额,对其他名优白酒会有更直接的挤压。

如何好心办好事,不搞一刀切,真正唱好价格经?贵州茅台的渠道变革之术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03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杀伤力之思

LAOCAI

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作为强C端企业,渠道建设直接关乎品牌形象。而贵为A股之王、国货之光,贵州茅台的消费投资光环,离不开品牌之基。

就节后股价下跌的前一天,2月17日,贵州茅台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消息一出,立刻舆论沸腾。

中国知网公开数据显示,王莉总计发表包括《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代谢产平台的研究进展》等论文105篇,研究方向包括:“茅台酒”“酱香型白酒”“酿酒高粱”等,总下载量达20320次,最高引用量为77次。

学术角度看,王莉确有扎实的科研功底。但是否够入围院士,则值商榷。

梳理舆论,争议之处主要有二,白酒的产品属性导向、评选客观公正性。

央广网指出: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为酒精不仅有害身体,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另一方面,贵州茅台在贵州连续3年纳税排名第一、且还有不少捐赠行为,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是否有其他因素影响?

若王莉当选,贵州茅台是否也是受益者?这对其他竞品是否公平呢?

平心而论,上述观点算不上恶意夸大,但也有些较真。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贵州茅台的市场影响力。无论白酒龙头还是“酱香奢侈品”、“A股之王”,都会让贵州茅台的一举一动受到公众关注。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自然越大。

除“白酒院士”事件,2020年10月的“捐赠风波”也对其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10月26日,贵州茅台发布“第三届董事会2020年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4项与捐赠有关,捐赠金额合计8.2亿元。

10月27日,微博用户“ 茅台900元真不算高”发声:质疑捐赠违反公司章程、违反公司法,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上市公司董事会任何处置公司资产的行为,包括捐赠行为,的确需要股东大会授权。中小股东质疑,从法理上来看是合理的。国内监管角度看,企业对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备性和规范性有待加强。

好消息是,2月9日,贵州茅台公告:终止8.2亿元捐赠,并投资4.6亿元建设15栋酒库。及时纠偏,也提振了信心。2月10日股价上涨5.89%,股价达到2601元的历史新高。

显然,市场不缺乏大度与热情。如能持续此节奏,贵州茅台的A股王者之姿大概率将继续。

谁想,仅仅一周,一个院士事件即打破了期许,引发股价波动。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利空影响不可不察。一定意义上讲,茅台代表的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中国白酒,甚至是中国消费品的“门面”。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频遭吐槽,对品牌利空的杀伤力,或并不比酒精伤身的威力小。

04

年轻化与国际化 主力产品矩阵野望

LAOCAI

不过,站在股价之巅,贵州茅台此次股价下跌,倒也并非全是坏事。

通俗讲,洗洗更健康。

看预期下菜碟,资本市场最擅“造势”。从电子商务到新零售、从明星经济到共享经济,资本热捧的永远不是一家企业,而是要打造行业风口。

回望2020,在贵州茅台等一线酒企的带动下,中国白酒板块价值早已“成势”。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9日,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以上涨114.61%位列申银万国行业类指数第三位,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9.75%。其中,白酒板块上涨131.49%成为食饮指数的拉升主力。

而Wind数据显示,这波上涨行情,主要以高端龙头酒企或次高端龙头酒企表现出色。

问题在于,强劲之势也有边际效应,伴随体量膨胀,如何满足资本预期是一个核心考题。

要知道,白酒业具有天花板效应,即基酒产量。

以贵州茅台为例,“十四五”期间,其定下成为贵州省内首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目标。

根据估算,2025年茅台集团的营收目标约2000亿元。即之后五年,其复合年均增长率要达13%。

而根据茅台存放周期,可用当年基酒产量推测出4年后的可销售量。数据显示,茅台基酒产量2017年-2019年分别为4.28万吨、4.97万吨、4.99万吨,分别提升9%、16%、0.4%。

即为2021年-2023年茅台酒的最高可销售量。

可见,完成目标不乏挑战性。

那么,如何造更大、更新的“势”呢?

2月8日,贵州茅台公众号发布一条推送《茅台发布上头神曲!Oh Its Moutai !!!》,不同肤色的主人公在MV中的RAP,堪称网络神曲......

“贵州茅台是我钟爱”、“他是走向世界的China Style”、“他在茅粉的心中大放光彩”、“香飘世界的烈酒品牌 当然是茅台”。

细品歌词、曲风不难推测,年轻化、国际化应是贵州茅台未来重要的布局方向。

方向正确,但关键要成绩说话。

2020年8月19日,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2020中国烈酒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烈酒市场中,白酒占绝对主导地位,占比96%,洋酒消费仅占4%左右。而海外烈酒市场,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等为代表的洋酒消费占比约99%,白酒仅1%。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中国高级顾问肖瑶指出,这是完全分裂的两个世界,中国市场洋酒几乎进不来,中国以外市场,白酒几乎没出去。

即使贵为王者,贵州茅台也未能免俗。以2019年为例,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海外营收占比分别为3.5%、1.0%、0.9%。

至于年轻化,同样不乏瓶颈。2020年8月20日,贵州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表示,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言语够轻松够自信,但还是折射出白酒王者的年轻化困境。

而双化布局受阻的背后,也暗含一个问题:茅台的主力产品还是单一。即除了拳头产品“飞天茅台”,如何培养更多维的主力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区域年龄层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是市值王者贵州茅台突破成长边界、释放更加价值可能性的关键所在。

而解决这些问题,仅靠网络神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多维创新升级。

尴尬在于,贵州茅台的研发能力如何呢?2019年,贵州茅台实现888亿的营收,研发投入不过4800万出头,研发占销售额比重仅0.055%。

对靠传统技艺吃饭的白酒业而言,上述投入无可厚非,但做为A股之王、国货之光,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创新升级的当下,似乎就有些不堪重任了。想来,这就是上述“院士风波”引发无数吐槽的原因所在。

研发如此节约,何以征服全新市场?何以拥有造势之基?何以打开新价值畅想?

05

重塑茅台之魂

LAOCAI

面对连串疑问,要想解题,最终离不开强大灵魂。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价值观是企业灵魂,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无论资本、业绩、渠道、品牌、产品研发,还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器”、“术”、“道”、“势”,均依托于此。

聚焦贵州茅台,于董事长高卫东而言,重塑企业更积极、更健康的消费形象是重中之重。

2021年1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委网站要闻刊登反腐专题指出,“茅台酒是重要民族品牌,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独特、备受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将茅台酒作为牟取私利、享乐奢靡的工具和政治攀附、利益输送的媒介,王晓光案就是典型案例。”

字斟句酌,一个“媒介”定义,是否显出茅台酒的高处不胜寒呢?

不止产品层面。2020年最后一天,上交所发布监管函,2020 年 12 月 16 日,贵州茅台召开 2020 年度贵州茅台酱香系列酒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会议上公司董事长高卫东表示,公司 2020 年预计可完成酱香系列酒销量 2.95 万吨,实现含税销售额 106 亿元,同比增长 4%。同时,多家媒体对会议内容进行报道,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监管函称:“高卫东作为公司时任董事长,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对外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上述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第 2.2 条、第 2.4 条、第 2.6 条、第 2.14 条、第 2.15条、第 3.1.4 条、第 3.1.5 条等有关规定,以及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做出的承诺”

事实上,上述监管函下发一周前,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上交所刚刚对贵州茅台下发了“关于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但未披露具体内容。

彼时,贵州茅台表示:“此次收到上交所监管函,只是常规问询。”

8天收两函,折射出贵州茅台在公司治理层面也需加强。毕竟对于任一企业来说,合规都是发展基础,何况还是A股之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样日拱一卒、点滴汇聚,才能重塑茅台之魂。

06

王者警钟 2021看点

LAOCAI

茅台无小事!

如何重塑,不止关乎自身,更影响板块情绪。

春节后三个交易日,白酒板块表现逊于大盘。

前两日,Wind白酒指数累计下跌2.34%。2月22日,白酒板块再次低开低走,白酒板块下跌3.06%,中证白酒指数下跌8.23%,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整个板块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近5000亿元。

贵州茅台成为领跌主力,当日下跌6.99%,股价收于2288.02元。

酒业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认为,茅台大跌,不排除未来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春节旺季已过,短时间内酒业利好不在,抛售白酒股成为一种选择。另一方面,部分基金自1月份以来便频繁减持贵州茅台股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于其它白酒股的信心。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认为,A股市场上,白酒更多是作为一种防御性的资产存在,且白酒股前期的上涨存在炒作成分。随着经济周期性复苏,预计白酒板块的投资型功能将逐步减弱。产品价值上,白酒消费也难以有大幅增长的空间。

上述观点不乏逻辑性,但也不用过分悲观。贵州茅台一路股价高歌,存在调整需求,适当挤挤泡沫,并非是坏事。而拉长维度,背靠消费升级、凭借自身高端稀缺属性,贵州茅台的长牛逻辑并未改变。

而如何把坏事变好事,关键在于,这个快速奔跑、背负无数期许的价值王者,能否居安思危、及时精进、真正扮演价值领头羊角色。

从此看,近期诸多“黑天鹅”事件,应是贵州茅台的一记可贵警钟。如何练好“魂势道术器”,应是这位A股之王2021年的最大看点。

问题在于,能否敲响梦中人?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