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肥,未老先秃。”

这是现在很多光鲜亮丽的青年男女的真实写照,肥可减,“贫瘠的脑袋”这一难题实在难解。

植发的价格较为高昂,目前,植发市场上每根头发的价格一般在10-20元左右,在植发方面,平均花费在1.5-2万不等,相对来说假发安全性高、替代性强,又便宜得多,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购物狂欢节数据显示,90后继成功斩获假发套购买主力军后,又在生发产品购买人群中独占鳌头。

假发爆火,看似“秃然”,实则饱含悲壮。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其中男性脱发人数约1.3亿,也就是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有脱发。

你不知道的事,在中国,这也变成了一门闷声大发财的好生意,国内的假发甚至畅销海外,登上了王者之位。

海外淘宝“速卖通”报告显示,中国假发已成为最受海外消费者追捧的商品之一。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顶假发被买走,在海外成交商品中排名第一。

假发这个中国制造火了,还造富了一个中国小镇,那就是河南许昌。

造假魔幻小镇

河南许昌是个具有魔幻主义的小镇,三国时曹操曾在此建都称王,许昌刚开始做假发的时候互联网还没诞生呢。

后来有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当年特别喜欢拍照,但40岁以后头发掉的比较严重,就佩戴假发来保持仪容,同时期,在河南许昌泉店有一个叫白锡和的商人,偶然结识了当时在做头发生意的德国人亨特,一起合伙入了假发但行当,周边的群众看到人发收购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泉店人学习外国,把人发按不同长度分档次扎把儿,取名为“档发”。

“许泉发”的手艺,养活了许昌30万人,为村民们解决了就业难题。

有句流行语来说当时的假发盛况,“农闲时过来做做头发,一年能挣上两三万元。”

做假发做成河南首富

许昌小镇做假发,大多采取家族式经营模式,其中有三家做得风生水起:郑家、化家、白家。最近几年很火的上市企业瑞贝卡就是郑家的企业,许昌有一条道路命名为瑞贝卡大道,创始人郑有全甚至靠假发成了河南首富,做假发的这么多,怎么郑有全成了首富呢?

20世纪90年代初期,瑞贝卡创始人郑有全前瞻性的想到,贴牌代加工的生意不会长久,低层次的原材料出口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为了摆脱这种模式,他拿着35万块成立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花高薪引进人才,打破了外商设置的设备、技术等诸多壁垒,成立了自己的生产品牌。

闯过了资金和工艺的难关之后,瑞贝卡开始开拓全球市场——和欧美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甚至还把工厂开到了非洲和东南亚。

△品牌现在看起来很洋气

从此,打破日韩厂商垄断行业的局面,还拿下了美国市场。

2003–2008年五年间,瑞贝卡今入高速增长期,其营收从5亿元左右上涨到了将近20亿元,足足翻了4倍。

到了2003年7月,瑞贝卡成功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坐稳“假发第一股”。

2008年,郑有全以29亿的身价一跃成为河南首富。

到了2010年,作为假发行业第一股的瑞贝卡营业收入迈过了20亿元大关。

假发大王后来也不满足于只做发制品生意,投资版图还延伸到地产、旅游、酒店、金融等多个板块。

“假发第一股”的成功之道

那么,瑞贝卡是如何做到现在这么大规模呢?

1. 注重技术研发是第一要义,从建厂之初,郑有全就高薪聘请科研人才,找到技术研发之道。

2. 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准确判断发型流行趋势。

当年奥巴马刚当选美国总统,瑞贝卡还推出了一款“米歇尔”同款发型,意外大火,后来趁热度还在非洲注册了FirstLady品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 透彻分析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全球建厂。

非洲黑人是对假发需求旺盛,是目前第二大消费市场。瑞贝卡从2001年开始布局非洲市场,不只是出售在非洲直接建厂,制定了“中高档产品中国产非洲销,低档产品当地产当地销”的策略。

利用非洲的人工成本优势和收购价格优势,当地生产,当地建厂,并配备了完善的研发部门。

在营销方面瑞贝卡也做足了功夫,豪掷1600万请来范冰冰代言。

△范冰冰和李晨那个昔日的「我们」造型用的便是瑞贝卡的假发

目前,许昌有超过200多家企业,生产品种由最初的一大类十几种规格,发展到包括人发、化纤发两大系列,远销北美、欧盟、非洲、东南亚等地。

真正统治了全球的假发生意。

结语:

脱发人群催生庞大的假发消费市场,中国的假发产业也通过电商化、海外化发展获取了巨大成功,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10年中国发制品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会达到超300亿元,仍有巨大潜力。

而在老龄化加速、80/90后脱发提早,同时颜值意识提升促使大家更注重外形的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在头上花钱以提升形象。

不只是假发市场,护发、美发、植发等市场也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走在迪拜商场动辄消费几万块的消费者大概不会想到,头上这顶假发来自一个低调的河南小镇。

市场已然觉醒,瑞贝卡的全球扩张之路到底能走多远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