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财经/蔡静)2月17日,港股京东集团-SW涨6.44%,市值突破1.3万亿港元。在这之前的主要相关消息是,京东物流向港交所正式提交招股书,继京东数科、京东健康之后,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三家进行IPO的子公司。

京东集团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以京东物流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方式分拆京东物流。完成拟议的分拆后,公司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物流50%以上的股权,京东物流仍为京东集团子公司。而现阶段,京东集团持有京东物流的79.12%权益。

二象财经注意到,京东分拆京东物流的消息其实已经流传数年。

就京东集团而言,分拆京东物流的意义被表述为塑造后者自身的品牌形象,建立独立的融资渠道,以便与集团各自发展专攻的业务。考虑到京东物流的经营状况,“建立独立的融资渠道”应该算是其中相对重要的内容。另外没有明确提及的,应该包括推高京东集团的市值。

从突出品牌认知的层面看,“科技”和“供应链”是京东物流招股书中的高频词,京东物流的定位正是“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这也包含了其商业模式核心。

根据招股书内容,京东物流计划通过IPO筹资,用于升级和扩展物流网络、开发与其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扩展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并提升客户服务和扩大客户来源,以及用于一般和企业用途。升级和扩展物流网络方面,则包括增加智能仓数量、向下沉市场扩张,投入和扩大航空货运网络、冷链网络、跨境网络等。

(招股书截图)

从招股书和外界信息看,此时分拆,很可能是因为“良好时机”的出现:

此前有预计称,京东物流估值可能能够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对比顺丰以及“三通一达”的市值,在不考虑顺丰的情况下,有相当的竞争力。

如果与顺丰对比,绝对值无从比较,但增速上,京东物流却领先不少:京东物流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495亿元,同比增长43.2%,三季度,在京东集团,京东物流及其他服务营收104亿,同比增长超73%,高于京东集团整体营收28%的增速;顺丰控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95.94 亿元,同比增加39.13%,三季度顺丰营收为384.65 亿元,同比增34.04%。

良好表现之外,京东物流应该也是要通过IPO来保证投入,从而巩固已有优势和扩大新优势:比如,从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累计技术投入达到46亿,呈不断增长趋势,京东物流技术投入在同期收入的平均占比达到3.4%,领先同行业;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东物流已运营800多个仓库,总管理面积约两千万平方米,在中国18个城市运营28个“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包括一个位于上海的无人仓,该仓库在旺季每天能够处理超过130万笔订单。

需要注意的是,成立于2007年,截至招股书中提及的2020年第三季度结束,约14个年头中,京东物流尚未实现盈利。根据招股书内容,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产生的亏损净额为1170万元,不过,相比2018及2019年已有明显收窄,接近盈亏平衡。

对比来看,2018年、2019年全年,京东物流产生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8亿元和22亿元。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是,2019年时,京东物流对旗下员工的薪酬体系做出调整,取消快递员底薪设置并降低员工公积金比例。

事件当时引起了不小争议,随后刘强东曾专门发出内部邮件,对快递员薪资调整事件进行解释。

结果来看,此次调整让集团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持续降低,改善了京东物流的毛利润表现。

同样根据招股书,京东物流的毛利润占比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为2.9%、6.9%和10.9%,在2019年,毛利润同比增加近138%。而与通常的加盟商模式不同,京东物流采用自营模式,截至2020年底,共有25.8万员工,其中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超过24万。这或在表明,京东物流的盈利能力,未来仍不是没有可能再度面临重大挑战。

除盈利能力之外,京东物流也在面临来自已经上市的顺丰和通达系的竞争压力,虽然按招股书内容和一些公开信息,京东物流在一体化供应链方面具备自身优势,提供全面物流服务的一体化供应链也在被更多客户所需要,也并不代表后续发展的高枕无忧,而资本市场,更可能是细节不足的放大镜下。当然,这对高速发展中的京东物流未尝不是好事。

对于京东而言,京东物流的分拆,应该只是京东数科、京东健康之后在资本市场的又一小步,包括京东零售、京东云等在内的资产的分拆应该还会继续,早或晚,更多只会关联数科、健康、物流的后续表现如何。(二象财经原创,转载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