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作者:何乐怡

编辑:李静

风品:沈禾 车一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2019年,柔宇科技CEO刘自鸿怒怼小米的战狼语,仍在耳边。

计划募资144.34亿元!

2020年底,柔宇科技又用科创板第三募资额(京东数科、吉利汽车之后),或超570亿人民币的估值,吸睛无数。

要知道,2019年四季度其刚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彼时估值才60亿美元。

不可否认,这家令徐小平痛呼错失、自称全球柔性科技业领航者的明星企业,不缺资本热度、发展自信。

只是,二级市场不认击鼓传花、带病冲关,只看实力与预期。聚光灯下,业绩、技术、商业化水平、行业前景等质疑扑面而来,价值成色几何?“冲科”胜算几何呢?

01

8年尴尬成绩单

亏损、产能、存货三硬伤

公开信息显示,柔宇科技由刘自鸿创办于2012年,主打“柔性显示技术”。主营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企业客户提供柔性电子解决方案。

舆论质疑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业绩。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472.67万元、1.09亿元、2.26亿元和1.1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亿元。

三年半内营收合计约5.16亿元,亏损则高达31.94亿元。

对此,柔宇科技称,主因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投入大量资金。

有多缺钱呢?

2017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亿元、-6.11亿元、-8.1亿元和-3.86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其将所拥有的唯一土地使用权抵押、子公司柔宇显示股权质押、部分设备抵押和部分专利质押用于向银行申请借款。

除了质押重要的生产经营资产,招股书也显示,为应对临时性短期资金需求,2019年柔宇科技曾向多位高管众筹216万元。

身价几百亿的独角兽,竟为几百万向高管筹钱,企业稳健性几何?

看看产销率,也许更有体会。

招股书显示,2019年,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产量31.4万片,当年销量5.27万片,产销率16.78%。2020年上半年产量4.86万片,销量2.21万片,产销率45.47%。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和5.3%,这意味着柔宇产能闲置情况严重。

另一方面,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存货科目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亿元、1.65亿元、5.95亿元和4.8亿元,呈增长态势。

换言之,产能闲置不是柔宇偷懒,而是产品消化问题。

玩味的是,上述144.34亿元中,最大两笔开支,一个是49.39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一个是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面对5.3%的产能利用率,柔宇科技扩建二期的逻辑何在?72亿元的资金又能烧多久?

毛利情况,也不乐观。2017-2019年之间,整体毛利水平均处于负毛利阶段。2020年上半年出现可喜转正,但毛利率也仅13.2%,远不能支撑公司的整体盈利预期。

显然,作为柔性屏先驱,这位全球领航者兜兜转转8年,交出的成绩单难掩尴尬。

02

大客户疑云 心太大?

更尬的是,如此业绩还是不乏往期及未来考量。

2019年1月,与小米折叠屏手机首发之争,堪称柔宇成功“破圈”,也让“PPT量产”、“炒概念”甚至“骗子公司”等质疑浮出水面。

为此,柔宇曾发布超5000字声明澄清: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

玩味的是,此次招股书中,没有寻到如此大订单的详情。

做不做数,是否虚假,留给时间作答。但有一点可肯定,画饼不易圆饼更难。之前可以信马由缰,但一旦进入上市流程,一切都需严谨、规范、诚信为准,毕竟财务造假、粉饰数据,是市场监管的基本红线。

并非恶意夸大。

来看招股书披露的大客户情况。

星享科技,是柔宇科技披露的2019年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3077.92万元。其大股东、法定代表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的副教授黄建林。星享科技的经营范围主要为“技术推广”,该教授研究方向部分与柔性材料相关。

一位高校教师的公司竟采购3千万柔宇产品,是否有些扎眼?到底采购的什么呢?

回答很神秘:“对我们来说这个是保密的。”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20年6月底,星享科技还有1302.46万元货款未付给柔宇科技。

再看壹梁实业(深圳)有限公司。2020年1-6月、2019年、2017年其分别位列柔宇科技第二、第四、第四大客户,采购金额分别为1944.15万元、1034.48万元、374.33万元。可谓柔宇的老客户、大客户。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消息,2017年6月,一批3D虚拟移动影院(3D VIRTUAL MOBILE THEATER)的产品,曾被深圳同创鑫电子有限公司发货运输至柔宇科技在美国的公司ROYOLE CORPORATION。

公开信息显示,柔宇科技产品Royole Moon即3D虚拟移动影院。而深圳同创鑫是一家电路板生产厂家,也是壹梁实业关联公司,两者大股东均为自然人“童章”。

换言之,壹梁实业既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户,其关联公司又向柔宇美国公司供应产品。

受争议的还有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其曾陷入售卖“原始股”、操作区块链项目的指控中。

另外,一份法院判决书显示,柔宇科技曾向一前五大客户供应TP/LCD框贴组件、TP+LCD组件等货物,即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的组件。但柔宇科技采用的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OLED,并不生产LCD组件。其招股书中,亦无LCD组件相关业务。

那么,为何其向大客户供应自己不生产的LCD组件?

一个个槽点,表面看考量着柔宇科技的业绩成色。背后,则是对其核心竞争力、商业化水平的考量。

回顾柔宇8年路程,其试图讲一个自主创新“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对标三星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走一条纯国产柔面屏技术的励志中国故事。

创始人刘自鸿曾表示,该技术不采用硅材料,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提高全柔性屏的良品率。

充满想象力的颠覆路线,正是柔宇高估值、被资本热捧的核心支点。

但另辟蹊径的诱人远景,也代表着高难度、高挑战性、风险度不可不察。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目前市场看,三星的LTPS技术依然是市场主流。毕竟其打磨超过20年,生产工艺成熟,产能爬坡稳定,也是多数国产面板厂商纷纷站队LTPS阵营的原因所在。而手握“核心科技”的柔宇,挑战不言而喻,比如在寻找产业链合作方方面。

刘自鸿曾言:“从上游材料工艺、电子器件到下游产品设计都需要自己做。”

往期看,柔宇科技也几乎未披露过其产业链上游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

换言之,柔宇科技是在做全产业链布局,这种全链通吃看似后续价值巨大,但也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海量投入、供应链不完善、冷启动的产能市场劣势、技术迭代等问题,风险不可不察。

在铑财看来,技术差异化、先进性,产业链大视角,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成长性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关键还在商业化、市场接受程度,背后是产业生态、市场生态的协同。以目前持续加大的亏损局面看,柔宇科技是否有些心太大、心太急呢?

03

B、C端通吃之忧

看看产品定位,或有更深体会。

目前,柔宇的产品主要包括ToC和ToB两大块。两头通吃显出柔宇的发展野心,也意味着更高投入、更多竞品,更多不确定性。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柔宇并非做手机起家,缺乏相应的渠道、营销、品牌根基,易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做ToB业务,又要面对三星、LG、京东方等屏幕供应商竞争,还把曾经潜在的客户如苹果、华为、小米等厂商变成了竞品。

2017年-2020年6月30日,柔宇研发费用分别为1.60亿元、4.88亿元、5.86亿元和 5.83亿元,合计达18.17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47.87%、447.88%、258.25%和 502.01%,是该3年半间营收总数的3.5倍。

其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员工2000余人,其中六成是研发团队,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数达3000多项。

诚然,高研发投入与其产业链布局、B端C端通吃不无关系。

然阵仗摊的这般大,产品的市场表现却并不亮眼。

先看C端。

2020年9月,柔宇科技推出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官方称采用第三代折叠屏技术,弯折次数达到180万次。8GB+256GB版售价9988元。

作为业内万元以下、且功能强大的5G折叠屏手机,FlexPai 2理应受到市场热捧。柔宇称,FlexPai 2预售前两天,单单京东的预约用户就接近30万人,首批开售仅1.8秒京东平台就宣布售罄。

截止目前,其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商品评论共1300余条;天猫旗舰店的店铺月销约两三百台。似乎并没出现多火爆的场景。

再看线下,据网易清流消息,柔宇科技目前在全国仅有一家直营门店,大本营深圳只有8家线下经销商,其中6家是顺电。有工作人员表示,“顺电在2020年10月上旬已经将柔派手机退厂,而最新出的柔派2也没有进货。”

而三星Galaxy Fold2019年9月推出,国内售价15999元起步,当年全球销量约40万台。而2020下半年发布的新一代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Z Fold2 5G,功能更强大,售价最低16999,也机构预测年底销量会在50万台左右。

客观而言,柔宇科技的FlexPai 2有价格优势,这与其自研自产也有关系。但叫好不叫座,还是值得其反思。对于高科技数码品,说到底,还是市场决定一切。

再看B端。

公开信息显示,柔宇科技近年来陆续将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技术渗透到智能移动设备、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等六大行业。合作企业包括空中客车、中国移动、LV、丰田、李宁等约500家,大有万物万联之意。

乍看,成绩都喜人。

数据,则说明一切。

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ToC产品比重77.98%,收入8769万元;ToB营下降,从2017年的82.04%下降到了22.02%,收入仅2476万元。

如此多的合作客户,即使参考疫情影响,业绩是否也显寒酸。

一个残酷事实是,虽然已是柔面屏技术先驱,但柔宇科技依旧没有在B端市场被广泛接纳。

实际上,目前华为、小米、苹果等手机巨头均未与柔宇达成合作,公开承认合作的只有中兴,但后续动作至今没有新报道。

UBI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柔性OLED显示屏幕产量约1.49亿片,其中三星市场份额78%,京东方占8%;柔宇仅314036小片,2020年上半年,仅1230张。

从月产能看,DSCC整理数据显示,6代线产能中,柔宇产能15K/月,而京东方为45K/月,和辉光电为30K/月。

可见,作为手机面板供应商,柔宇科技与一线面板商还有很大差距。

2020年上半年,维信诺营业收入11.7亿元,净利润9249万元;深天马营收141亿元,净利7.4亿元。截至2021年1月11日收盘,两者市值约145亿元和370亿元。

对比之下,柔宇科技营收、净利均不在一个量级。估值却超两者许多,怎不叫人怀疑其估值泡沫?

由此看,柔宇科技的自产自营,更像是To B端“失意”后的自救之举。

可惜的是,两条路径均不好走。

04

刘自鸿胜负手

马斯克之问 贾跃亭之问

如何破局,考验当家人的大智慧。

投资先投人。之于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堪称难得一见的“完美创业者”。

清华学霸,斯坦福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联合两位斯坦福校友创立柔宇科技,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和香港,同步启动运营。

成立之初,既无成熟团队又无成型产品,凭着几篇学术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柔宇科技便得到松禾资本和深创投数千万元融资。

据企查查,从2012年至今,柔宇科技一共经历超10轮融资。投资方有IDG、中信资本、保利资本、深创投、松禾资本等,仅一级市场融资额就高达近百亿规模。

“市面上有钱的机构都给了钱,没给钱的机构都在后悔错过”。

确实,真有后悔的。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说,“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只是,看看柔宇科技的上述牌面,老徐是否真的后悔吗?

超强的吸金力与缺乏号召力的产品表现反差明显。一个灵魂考量,烧多少钱,才能真正烧出商业变现力?又还有谁出钱呢?

60亿美元的估值横亘,或许IPO已水到渠成、亦或不得不为?

然相比一级市场的击鼓传花、个人魅力、企业愿景 ,二级市场却对财务表现、成长性、稳健力有诸多实锤要求,即使科创板重视创新、包容创新,也不容忽视相应风险,毕竟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核心。

那么,柔宇冲击IPO是真的准备好了么?

或许,无奈与急迫的不止是柔宇科技、刘自鸿。IPO消息一出,质疑背后41位投资人急于套现离场的声音也浮出水面。

有舆论指出,柔宇科技可能是乐视后,市场印象最两极分化的一家公司。

言辞不乏偏颇、片面,但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玩味的是,“乐视掘墓人”之称的刘姝威,赫然出现在柔宇科技董事会中。

但大咖背书,又能消除多少质疑之音呢?

2020年10月,曾有媒体专门出了相关报道:“柔宇到底是不是一场忽悠?”

刘自鸿曾言,“早年间去找一些投资人,没听过这个技术,怀疑是不是忽悠的技术,其实挺正常。过几年你把东西做出来了,这种声音自然就没有了。”

问题在于,柔宇烧了30多亿元,已拿出了一系列技术及产品,包括彩色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3D移动影院、智能手机等,但并没带来规模性量产及匹配的商业化效果。质疑声音仍在、甚至声量更大了。

兜兜转转,刘自鸿又面临了同样问题:柔宇到底是不是一场忽悠?这次的考官是市场,显然其比一级投资人更理性、更有分量。

如何作答呢?

坦白而言,不少投资者对忽悠这个词,是有禁忌的,远如乐视、近如瑞幸,都让其受伤不小。

刘自鸿曾回应,“希望大家多些耐心。”

的确,无论“发明家”到“企业家”,还是颠覆者的量产和商业化路径,刘自鸿亦或柔宇科技的价值自证之路路远且艰。

只是,还有多少时间呢?

科技的迭代力,一日千里。况且,柔性技术本就是新鲜事物,缺乏完善标准,又是蓝海市场,迭代冲击力自然更强。竞品增多、巨头下水,留给颠覆者柔宇科技的试错时间、蝶变空间又有多少?

而这个节点拿捏与突破,即是大英雄与大忽悠的分水岭。

构想颠覆,改变迫切。这是柔宇与乐视的共同之处。只是贾跃亭的造车路已成笑料,柔宇的万物互联又会如何?

2020年12月23日,柔宇科技IPO前夕,刘自鸿曾在微博转发一篇马斯克文章:“相信它的人极度崇拜,质疑它的人极度鄙视……但今天没有人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创新和坚持才能改变世界。”最后他又加了一句话:“我们一直在路上。”

的确,创新很多时候是被误解的,但创新也是有风险的。摧毁一切质疑风险的方式,是方法精准、战略精准的实现。

细观特斯拉的逆袭,只专心做了造车这一件事,且全力C端,甚至开始选用大众化的三元锂电池,来减少入局门槛。将性价比、创新性、营销力汇聚成核心竞争力,最终用强劲的商业化表现赢得了市场、实现了颠覆。而即使贵为全球第一市值车企,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其研发、产业链布局依然专注。除了投资更强调合作整合,并未一味火力全开、全链通吃。这让其成本把控力更强、研发更精准,由此才能频频发起价格战、还能技术品质领先。

从此看,除了英雄惜英雄,刘自鸿是否还需有更多战略、战术层面的反思。

有时,画大饼做练真金,并没那么泾渭分明;英雄或者忽悠的胜负手,是否亦如此?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它发生在马斯克身上,发生在贾跃亭身上,也发生在刘自鸿身上。也是三者之问。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