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汪慧),继今年上半年美团杀回共享充电宝后,“速绿”在2020年最后一天宣布融资过亿,再次打破“平静”的充电宝江湖。

速绿团队对外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硬件的生产制造、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以及系统和运营体系的完善,为新的广告变现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速绿的的商业模式——硬件生产和广告变现,也直接体现在邹海文控股的两家公司上。工商注册资料显示,“速绿”母公司——海南掌上能量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8号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邹海文。此外,后者另一名下的海南掌上能量传媒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

据介绍,目前速绿拥有近百万个点位,2亿总用户,覆盖县级以上城市1600个。而这一经营状况与成立四年的老玩家小电科技很像,目前小电覆盖全国1600座县级以上城市,用户量近2亿。小电已于今年6月与浙商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欲冲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速绿何速?

在此次融资背后,《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几位接近业内人士处获悉,速绿与云充吧存有渊源与纠纷。

“云充吧就是在换壳速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内部股东有矛盾。”

图源:受访者提供,事件发生时间在今年6月

上述人士指出,速绿现在线下的设备就是来自云充吧,“线下的老机器都没有换,就是把原来的贴纸亚克力板扣掉换新的。速绿给商家邮寄贴纸,直接把logo覆盖改成速绿。”如此一来,成立不到一年的速绿能“不动声色”地快速起量至百万点位和亿级用户,也有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而如果速绿能成功,也直接意味着云充吧空壳。实际上,“内讧”、“分家”或早有端倪。今年6月,云充吧的新浪官微上置顶了一则声明,称“云充吧倒闭破产”等均为虚假信息。但是有用户在该条微博上反馈存在“机器被抱走,钱提不出来”等问题。

图源:云充吧微博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从今年5月开始,云充吧新增多个司法纠纷,其中新余市翎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充电有多个开庭公告,拉锯官司和“破产谣言”的时间点吻合。

图源:天眼查

对于上述事项,《科创板日报》记者试图通过速绿官方电话及官微与速绿方面取得联系,截止发稿前未获得回应。

另外,雷云控股的翎云投资为云充吧早期股东之一,持股云充吧比例为23.75%,而云充吧实控人侯天赐持股比例为66.69%。据媒体此前报道,云充吧孵化自雷云创办的华思旭(对外品牌名为“卡儿酷”),该公司主营锂电池汽车应急电源,年营收过2亿元,拥有一定的电池产能,雷云自身则具备化学与分子、软件工程学历。天眼查显示,雷云曾投资并担任多家公司高管,在前几年O2O火热之际,雷云还曾投资深圳市街借伞科技、深圳市闪电熊健身管理等公司。

图源:天眼查

速绿能快速从云充吧中“换壳重生”,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门槛不高,“只有设备和线下网点才是值钱的。”

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短板

年初以来的疫情对线下门店造成冲击,共享充电宝何去何从曾被存疑。

末端的影响直接传导到上游,“今年我们很多同行都没坚持下来,”云泓科技CEO欧阳征利说道,“我们上半年出货很少,但是下半年赶上来了。”

云泓科技数电共享是共享充电宝的上游生产商,提供硬件生产研发、软件运维整套解决方案,一年出货40W台机柜,占国内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目前云泓科技也在做直营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按摩椅、陪护床可以一起做,丰富场景,因为独立运营很难盈利。”欧阳征利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欧阳征利判断,“租借充电宝还会再涨价。”

“外界有一个误会,以为涨价是品牌方行为,实际上,涨价是商家在面对诸多选择下,想获得更高的分成。”

对于充电宝这类工具型流量入口,商家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都一直存疑。

如果没有即时收益,商家会对充电宝“战略性放弃”。上海一家健身房店长在拥有了小电、来电和美团充电宝后,发现“没有多少人用”,干脆自己买了插座和充电线,“清退”了共享充电宝。

“目前来说用户是没有粘性的,有谁的设备就扫谁的。对商家来说,目前接受共享充电宝入驻的就两种情况:一个就是给足够多的分润,很多情况商家要求的分润都在50%到60%,一些酒吧甚至还要5-20W入场费,另一个就是关系类型的,这种就不能明说,就是要求商家放。”欧阳征利说道。

美团充电宝能笑到最后?

共享充电行业的当前境况,必须提到今年搅局的巨型鲶鱼美团。

凭借商家资源和地推铁军,美团充电宝实际上已经动摇了传统的“三电一兽”格局,而“三电一兽”一度垄断行业超80%市场份额。

但较于“孤身作战”的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美团以其生态进一步消化和放大了充电宝的流量。充电宝的“高频”可以带动酒店、门票等“低频”消费,也提高了美团App的打开率和使用率。

“从目前情况看,发展充电宝业务应该是美团的长期政策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认为,“美团未来垄断共享充电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目前美团充电宝主要的铺设对象还是集中在自己平台的商家,以餐饮场景为主,相对较为单一,可能后期也会面临供应链、技术、质量和渠道管理等各项挑战。

但无论如何,巨头出征,淘汰还在加速。

“疫情影响因素已经不大了,主要是核心场景的竞争。在一个城市里,共享充电真正赚钱的点位数量是有限的。被淘汰的品牌只能去营收偏低的场景投放,未来两三年内,一些小品牌可能仍然有产品在市场上,但数量不会不多。”业内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