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第二十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于珠海召开。作为一年一度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盛会,本届论坛对过往20年中国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通过近百位投资大咖不同维度的深度分享,共同见证了中国股权投资20年的靓眼成绩。

论坛期间,软银中国资本管理合伙人华平以及合伙人江敏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等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们对于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下的投资新思路。

华平指出,自去年以来,科创板的推出以及创业板注册制等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给股权投资市场带来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上,带来了明显的利好。退出通道的畅通,也令很多投资机构在决定投资时增加了更多的勇气。“比如科技企业,如果选择在早期投入,往往后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才能获利,机构往往会因耗时长、退出难而不敢轻易从早期就开始投入。但改革后,退出通道进一步打开,因此未来会促进科技企业更早地获得资本支持。”

与科技企业类似,医疗医药领域也具有投入期长、回报慢的特点。由于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相关领域站上风口,一级市场也催生了医疗投资热潮。对此,江敏指出,医药医疗领域的发展实际上是“慢火”,无论是医疗器械还是生物制造、创新药等众多领域都是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有结果的。然而很多资本大多时候都在“求快”,所以二者本质上存在天然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就要求投资人在决定投资医疗领域时不仅要“沉下心、耐得住”,而且要选准赛道。

江敏对凤凰网财经表示,技术+创新型医疗企业,是软银中国资本在后疫情时代的关注重点。具体细分上,公司未来将更加专注于生物技术、数字医疗以及医疗服务三大板块上的投资布局。

而在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上,华平和江敏也分享了软银中国资本在投资时的两大标准,一是聚焦行业头部企业,选择有可能成为行业龙头的“潜力股”并助其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顶尖企业;二是选择回报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以保证不辜负投资人的财务投资。

在谈到如何挖掘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时,江敏则表示,会通过对企业内部核心团队的综合素质来甄别是否进行投资,“我们倾向于高人为伍,创业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理念契合度会是我们驱动投资的重要因素”。

以下为华平在《投资机构的自我修炼》圆桌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华平:我是软银中国资本华平,我也是20年的老兵之一了,清科第一次开年会的时候,我们就参加了。我们机构是2000年创立的,也见证了整个行业20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回顾我们投资的轨迹,第一是围绕技术来投,第二是围绕中国的经济发展来投。

谈到20年来我们机构的代表性事件,我们第一期基金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其中包括投了阿里巴巴。软银中国2000年成立,当时我们所投资的第一批互联网企业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投资了阿里2000万美元,这对帮助阿里撑过互联网泡沫期、取得后续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我们和软银集团一起继续投资了淘宝。这是过去20年,我们非常幸运投出的伟大企业。

20年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20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最黄金的时代,见证了行业20年的起起伏伏,经历过酸甜苦辣、各种诱惑,其实我们软银中国几个核心的合伙人也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这种思考,到底想做出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最终我们的结论是,首先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一定要做我们自己团队有优势的事,第二,要做自己团队感兴趣、有激情的事,这样才能持续的做好。

最终我们形成了这样几个定位,第一,我们还是要投科技公司,这是我们团队的DNA。

第二,我们现在同时管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作为双币基金,我们希望投一些有国际视野的公司。早期,我们作为美元基金把一些国外的模式和技术带到中国来,现在做人民币基金,我们力争把一些优秀中国科技公司推向国际。所以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结合,是可以帮助这些被投企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个定位,希望做成一个不大也不小的机构。管理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管理规模太大,管理和投资回报也会面临挑战。所以不大不小,打法精准,是适合我们的定位。每投一个公司,我们的团队都会花很大的精力帮创业公司成长。我们一直在不断优化我们的投资组合,而围绕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是我们不变的投资主线。

处于信息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作为投资机构,首先是自我学习,第二,和同行、和创业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老大等等多交流,进行各种思想智慧的碰撞,汲取每一位高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