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标准、战略、赛道,这是本次调研完伊利所回答的三个问题。

从呼和浩特市中心出发,50分钟后会到达金川开发区。在这里,每一个出租车司机即使没有导航,也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伊利的乳都科技示范园。18200亩的总占地,让它成为了整个金山开发区最大的工业园。

在这个科技示范园里,生活着将近7000头荷斯坦奶牛。其中处于泌乳期的4000头,每天都会从牛舍里散步上工,走上纵列或圆盘式的自动挤奶设备,经过药浴、挤奶、再药浴的工作流程,工作一个小时后回舍休息。如此往复三次,每头奶牛每天可以提供30公斤左右的鲜牛乳。

这座被称为刺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牛车间”,仅仅是伊利众多奶源基地中的一个。实地调研完伊利的工厂后,我们发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01把高标准当做信条

众所周知,质量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立命之本。

调研中,我们发现伊利是一个把高标准当做信条的企业,以国际标准来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从养牛、工厂、牛奶到管理都恪守高标准。在实地调研中,伊利为了保障优质奶源,不仅加大了奶源建设的投入,还严格推行科学养牛、标准化养殖。

从2007年开始,伊利通过自建、合作、参股、扶持等形式加速打造现代化牧场、奶联社、奶源示范基地等多种模式的牧场,来转变奶业生产方式。

数据显示,2007-2011年,伊利集团共投入累计达75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其中,2011年,将定增募资资金中12.32亿元用在投建奶源项目上。

截至2014年3月底,伊利在全国就已经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奶源供应比例中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牧场超过85%。

另外,调研中还发现伊利很重视保障奶农们的利益。比如2011年,伊利就为养奶牛户累计发放奶款近770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20亿元。同时,还设立奶牛风险基金,用来补偿奶农在防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以及提供养殖技术培训等。

在原奶环节,伊利还实现了超117项检测标准。

在工厂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这方面,伊利做到了合法合规。其中为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伊利已连续10年持续开展温室气体盘查工作。

2019年,甚至投入约1.7亿元用于环保设备改造,将燃煤锅炉升级为天然气锅炉或改为外购蒸气,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还对污水系统进行改扩建、新增在线监测设备等。

尤其是,伊利各分(子)公司均按属地环保部门要求安装了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属地环保部门进行联网,实现了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数据的实时监控。

养牛被伊利做成了精密、严苛的技术活。

在生鲜乳标准的设定上,伊利的标准超出了国标。

按照201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生乳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CFU/毫升,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8%,乳脂肪含量国家标准为≥3.1g/100g。

其中,伊利纯牛奶产品的乳蛋白含量标准为“每100克牛奶蛋白质含量达到3.2克”,高于国家标准。尤其是核心产品金典有机奶,每100毫升含蛋白质达到3.6g,比国家标准提升20%,同时高于欧盟(3.2g)和美国(3.0g)的标准。脂肪含量也达到4.4g。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伊利的管理模式也有着严苛的标准。

按照产品系列及服务划分,伊利通过事业部的形式,构建了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健康饮品、奶酪六大产品业务群。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利于开展产、供、销运营活动,提升管理质量。

另外,伊利还通过采取经销与直营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来实现渠道拓展目标和终端门店业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正是在四大方面标准的严格遵守下,伊利才能完成长期战略部署。

02、长期战略

工业化下的高标准对企业来说,或许是致命的。因为会让企业出现死板,用条条框框把自己固定死的问题。

但实际上,伊利管理层是极具长期战略眼光的。不管是渠道优化、销售模式,还是重视人才、回馈股东等,无不体现出管理层的大局观。

目前,伊利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

财报显示,2019年总营收902.23亿元、净利润69.34亿元。其中,华北、华南实现收入分别为265.42、237.22亿,占比29.65%、26.5%,其他地区合计占比43.85%。

为了成为全球乳制品巨头,伊利的主战场已经逐渐转向全球化。

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全球健康生态圈”理念的引领下,伊利坚定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2019年,伊利并购了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威士兰),将畅销全球乳品市场的“Westpro”(威士宝)、“Westgold”(牧恩)黄油以及其他乳类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

同年,公司旗下的高端常温酸奶安慕希系列产品也正式在东南亚上市。

另外,为了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公司也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根据伊利2020年度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公司本年度在主导产业项目及其支持性项目上计划投资226.92亿元。

可以看到,伊利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非常大。另外,伊利的价值观是以人才、创新为本。

截止2019年底,伊利集团共有员工59052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占大多数,其中本科人数19968名、硕士研究生1146名。

上市至今,伊利已经实施19次分红,累计现金分红205.43亿元,分红率达到50.6%。

2018年度,公司每股派发红利0.7元(含税),分红率更是达到66.1%,远高于蒙牛、光明等同行乳企,是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优质白马股,备受投资者青睐。

除此以外,伊利还通过与全球农业、食品、生命科学等领域顶尖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不断推进开放式创新。

从人才的累积上,我们可以去推测伊利的未来。

03、历史转型下的伊利

红杉资本有句名言,“投资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 

近期,以伊利为首的乳制品赛道,将会迎来历史级别的投资机会。除了企业自身发展因素以外,外部环境也拓宽了乳制品的“赛车道”。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振兴奶业的步伐越来越快,使得乳制品行业保持着稳健发展态势。

近年来,有关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关注民生、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落地,市场需求潜力得到释放,国产乳制品消费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乳制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4.56%,2019年乳制品市场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根据欧睿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仍将稳步发展,至2024年乳制品市场零售额或将突破5500亿元。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远未到天花板。

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量为17.44千克,同期日本与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38.65/84.85千克,二者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我国的2.22/4.87倍。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民众对牛奶的需求大增。2月20日,国家发改委还宣布将牛奶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之一。

可以说,伊利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