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风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2020,无疑是圣湘生物的大年。

作为新冠检测首批6家企业之一,开年以来,圣湘生物堪称抗疫先锋。截至2020年3月31日,短短3个月,其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出近800万人份。

6月23日,上交所披露科创板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

掐指3月4日的上市申请,历时仅112天,速度彪悍。

7月6日,圣湘生物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0万人份新冠检测试剂。

有责任、有价值、有担当,其人设正能满满。

风口背后的AB面

爆棚的,还有业绩。

6月初,圣湘生物公告显示,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收20.48亿元,同比增长1127.94%,实现扣非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8794.72%。

这更坚定了其资本信心。

7月2日,圣湘生物向科创板提交注册。

至此,沪深两市"抗疫第一股"似已呼之欲出。

那么,就没有变数了吗?

答案应是否定的。

一个灵魂拷问:若无新冠风口,圣湘生物的价值成色又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诊断试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开发了病毒性肝炎、呼吸道感染、核酸血液筛查等产线,并进一步向肿瘤早筛、肿瘤个体化用药等领域拓展。

细梳业绩,不乏双面属性。

数据显示,2017年圣湘生物净利润-1065.33万元,2018年转亏为盈,为676.21万元,2019年,净利润增至3947.85万元,同比增加近5倍。

2017年至2019年,圣湘生物综合毛利率49.81%、58.46%、65.16%;主营业务毛利率50.04%、58.76%和65.36%。

虽然盈利水平持续上升,但与同业相比,仍显逊色。

2017年至2019年,同期可比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均值分别为72.06%、71.24%、71.64%。

同时,营收增速下滑,也让其高毛利率的稳定性存疑。

2017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3.03亿元及3.65亿元,增速35.11%、20.41%,呈下滑趋势。

再看一些关键数据。

流动性方面,2017年至2019年,圣湘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1.13亿元、1.61亿元和1.88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5.60%、44.88%和43.05%。

应收账款上升,折射其回款质量有待提升。资金周转能力不高,且有潜在逾期甚至坏账的可能性。

上述担忧,不是空穴来风。2019年,圣湘生物坏账损失364.17万元。

再看坏账准备计提:2017年底为686.86万元,2019年升至1422.74万元。

尽管如此,坏账计提仍不算充分。与竞品硕世生物、凯普生物、艾德生物、达安基因、热景生物、之江生物相比,除艾德生物外,其余五家比例均高于圣湘生物。

存货也居高不下。

2017年至2019年,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87.08万元、5589.82万元、6466.32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84%、15.57%、14.79%。

与之对应,存货周转率也呈下降趋势,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2.77 次、2.61次和2.11次。

好消息是,此次疫情,对其存货有很强消逝作用。但也不乏双刃效应:伴随营收增长,或带来应收账款上升及回款减慢,结合坏账计提不充分隐忧,圣湘生物的业绩飙升,或为其后续发展埋下暗雷。

看看当家人的债务压力,上述考量值得警惕。

招股书显示,目前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个人负债共计1.76亿元。

圣湘生物表示,戴立忠所欠个人债务均未到期,不存在个人所负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的情形。但如未来戴立忠发生相关债务到期未偿还的情形,将有可能导致其所持公司股权被处置,并且影响其在发行人处担任董事、高管的任职资格。

戴立忠为圣湘生物实控人,直接持有公司35.14%股份,间接控制9.76%股份。

从此看,圣湘生物资本市场加速跑背后,不乏急迫与隐患的B面。

研发不达标 何寻归零心态?

问题在于,资本并非万能。

一些根本问题的解决,还需实力内核。

这似乎,又触及一个痛点。

放眼分子诊断市场,竞争激烈,刀刀见血。

先看国际对手,罗氏、雅培等跨国企业仍掌握PCR、自动化、高通量等核心技术,在国内高端分子诊断设备领域,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国内也不乏强劲竞品,比如凯普生物、硕世生物,二者2019年营收分别为7.29亿元、2.89亿元;净利分别为1.47亿元、0.84亿元。

营收,圣湘生物不如凯普生物;净利,圣湘生物不如硕世生物,更不如凯普。

聚焦产品,圣湘生物的病毒性肝炎系列试剂 ,2017 年至 2019 年收入分别为 7545.15 万元、 1.07亿元和 1.25亿元,堪称主力产品。

但放眼产业筛查领域,华大与贝瑞两家独大;而国内IVD市场,更被罗氏、雅培等5大跨国巨头占据半数以上市场份额。

可见,红海竞争下,圣湘生物想独占一个细分领域绝非易事。

以其另一主力产品毒性肝炎系列试剂为例,2017 年至2019年,收入分别为 7545.15 万元、 1.07亿元和 1.25亿元,分别占当年试剂收入的59.29%,53.79%,49.61%。

营收占比逐年下滑,发展瓶颈显现。

不幸的是,竞品正露出獠牙。

2020年6月30日,吉利德宣布,被称为"吉四代"的索磷维伏片(商品名:沃士韦,索磷布韦400mg/维帕他韦100mg/伏西瑞韦100mg)在中国上市。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索磷维伏片对DAA治疗失败患者的总体治愈率达97%,其中,针对中国占比最多的基因1b 型和2 型HCV 患者,治愈率分别高达99%和100%。

专家表示,索磷维伏片的上市,补齐了慢性丙型肝炎治愈的最后一个缺口。

如此强劲对手,显然为圣湘生物再添压力。

从此看,疫情带火了圣湘生物,但其成长性、价值力几何仍待考量。

因为,疫情终将过去。凭借新冠上位的企业面临一个终极拷问,暴涨业绩会不会有后遗症,明年的增长如何持续?

从上述产品表现看,繁花似锦的圣湘生物不是没有大起大落的可能。这对投资者、对企业自然都不是好事情。

简言之,热衷上市的圣湘生物,还有更重要的打补丁工作要做。如何归零心态,如何打磨内功,值得思考。

看看其研发表现,就知道上述工作有多急迫。

对冲科企业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敲门砖。

招股说明书中,圣湘生物也反复强调,高度重视研发工作。

然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圣湘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8亿元、0.36亿元和0.39亿元。研发费用率不断下滑,分别为12.31%、11.76%和10.66%。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上市规则的财务指标要求:“近三年研发投入在同期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低于15%”。

也就是说,圣湘生物不达标准。这块核心敲门砖,硬度暗淡。

合规暗雷 盈利模式之殇

再看销售费用。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圣湘生物销售费用逐年增长,分别为0.70亿元、1亿元和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1.15%、32.73%、33.69%。

销售费用走高,或与其曾不合规的盈利模式有关。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圣湘生物采用“试剂+仪器”的联动盈利模式,主要通过后续试剂销售收回仪器成本和赚取利润。

但近年来,多个省市已出台政策叫停“设备+制剂”的捆绑销售:不得借口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购买试剂耗材附带赠予以及租借、企业免费投放、变相采购相关企业的试剂、耗材等。

也基于此,圣湘生物与其第五大客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试图共建检验中心的项目,被认为涉嫌商业贿赂,具有明显的反竞争性,最终被政府叫停。

盈利模式存在硬伤,对企业的不确定性影响不言而喻,成长性、稳健先几何,值得考量。

合规性、内控力,还有更多体现。

如上所文,目前董事长戴立忠个人负债共计1.76亿元。

上述债务,源于一个公章。

公开信息显示,圣湘生物原股东李迟康曾私刻公司印章、伪造法定代表人戴立忠的签名,以圣湘有限名义与长安信托签订了博雅眼科医院信托贷款的《保证合同》。

同时,2011年至2012年间,李迟康还以其关联公司博雅眼科医院、翔宇食品等公司的名义,向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长沙雨花区支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借款数亿,圣湘有限系多个担保方之一。

上述债务纠纷,导致圣湘生物土地、房产、存款等多项资产被扣押、查封或冻结,公司股权、银行账户被冻结,经营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为债务重组,戴立忠抗下了巨债。

这也是圣湘生物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问题在于,上述问题是否为投资者也带来隐患呢?

还是那句话,资本并非万能,债务可以通过上市消逝,但反映出的内控薄弱硬伤,是用钱解决不了的。

梳理之下,光鲜业绩下,圣湘生物冲科之路,还有不少“坎儿”要迈。

各中取舍,考验圣相及戴立忠的大智慧,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