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经济低迷,许多工厂下岗、减薪,许多实体店倒闭。
现在大家都希望下半年经济早日复苏。然而,与经济低迷相反,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尤其是深圳、上海和其他以国家房地产市场为首的一线城市。

上半年国内经济不佳,为什么买房的人反而多了?

第二,人才引进政策催生了购房需求。一些地方出台了刺激政策,以保持住房繁荣。如厦门、西安、南宁、江门、张家口、惠州等地出台了人才安置、人才购房的补贴政策,有效刺激了当地住房需求。中原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出台了人才政策,80多个城市出台了购房优惠政策,这无疑促进了大量外来人才的需求进入房产市场。

第三,由于第一季度疫情的影响,许多刚性需求和改善的住宅家庭被阻止购房。第二季度购房者被鼓励买房,因此这部分住房需求集中在市场上爆发,从而推高了当地房价。与此同时,开发商还在上半年冲刺业绩,重点推出大量商品房,从而使对住房的需求和开发商双向相应,使房地产市场在近期的成交量迅速增加。

第四,在大城市买房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富裕的家庭。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相比,他们没有受到经济低迷的很大影响,尤其是他们担心,在经济低迷之后,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房地产一直是对抗通胀的渠道。由于担心未来的通货膨胀和国内缺乏对抗通货膨胀的渠道,只能考虑选择进入房地产市场。同时,一些实体企业的所有者现在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风险很大,所以他们投入资金投资商品房市场,希望商品房价格的上涨能赚到很多钱。

第五,在第一季度爆发后,在全面放松货币政策和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购房需求集中释放。但即便如此,各地房价的上涨仍然非常疲弱,表明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购房者正在逐渐削弱推高房价的力度。

截至到目前为止,排在百城涨幅榜最前面的是,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如宁波、嘉兴、上海、杭州等城市新建住宅地产环比涨幅居前,分别是上涨1.33%、1.30%、1.26%和1.02%。只有等下半年购房需求过去之后,房地产下跌的行情才会真正出现。

通过炒房发家的房企,选择破产逃避责任

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房企大多通过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无论规模大小,债务和债权的关系都是比较紧密的,资产大多是办公楼、存量房等房产以及汽车等固定资产,真正的现金流并不多。也就是说,破产过程中银行等债权方,很有可能只能获得一些房产等补偿,且价值远达不到债权金额,损失是必然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开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市场比较火热时,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将盈利获得的资金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购买了私高档人住宅,或将资金转移到子女名下,有的则把资金转移到了国外。而企业名下,则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资产。即便有资产,也都通过抵押等变成了债务。如果轻易破产,就等于让银行买单,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什么房企都愿意选择破产,原因就在于,该转移的资金和财产早就转移,已经不怕破产了。

不然,不会有这么多房企愿意选择破产。

其实当年在深圳这地方有很多持有房产的人,联合了一些房企跟中介把房价炒高,再利用银行等等进行抵押用来套现,再把钱转到香港,把资金从香港转移国外,再加上2015年股市大泡沫洗出来的那些钱就一起形成了当年资本大举外逃中国的趋势。所以现在呢,就开始严防死守,提出的房住不炒不准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尤其是外汇管制在近些年越来越严格,香港银行的账户也有了很多限制。

随着市场日益规范,特别是“房住不炒”定位的进一步确定,中小房企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但是对这类转移资金和资产现象的存在一定要彻查。

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公司是宁肯高成本融资也不低价卖房,中间涉及到一些利益关系,如果降价,不但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还有维权的风险,加上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都直接跟间接推高了房价。

本来今年经济不景气,房价肯定是会下跌或者成交萎缩的。而房价近期之所以大涨,主要是货币宽松、人才引进、刚需集中入市,以及购房抗通胀,人造的房地产繁荣比较明显。

实际上,经济不景气对于房地产是有一个滞后期的,而直接反映经济不景气的不是房价,却是房租、二手房市场更能反映出经济不景气。最近像上海、深圳的房屋租金下跌了10%。目前部分城市房价微涨更多只是虚假繁荣,也就是说下半年还有可能会有转折点出现,如果不买房对自己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的话,现阶段房价微涨只是虚假的繁荣,想买房的可以耐心等调整再上车。

尤其对于买二手房,可以预见今年年底(过年前)都是个淘二手房的好时候,运气好省个十多二十万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