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蟹效应是什么,股市中的丁蟹效应你听过吗?在美国或者香港的股市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它被称为是丁蟹效应。那丁蟹效应是什么意思?大部分的投资者对于这一次可能还会感到陌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丁蟹效应的相关分析。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也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指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 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等,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

“丁蟹效应”属于“自我应验预言”的一种,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特殊股坛现象,生怕相关效应必定灵验,从而导致他们手中的证券投资将会下挫,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从科学分析,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无客观的证据显示丁蟹效应”能左右到主流投资界的选择或偏好。

第一:丁蟹效应的来源

想要知道丁蟹效应,还应当追溯到郑少秋曾经所扮演的一个角色,那就是丁蟹。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丁蟹效应”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电影或节目播出时,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郑少秋与“股患”画上了等号。据不完全统计,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记录的达到了32次。

最厉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侠传》一经播出,恒生指数 [2] 跌破一万点。事有凑巧,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2000年的科网股泡沫爆破之时,郑少秋都有电视剧上演,“丁蟹效应”之说因此不胫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泻”,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广为传播。

郑少秋女儿郑欣宜也被指与爸爸郑少秋同样,有剧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泻。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剧《毕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诉说该剧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数再次呈现每一日下滑的趋势,网友称郑欣宜是“丁蟹效应2.0加强版”。

大家都知道,郑少秋的绰号是“秋官”,所以也有人称为是秋官效应,而且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几乎每次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的时候,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当然这里只能说,它是一种巧合罢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认为丁蟹效应是真有其事。

第二:科学分析丁蟹效应

1:经济学上的巧合

从经济理论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使这个现象受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所认识。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贷危机等,加上这些剧集多在9月至11月这段股市利淡的时期播出,都使丁蟹效应看来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认为“丁蟹效应”纯属巧合而已。他解释,郑少秋的剧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间上演,那时适逢半年结,市况较波动,而且郑少秋早前上演的剧集,在时间上遭遇较大型的经济回落周期,所以股市才出现较大跌幅。

2:自我实现预言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言。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机者亦可能以丁蟹效应为借口推跌大市。但现时并无客观证据,显示股民会受丁蟹效应影响投资选择。

3:赶上投资因素的转换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

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

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

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等。

第三:关于丁蟹效应的资料

1997年12月,《江湖奇侠传》播出后,香港恒生指数一个多月内跌幅曾多达2842点(26.4%)。

2000年09月,《世纪之战》香港首播,节目播出后八个交易日内急泻2469点(14.5%),一个多月内累积跌幅更曾多达2900点(17.1%)。

2007年02月,《御用闲人》开始重播后两日计起的七个交易日内香港恒生指数暴跌2150点(10.3%),一度失守19000点关口。

2007年05月,《谜》香港首播,香港恒生指数在首播翌日下跌111点,之后反覆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恒生指数跌至20300点水平,累积跌幅曾多达795点(3.8%)。

2007年11月10日,郑少秋偕同女儿郑欣宜出席节目“欢乐今宵团圆夜”,父女合唱一首《天涯孤客》;及后恒指于星期一(11月12日)最多曾大跌1315点,失守28000点水平。

据说这些年以来,“丁蟹效应”已经显灵32次。当然丁蟹效应的宿命也已经被打破了,而郑少秋的曾经这样的提醒大家投资要稳重点,凡事不要太相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