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近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举行

85后古代丝绸艺术品收藏家、“丝执”“卿云斋”品牌创始人周峰 

周峰出生京城,这位风华正茂的85后,已经与收藏结下了十多年的不解情缘。

其收藏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小时候的集邮,大概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他不同的是将那种懵懵懂懂的爱好一直延续了下来。后来在初中、高中开始迷恋收集摇滚乐的打口磁带和碟片,甚至还想到了红旗老爷车……但崇尚生活很简朴的父母,对他花钱买这些“没用的”东西一直都持打压反对的态度。

“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近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举行

直到大学毕业,后来又留学海外时他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收藏人生。

那是2009年,留学美国的周峰为了准备万圣节的派对服装,突发“黄袍加身”的奇想,他要给自己买一件中国帝王的礼服——“龙袍”。这个别致的想法很快就实现了,但烦恼也随之而来。首先,他想要弄清楚这件“礼服”价值不菲的原因,以及那些龙章图案,以及连经断纬的背后又到底隐喻着怎样的文化意涵。

“挽袖作新词•明清闺阁文化”展近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举行

也正是这次机缘巧合,在一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他一步步走近璀璨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

周峰收藏的主项是古代丝织品。丝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向欧洲传播,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他想用这个古丝绸之路的文化标志,来赓续和传承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积淀千年的丝路精神。

清道光 缂丝冰梅纹氅衣  周峰收藏

挽袖,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几乎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是,她却穿越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幽幽的文化馨香。

此次展览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以挽袖为主体的展览,也是周峰的挽袖系列藏品第一次向大众开放展示。挽袖,是中国古代女性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装饰品,是中国“衣画裳绣”习俗的产物,更是“闺阁文化”的精粹。在我们的历史里,一直都非常注重领、袖部分的装饰,作为传统服饰的一个重要元素,直到民国末年才慢慢地湮灭在我们的记忆里。

明 顾绣堂上白头册页  周峰收藏

周峰的第一对挽袖藏品纯粹是为了装饰书房的白色墙壁。那时候,他也跟我们一样并不知道挽袖是个什么物件。

就觉得那些刺绣好看,刚好又是现成装裱了的。框子是七十年代的,金漆的木头有些剥落,简单素净,中间一个抱着个琵琶的侍女,比蟒袍还要精细的工艺,让他爱不释手。后来,他知道了这就是“拉锁绣”。从那之后,他就开始有意识地以此为标准,延展收集类似的藏品,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尤其在2012、2013年,全世界范围内,能见到的所有拉锁绣工艺的藏品,他都竭尽所能据为己有。几乎是不假思索,不分优劣地一股脑收来,当然还是以挽袖数量最多,捎带着成衣、荷包、官补、扇套,甚至是鞋和唐卡。到2019年春,当他再次整理所藏挽袖与古代女装的时候,一下竟挑选出了近百件套题材各异、完美传世,并能展现各种材质技法的藏品。这次总算有了个系列,他也颇有些沾沾自喜。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内的丝执空间

此次展出的76组挽袖作品,仅仅只是周峰挽袖系列藏品的冰山一角。

面对眼前的这座挽袖冰山,极度的审美疲劳,曾让他有过放弃的念头。他觉得这些数量巨大的藏品大同小异,品相与完整度也是参差不齐,题材种类更是丰富得连当下最潮的文化衫怕也会自叹不如……而最后让他坚持走下去的,已经无关工艺本身。他喜欢那些绿仙鹤、红兔子,喜欢那种大胆到有些怪异的色彩搭配。在他今天看来,这些藏品除去俗套式的吉祥寓意图案外,更多的是可以走进古老的闺阁文化之中,与古人神交,更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最私密的诉求,并且以袖端装饰图案的方式,怕是只有中国人有如此独特的选择。看这些或繁复、或简朴的纹样,它们有的寄托神灵的庇佑、有盼着夫君的升迁、有的寄语着望子成龙成凤、有的借以标榜自己的文青气,更多的是向往美好爱情甚至是表达灵魂深处的压抑……因此,他时常感概自己这是收藏了一个全套的古代女性愿望清单,愿望之真诚从这些细致到近乎苛刻的针线活上一目了然。目睹这些深深浅浅的针脚,实在无从知晓她们最终是否如愿以偿,但她们使用过的挽袖与成衣经历一代代藏家之手,完整地保存下来,使得我们后人有了这样一个窥探她们生活的契机。

清康熙 顾绣瑶池吉庆图(顾维钧严幼韵旧藏)  周峰收藏

闺阁虽小,挽袖很大,鉴古照今,只有走近她,才能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周峰认为,自己虽然是这些挽袖的拥有者,但把她们锁在库房,偶尔拿出来把玩未免太过自私。因此,他决定从今年开始,将自己的“丝执空间”对外开放,再定期将藏品做一些主体性展览,更高频地给大众展示,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重新走进大家的生活。(罗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