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丨张钊丹 编|深海

2020年6月1日,国内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泡泡玛特的财务数据颇为亮眼。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达到156万元、9952万元和4.51亿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幅高达6119%和353%。

然而,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703.21万元、4537.53万元、2942.6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7.29万元、-1598.04万元、-2483.53万元。

盲盒是泡泡玛特业绩翻转的关键。2016年,泡泡玛特推出潮流玩具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该系列后来也成为公司IP盈利的重要支撑。

对于募集资金使用,泡泡玛特表示,将用于泡泡玛特消费者接触渠道及海外市场扩展计划、潜在投资收购、提升业务的数字化程度、扩大IP及一般公司用途。

有市场人士表示,盲盒故事虽好,但能否持续存疑。

泡泡玛特靠盲盒翻身

公开资料显示,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始注册资本为50万元。同年,其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国北京欧美汇购物中心开业。

在成立初期,泡泡玛特发展并不顺利。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703.21万元、4537.53万元、2942.6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7.29万元、-1598.04万元、-2483.53万元。

2016年,是泡泡玛特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公司推出第一个自主潮流玩具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该系列后来也成为公司IP盈利的重要支撑。

同年6月18日,为筹备新三板上市,北京泡泡玛特由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月25日,北京泡泡玛特的股份于新三板挂牌,代码为870578。

2019年4月2日,北京泡泡玛特申请从新三板摘牌。摘牌完成时前,北京泡泡玛特的市值为人民币20亿元。

对于申请摘牌原因,泡泡玛特方面表示称由于香港作为中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门户,将为本集团提供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及全球市场,故董事会认为在联交所上市将符合本集团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而后,泡泡玛特进行了结构重组并为港股上市做准备。从新三板摘牌后不到一年,以网红盲盒而被大众熟知的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最终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1年至今,泡泡玛特共完成了8轮融资。

其中2011年,泡泡玛特获得创业工场以及墨池山创投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2013年至2016年,泡泡玛特分别完成了Pre-A轮、A轮、B轮和战略融资,投资方分别为墨池山创投、启赋资本、金鹰商贸集团、凤博投资以及国睿中青创投等;两年后,其又获得黑蚁资本、蜂巧资本、华强资本以及在册股东等投资方4000万人民币的定向增发;2019年,泡泡玛特获中赢控股集团的股权融资;2020年4月29日,泡泡玛特完成了超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

此前有知情人士称,完成超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后,泡泡玛特最快将于5月份向港交所申请上市。但泡泡玛特官方当时表示称,不予置评。

去年毛利率高达64.8%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潮流玩具零售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中国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人民币6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2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6%。受中国潮流玩具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所推动,潮流玩具零售的市场规模预期于2024年将达人民币763亿元,自2019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8%。

在潮流玩具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下,泡泡玛特的收益也不断攀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按零售价值计,五大市场参与者在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別为8.5%、7.7%、3.3%、1.7%及1.6%。其中,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2017年至2019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26.3%,超过其他主要参与者。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业务于往绩记录期间实现快速增长。总收益由2017年的人民币1.58亿元增加225.4%至2018年的人民币5.14亿元,并再增加227.2%至2019年的人民币16.83亿元。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泡泡玛特分別录得净利润人民币160万元、人民币9950万元及人民币4.51亿元。毛利率方面,也由2017年47.6%增加至2018年的57.9%,再增加至2019年的64.8%。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高收益背后,负债不断不增。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总负债分别为0.63亿元、1.83亿元以及4.73亿元,同比增长190.4%、158.4%。其中,流动负债中的其他应付款项以及租赁负债-即期占比最大。

此外,不断拓展门店,也导致泡泡玛特的租赁成本偏高,从而加大了财务开支。

零售店是泡泡玛特主要的销售渠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33个一、二城市主流商圈拥有114家零售店。但一二线核心城市的购物中心,优质铺位稀缺且竞争激烈,导致租赁及运营成本较高。

据招股书,财务开支主要包括与公司的租赁负债有关的利息开支。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泡泡玛特分别录得财务开支净额人民币1.8百万元、人民币2.3百万元及人民币5.4百万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还设立了825家机器人商店。有分析人士指出,表面轻巧的机器人商业,同样需要承担大额的技术维护费用。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未来如何有效管理和优化销售网络是一大难题。

部分核心IP卷入风波

IP是泡泡玛特业务的核心,公司建立了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包括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泡泡玛特运营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以及51个非独家IP。

泡泡玛特目前自有IP包括其收购的代表性IP,如Molly及Dimoo,以及公司内部设计团队开发的IP,如Yuki及BOBO&COCO。2017年至2019年,公司基于自有IP的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收益分别为人民币0.41亿元、人民币2.15亿元及人民币6.27亿元,分別占公司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总收益的89.3%、63.4%及45.3%。

独家IP,如PUCKY、the Monsters及SATYR RORY,由公司合作的艺术家创作。2017年至2019年,公司基于独家IP的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收益分别为人民币0.04亿元、人民币1.06亿元及人民币5.97亿元,分別占其自主开发产品所得总收益的10.5%、31.2%及43.2%。

非独家IP包括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如米老鼠、Despicable Me及Hello Kitty。

值得一提的是,自有IP中的产品Molly占据了泡泡玛特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基于Molly形象的自主开发产品产生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0.41亿元、人民币2.13亿元及人民币4.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2.1%。销售额分別约占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总收益的26.3%、42.6%及27.4%。

据悉,2018年7月,泡泡玛特收购了Molly在中国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其后于2019年4月,公司收购了Molly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知识产权所有权。Molly对泡泡玛特公司的销售表现至关重要。

优质IP是潮流玩具产品成功的关键。从以上IP业务的收益中可以看出,自有IP收益一直占据泡泡玛特IP核心业务的大头,但近年来,独家IP所得收益不断增长,逐渐逼近自有IP收益。其中,产品Molly的收益占比也由2018年的41.6%降至2019年的27.1%。

“自主IP开发能力不足,是制约泡泡玛特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旦更受欢迎的独家或非独家IP授权协议到期,则将面临无法继续获得授权的风险。”有专业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泡泡玛特还被指抄袭。2020年2月,泡泡玛特新品AYLA动物时装系列对外发售,但随后有消费者指出,AYLA动物系列盲盒疑似抄袭知名娃社"DollChatueau"2017年的产品。

2月13日,"DollChatueau"发表声明,希望其下架有关设计雷同商品以及召回已售商品。2月18日,泡泡玛特发表声明致歉,承认AYLA动物时装秀系列个别款式设计过程存在问题,并承诺下架有关设计雷同商品以及召回已售商品。

此外,在微博等平台上,有许多消费者指出毕奇、Molly、白云系列设计师曾发布涉港不当言论。

“我自己觉得五年以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我们也将成为一个拥有多个IP的大型集团。”泡泡玛特CEO王宁曾在2018年表示。

泡泡玛特能否持续开发优质IP,年轻人是否持续愿意买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注:本文是雷达财经(ID:leidacj)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