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巍澜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赵咏华、庄心妍、高进、赵雷......,这些冷门歌手,你知道几个?

歌红人不红,一直是娱乐圈的热议话题。

聚焦资本圈,也有类似尴尬者。

比如,银行板块。

绩红价不红

2019年,A股全部上市银行合计净利超1万亿,约占全部A股盈利的40%。第一季度,A股(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46%,而上市银行实现正增5.5%。

如此长虹业绩,展现银行百业之母的韧性活力。

尴尬的是,高热业绩未改变市场的冰冷态度:板块大面积破净,市净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F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7日收盘,银行板块市净率(整体法)0.61倍。今年初,这个数字是0.68倍。目前36家A股上市银行,32家银行破净,占比接近九成。

细分看,截止6月1日收盘,华夏银行市净率只有0.46,也就是说可以46折的价格买到华夏银行的净资产。农商行中,市净率最低的渝农商行,也只有0.6。

何以绩红价不红?

一般而言,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是衡量上市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市净率过低,说明市场看空、态度冷淡。

有舆论认为,受疫情冲击和市场风格轮动影响,银行股回调明显。

这确是一个参考变量。不过,抛开行业外在因素,个体企业的问题漏洞,更是一个根本考量。

浑水统计,截至5月27日的近一年里,有9只银行股跌幅超20%。跌的最狠的是渝农商行和青农商行,跌幅分别为48%和44%,几近腰斩。而截止6月1日收盘,两者A股之旅短短一年多时间,股价相比最高点,均跌幅已超50%。

何以有如此冷遇,如此尴尬的表现?

股价腰斩、流拍 怎一个“冷”字了得

先来看重庆农商行。

资料显示,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6月7日,其前身为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重庆市辖区内39个区县行社。后通过改制重组,于2008年6月29日挂牌开业,成为继上海、北京后全国第三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

2010年12月16日,该行登陆港交所。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村商业银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银行和西部首家上市银行。

光环之下,这位“农商行上市一哥”走上发展快车道。

2019年10月29日,再下一程,登陆A股成为西部首家“A+H”上市银行。

发行价每股7.36元,上市当日,盘中创下最高价10.60元,当日收盘报9.35元,涨幅27.04%。

不过,目前看,这也是其高光的最后时刻。

这位A股新兵,第二天便跌停。第二天便跌停。

此后,公司股价一路走低。上市第10个交易日破发,即2019年11月11日,渝农商行的股价跌破发行价。当日收盘,渝农商行报7.19元,跌幅3.36%,被誉“2019年最惨新股”。

随后,重庆农商行启动稳定股价措施,12名董事和高管用2018年工资的15%拿来增持股份。

尴尬的是,限薪下的董事、高管工资并不高,12名高管合计能拿来增持的金额约74.2万。如此金额,也被股民称为“最抠门增持”。

自然,这无法提振市场信心。

截至2020年6月1日收盘,渝农商行报4.9元,市值556亿人民币。与最高价相比,已腰斩。

更惨的是,2019年11月、12月,渝农商行1600万股股权两次现身阿里拍卖司法平台,即便打折出售,仍然无人问津,均以流拍收场。

市场态度之冷,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全国及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抗风险力普遍较弱,市场估值本就不高。况且重庆农商行发行价定的较高,一旦成长性、实际价值与之不符,自然跌落神坛。

增收不增利 增速垫底 盈利能力受拷

如此惨状,并非空穴来风。

一般来说,二级股价的涨跌主要受一级经营状况的影响。

4月25日,渝农商行披露一季报显示,营业总收入69.7亿,同比增长4.5%;实现归母净利润30.8亿,同比下降6.9%;其中,占比85%以上、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利息净收入在一季度为59.3亿元,同比增幅仅1.56%,相比2018年同期的15%增幅,可谓降幅明显。

显然,渝农商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相比行业5.5%的正增,可谓拖了大大后腿。

反差感,在2019年也有鲜明表现。

如上所文,从规模及资本地位看,渝农商行无疑是农商行业的领头羊。

然2019年,这个领军光环在增速上,暗淡不少。

营收、归母净利润虽仍排A股8家农商行首位,分别为266.30亿元、97.60亿元。但增速却双双垫底,为1.97%、7.75%。

对比同行,营收增速方面,多数农商行呈现双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张家港行营业收入增速第一,为28.48%。,青农商行在应收增速上也有16.98%;仅渝农商行、江阴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为一位数。

问题在于,江阴银行市值不足90亿元,只是行业小弟。坐拥A+H、多个首家的大佬渝农商行沦落与之为伴,不免令人唏嘘。

再看净利,常熟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20.14%,位居首位。渝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7.75%,不仅排名垫底,也是8家农商行中唯一一个未实现净利增速双位数增长的银行。

拉开时间维度,2017年和2018年渝农商行的营收增速为10.52%和8.87%。

简言之,渝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正在逐年放缓。

细观盈利质量,也值得考量。

主要源于税收优惠及成本下降。该行2019年优化投资结构,免税国债及地方债投资占比大幅提升,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13.92%。

此外,成本收入比为28.52%,同比下降1.79%,其中集团员工成本49.33亿元,同比减少6.37%。

这并非渝农商行首次尝试。

2018年,该行员工成本下降3.86%至52.58亿元,同时所得税费用下降11.64%至26.08亿元,最终实现盈利90.58亿元,同比增长1.37%。

翻查2019年报发现,截至2019年末,公司在岗员工15371人,较年初减少317人,这是该行连续第三年减员。

据悉,渝农商行在今年初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20年计划员工人数再调减,未来将从控总量、调结构、建梯队、增效能等四方向进行员工调整。

众所周知,靠压缩人员成本是不可持续的,长远看易影响团队士气、亦不利其稳健运营。

而进入2020年,考验对银行业更为综合化。

投行富瑞预期,考虑到目前内地银行业面临的情况,估计银行利润收缩的可能性增加,预期利润跌不超30%。同时,行业正处于类似2008年或2015年的减息周期,贷款利率跌幅大于存款利率,导致2020至2021年的净息差将跌60至70基点。

这或是渝农商行净利下降,大拖行业后腿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渝农商行投资收益出现大幅萎缩,同比下降61.53%为1.55亿元。2019年,也同样出现大幅下降,彼时渝农商行的投资收益由2018年的33.29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6.61亿元,减少80.21%。

连续两年大幅下降,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

此外,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亦有所衰减,特别是ROE已连续多年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73%、12.8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65%、13.51%、11.73%;

净息差也在逐年下降。

2017年-2019年,净利差分别为2.44%、2.40%、2.16%;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62%、2.45%、2.33%。

今年三月末,渝农商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77%,比上年同期下降4.61%。

不良双升 资产质量成色

多项盈利指标下滑,资产质量也“成功”双降。

数据显示,在2016年-2018年期间,渝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6%、0.98%、1.29%。2019年,不良贷款率下滑0.04%至1.25%。2020一季度末升至1.27%,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7.35 亿元。

不良双升,引发外界对其资产质量的堪忧。

此前,渝农商行曾因不良贷款率逐年走高备受关注。

房地产业风险,成为重要考量。

2019年,渝农商行针对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总额80.33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由上年的0.58亿元增至6.92亿元,同比大增1193.10%。

该业务不良贷款率也由0.71%升至8.62%,同比增长超11倍。

对此,渝农商行表示:“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但个别房地产企业受项目延期、资金回笼慢等因素影响出现风险,导致风险分类下调至不良。

专家表示,随着楼市调控加码,房地产业进入新周期,房企“破产潮”来袭,重庆亦不例外。

据重庆媒体报道,2018年至今,近20家重庆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原因均为资金链断裂或被巨大债务压垮,其中不乏银星、喜地山、典雅等知名企业。

这对渝农商行的衍生影响,有待时间考量。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渝农商行的破净表现,除了行业因素,还有更多自身问题的堆积。种种隐患,消逝其稳健性、成长性,自然在资本层面不会讨喜。

此外,单看股权结构,渝农商行没有实控人,但与股东方存在 不少关联交易。从信贷投放结构看,2016年起,渝农商行的关联贷款交易金额持续上升。2019年底,关联交易余额达到190.42亿,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56%,连续四年上升。

专家表示,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之一,这多见于一些中小银行。因治理架构不完善,内控、风控力偏弱所致。

贵为A+H的农商龙头,渝农商行的上述表现,值得深思。尤其是在当下,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一个根本要点即在合理透明的股权结构、规范良好的股东行为。这是银行业合规发展的基础,也是股东股权问题被整治的逻辑所在。

逾期贷款大增

相较渝农商行,2019年3月上市的青农商行也是A股新兵,更是资本新兵。截止6月1日收盘,青农商行股价4.4元,市净率0.93,市值244亿元。相比3.96的发行价,青农商行只是破净,数据要比渝农商行好不少。不过,相比最高价10.97元/股,已超腰斩,甚至比渝农商行跌幅更大。

首份成绩单,也不错。

2019年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16.78%,净利增幅创近五年最高水平;营收87.29亿,同比增长16.98%。

飘红态势,继续延伸至今年。

一季报显示,营业总收入28.3亿,同比增长33.3%;实现归母净利润8.5亿,同比增长12.2%。

梳理原因,与该行贷款大增及投资收益暴增有关。

数据显示,2019年末,青农商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787.09亿元,同比大增30.47%。其中,公司类房地产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皆出现大幅增长:前者余额269.89亿元,同比增40.67%;后者余额212.60亿元,同比增41.62%。投资净收益21.08亿,同比暴增2.34倍。

不过,增长主因看,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有关,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增加,相应投资收益增加。

同样,细观之下,成败皆萧何。问题麻烦也不少。

首先,2019年营业支出55.92亿元,增幅高达26.59%,大于营收增速。此外,信用减值损失最大组成部分为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当年计提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25.96亿元,较2018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18.41亿元增41.01%

截至2019年末,逾期贷款54.17亿元,同比增幅56.38%,逾期率3.03%,同比提高0.5%。其中,逾期3个月内(含)贷款34.82亿元,同比大增92.59%,逾期率为1.95%,同比增加0.63%。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行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已全部计入不良贷款。

再看资产质量,2019年末,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1.46%,同比下降0.11%;拨备覆盖率310.23%,同比增加20.18%;资本充足率12.26%,同比下降0.29%。

虽然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余额20.17亿元,同比大增54.56%。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1.64%,同比增加1.28%;不良贷款余额4.41亿元,同比暴增5.3倍,占公司贷款不良余额的比例为21.89%,同比提高16.52%。

显然,营利双增的高光背后,青农商行也有不少的风控隐忧。

罚单警戒线

隐忧,不只体现在财务数据上。

“违规”罚单也是关键词。

2020年3月11日,青农商行公布关于《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

青农商行指出,自2016年1月1日至本反馈回复出具日,该行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因违反相关监管规定而被银监局/银保监局、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处以共计17笔行政处罚。

合计被罚347.14万元。

如此可观数量,不得不引起警戒。

这方面,大佬渝农商行的罚单也不少。

2019年12月27日,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渝农商行璧山支行被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罚款

2020年1月6日,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规定,渝农商行开州支行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合计3.2万元。

十天之内连收两张监管罚单,也引发市场对渝农商行内控力的担忧。

双刃剑与破茧为蝶

梳理至此,不难看出二者的相似难题。

值得留意的是,截至2019年末,青农商行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48.41亿元,上年同期为-23.64亿元。另外,青农商行2019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38%,较上年同期下降0.48%,自2017年起连降三年。

这意味着,青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同渝农商行类似,有所衰减。

这也侧面映衬了,两者股价持续下滑、A股“尴尬”体验的原因。

资本眼光是雪亮的。

翻雨覆雨的资本圈,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颗价值试金石。可释放激发企业的成长活力,也可放大其漏洞及衍生风险。无论A+H豪门渝农商行,还是新贵青农商行,皆概莫能外。资本力量,能让两者迈向高峰,也或能让其推入低谷。

高质量发展,是其突破A股“尬”体验的关键。

数据显示,截止5月底,申万28个子行业中,银行板块近一月换手率(整体法)仅0.1%,排名最后一名,年初至今的累计涨跌幅为11.25%,位列倒数第三。

如此冷遇,有舆论认为,是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情况存在担忧。

从青农商行、渝农商行的表现看,上述态度并非空穴来风。

此外,受疫情长尾效应,渐进延迟影响,后续银行业的经营仍有不少压力。

双刃剑下,如何改变,考验着两者当家人的大智慧。

青农商行董事长刘仲生表示,2020年,着重加强线上服务、加大信贷支持、优化服务措施,确保金融服务不因疫情而“降速”、不因疫情而“降温”,与广大客户和实体企业共克时艰。

渝农商行也有所行动,目前来看,其将希望押注在零售和金融科技上。

零售方面,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渝农商行打造了渝快贷、嘿好贷、房贷乐、车停易、房贷易等线上及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品牌。

此外,小米与渝农商行等5公司共同出资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已获银保监会批准。

金融科技方面,渝农商行成立金融科技中心统筹转型升级,力度之大业内罕见。

客观而言,这符合行业大趋势。

不过,成效如何,有待时间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人才、技术和体制是上市农商行的三大制约瓶颈。

近年来,中小银行一路开枝散叶,体量规模大增,原有团队驾驭能力不足,集中表现即是人才、技术储备不够;风控、品控、配套储备等机制不成熟完善。对绝大多数农商行而言,相比规模速度,查漏补缺,夯实基本功内力更为关键。没有此打底,太多太炫的金融科技,也是空中楼阁。

展望2020年,渝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表示:“将继续坚持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把零售作为发展之基和生存之本,把科技作为创新引擎和增长动力,把人才作为资源核心和未来希望,加快资产、负债、收益、人员四个结构调整,坚定地走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最前列,以扎实的行动和稳健的业绩接收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检阅。”

两位A股新兵,能否化茧为蝶,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