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思医疗”)是一家主要从事康复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在目前资本市场上,做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很多,但是专注于做康复医疗设备的较少,细分领域看,伟思医疗主要在盆底及产后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细分领域为医疗及专业机构提供康复医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正在冲刺科创板IPO。

研发投入不给力,销售费用高企

先看公司业绩,2016年至2019年,伟思医疗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590.38万元、1.44亿元、2.08亿元、3.1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314.78万元、4033.83万元、6336.45万元、9971.83万元。

再看公司产品,伟思医疗产品主要为电刺激类、磁刺激类、电生理类设备、耗材及配件等康复医疗器械及产品。从公司的产品来看,公司应该有充足的研发投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2016年至2019年,伟思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98.69万元、1304.12万元、1854.31万元和2738.35万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9.03%、8.92%和8.59%,占比持续下降,且2017至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根据申报稿显示,同行业可上市公司2016年到2019年1-6月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6.27%、13.79%、13.00%、12.48% ,而伟思医疗同期分别为9.37%、9.03%、8.92%、8.08%。

此外,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9%,低于行业平均值13.69%,差额不小。

研发投入低于同行,但公司销售费用却不小。2016年至2019年,伟思医疗销售费用分别为3206.49万元、4192.99万元、5316.96万元、7513.05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3.43%、29.02%、25.59%、23.56%。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报告期内,可比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23.19%、21.86%、22.41%、21.16%。

伟思医疗的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和市场推广费等组成。其中,职工薪酬金额分别为1449.77万元、2125.64万元、2741.12万元、4193.50万元;市场推广费金额分别为1005.83万元、1079.51万元、1374.05万元、1442.16万元。在较高的销售费用之下,公司又以经销商渠道为主,报告期内,通过经销模式取得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75%、95.71%、99.48%和99.09%

而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的50%以上均用于销售人员相关的职工薪酬等部分。该部分支出一直保持着近30%的年增长率,主要是由于伴随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营销团队等也急需扩充。而在公司拟IPO募集的资金方面,也有超过30%的部分用于营销服务及品牌建设等,这对于一家科创板IPO企业来说是否合理?这需要公司解释清楚。

同行可比公司选取有“门道”

而深究伟思医疗选取的几家可比上市公司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伟思医疗将Neuronetics、普门科技(688389.SH)、心脉医疗(688016.SH)、爱朋医疗(300753.SZ)、迈瑞医疗(300760.SZ)作为可比公司,其中爱朋医疗,其主营产品与伟思医疗差异较大。查询爱朋医疗官网后,我们发现,爱朋医疗介绍其主要从事疼痛管理及鼻腔护理领域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微电脑注药泵、一次性注药泵、无线镇痛管理系统、脉搏血氧仪及传感器等疼痛管理领域医疗器械;以及鼻腔护理喷雾器等鼻腔护理领域医疗器械。而这些产品与伟思医疗所在的医疗康复器械领域有不小的区别。

数据来看,2016年到2019年1-6月,爱朋医疗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4%、8.11%、7.04%、6.37%,是可比公司中最低的,极大的拉低了2016年到2019年1-6月同行业研发费用占比的可比均值。(如下图所示)

另外,从医疗康复领域的研发投入情况看,与同样在科创板上市的普门科技直接做对比。从研发费用上看,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普门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43.81万元、4997.35万元、6667.07万元和3267.56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2.60%、19.92%、20.61%和15.94%,远远高于伟思医疗。从两家公司获得的专利数量上更能获得直观的对比,至2019年12月,伟思医疗已获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而普门科技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伟思医疗差距明显。

前员工挟专利另立门户,公司陷入“专利争夺战”,最终还撤诉

在招股书中,伟思医疗提到的竞争对手中有一家名为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麦澜德”)。招股书中称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盆底康复设备和临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等。尽管伟思医疗宣称其在盆底诊疗领域具有独特地位,但南京麦澜德同样在官网也宣称其是国内盆底诊疗领域第一品牌。

自2015年起,伟思医疗就与南京麦澜德公司陷入专利版权纠纷,而该公司目前的核心人物曾是伟思医疗重要研发员工。双方的法律纠纷一路从南京市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直接打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这起官司还被最高人民法院收录在《2017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中。

南京麦澜德董事长杨瑞嘉、董事史志怀等人曾任伟思医疗产品部和研发部的负责人,目前两人合计持有南京麦澜德超过50%的股权。根据相关裁判文书显示,史志怀自2002年11月1日起在伟思医疗工作,担任研发部负责人,直接负责技术研发的总体工作,包括确定产品需求,制定产品方案,组织新产品的研发及现有产品的改进等。而现为南京麦澜德董事长的杨瑞嘉则自2007年10月25日起在伟思医疗工作,担任市场部经理、产品部经理,从事管理工作,创意并主导了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的研发及上市。

根据裁判文书显示,从2010年开始,史志怀以伟思医疗技术骨干的身份,利用公司所提供的各类便利条件,推动发明多项具有明显技术和价格优势的专利。但在相关专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史志怀却隐而不报,并通过多次权属转让,使得各项专利登记在亲属注册公司的名下。而在2012年10月31日,杨瑞嘉通过伟思医疗公司邮箱向史志怀发送了一份名为《南京天橙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的邮件,该邮件内容是拟成立一家与伟思医疗有市场竞争关系的公司。《商业计划书》形成两个月后,南京麦澜德于2013年1月16日登记成立,而史志怀、杨瑞嘉分别于2013年2月6日、2013年7月23日以个人原因为由提出辞职。

2016年,据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定((2015)宁知民初字第194号),相关涉案专利由原告伟思医疗所有,主要是伟思医疗为专利项目的形成投入了大量人力、资金和设备等。虽然判决已在2016年作出后,双方后续就审判监督程序及其他权利方面的纠纷又多次对簿公堂。据民事裁定书((2017)苏01民初1780号之一)披露,2018年5月25日,伟思医疗以需要重新组织证据为由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

但是在双方诉讼不断的情况下,南京麦澜德在快速发展,根据南京麦澜德的宣传称,“在6年多的时间里,麦澜德从3个人的小公司壮大到350人,实现年销售额过亿,成为国内领先的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和临床解决方案供应商,并获得资本的青睐。”根据第三方工商信息查询显示,目前,南京麦澜德已经成功实施了多轮融资,包括沿海资本、巨石创投、景林投资等投资机构已经入股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