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果然是风云难测,上半年一拨人卖口罩日赚斗金,下半年亦有人靠头盔发家致富。

年初口罩价格翻番、原材料涨价、欲购难求等熟悉的场景再次上演,不过这一次,轮到了头盔。

究其为何,原来是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开展的“一盔一带”行动,“一带”是指安全带,“一盔”是指安全头盔,并规定从2020年6月1日起,对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将进行严格查处。

公告发出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江苏、浙江就在5月15日同一天发布相关条例,均提到不戴头盔的惩治。

在《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中,将此前的“鼓励”佩戴安全头盔变成了“强制”,并规定,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在《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中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如果违反将分别面临20元以上50元以下、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电动车驾乘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还有河南省规定,自6月1日起,摩托车、电动车骑乘人员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的,摩托车驾驶人记2分,罚款50元;乘坐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罚款20元。

眼看各地纷纷响应落实,6月1日的行动执行日期马上临近,头盔需求瞬间暴增,导致价格暴涨,头盔产业链上的每一环以及资本市场,似乎都嗅到了,机会来了。

头盔,一直是薄利行当,由于不是热销的产品,因此做头盔的厂家都不大,日产量有个2000就能称得上是大厂了。

反观与之对应的需求端,有数据统计,我国摩托车数量在9000万辆左右,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然而多数电动车车主都没有戴头盔的安全意识,粗略估算,新规一出,新增的头盔需求缺口将超过2亿个,按照单价100来算,头盔市场妥妥的成为了一个百亿级市场。

看到了这样大的市场,谁不心动且行动?

近日,微博上关于“头盔涨价”的话题,冲到热搜榜第二名,阅读量达到4.1亿。

的确是涨价了,投资家网通过查询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原本百元以内的头盔,现价多数都在100-300,普通的“哈雷”型半盔,平时售价为85元,5月16日涨到了188元,5月19日已经涨到了298元,可谓是“一天一价”!

即便暴涨400%,都挡不住销量,近3天的头盔销量数据依然增长超9倍。不少商家开始采取了限购措施,还有不少“套路销售”,就算是已经下单的商家,也不安排发货,倒逼买家自己退货,商家收到退货后调高价格后再卖。

不仅如此,还涌现了一波原本不卖头盔的小商品商户纷纷改行卖头盔。一时间,卖袜子的、卖纸箱的、卖奶粉的店全部改卖头盔了。

就连卖电瓶车的老板都感慨:“卖头盔比卖电瓶车更挣钱!”

“头盔热”这把火也烧到了资本市场,就在头盔开启涨价模式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头盔概念股应声大涨。

国立科技、南京聚隆连续三日涨停,伊之密、拓斯达、际华集团等持续走强。

从all in 口罩到all in 头盔,永远有人走在市场的前端。

由于从公安部发文到6月1日的执行期的时间间隔较短,短期内下游突然爆发的需求,让上游生产企业原料备货及组织扩产的时间十分紧张,据1688数据显示,现在有近5000家工厂在加紧生产头盔。

头盔材料主要包括ABS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玻璃钢和碳纤维等几种,不过碳纤维材质的价格自然十分高昂。现在,原材料价格更贵了,据了解,近日ABS材料涨幅明显,从800多元每吨涨到了300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安全头盔是经过国家强制3C认证的,在结构规格尺寸、保护范围、质量、视野、护目镜、耐穿透性等方面均作出了相关规定,而电动自行车头盔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只是按企业标准生产的,所以市场上的头盔质量良莠不齐。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21日公安部部署“一盔一带”行动以来,截至5月18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国内共新增成立了3,503家头盔产业相关企业。

话说回来,头盔跟口罩火爆市场的路径虽然相似,但二者还真不是一回事,口罩是易耗品,要每天更换,而头盔买一个甚至能用数年之久,盲目囤、盲目炒可能只是白忙活。

头盔产业链上的人,确实可以吃一波政策的红利,但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保证销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质量。

真正需要购买头盔的人,也毋需过多怨言,交通部的新规也完全是出于对百姓的安全考虑。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安全你我他,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