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很多地区开学的时间却还不能定下来,不少老母亲已经在哀嚎,“神兽再不归山,我怕是要归西”。

老母亲的心声猫妹感同身受。

但大家哀怨的同时,也要接受现实。

反而是最近身边的几个事情,让猫妹感觉,比神兽不开学更可怕。

很多人觉得只要没有疫情就万事大吉,放松了警惕。其实,风险无处不在,老母亲们,现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啊!

夜里十一点,疲惫的老母亲望着精神抖擞的娃儿,那感觉,太酸爽了……

不少家里都有同款娃儿吧?

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据说,孩子的抗疲劳能力堪比铁人三项选手!

还好,最近风和日丽哒,为了撂倒这些精力旺盛的娃,不少家长就把孩子扔到了户外,使劲儿玩吧,把电耗光就不折腾爹妈了。

昨天有朋友抱怨,去某买运动品牌的自行车,20寸的全部没货!!

果然,下手还是要趁早。上个月,猫妹就接到若干咨询,问题都是“孩子换自行车,什么品牌好?”

小区里早已经是滑板车、平衡车、三轮自行车、两轮自行车的天下了。

不少小朋友在疫情期间,因为每天勤加练习,以至于车技大增,幼儿园小班的娃都已经能骑着两轮自行车满世界横冲直撞了。

同时,也因为疫情的原因,小区封闭管理,只留一个门进出,本小区居民想进小区,要出示两证,外人想进来,更是要接受志愿者们发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想到哪儿去?”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小区安全无比,以至于都敢放心大胆地让孩子独自下楼玩耍了。

前两天,在小区业主群就有人讨论,给孩子买什么牌子的运动手表合适。

这些家长都准备让孩子自己带着表下去,吃饭的时候打电话喊回来就行了。

办法看着确实是两全其美:孩子玩爽了,大人解放了。

但是,这么做风险很大你知道吗?

前两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了段视频,说下班回家,刚进地库就遇到了一群八九岁的男孩骑自行车,把她吓了一大跳。

因为外面亮、地库暗,人的瞳孔在明暗切换时不能马上适应,很多车的感应车灯也不能马上就开启,所以,在地库斜坡上骑车,虽然很刺激,但也真的很危险。

朋友停好车后好心去提醒那群男孩,太危险了,不要骑了,结果被反问“你是谁家家长?”

孩子的潜台词,自己家家长都不跟着、不管着,别人家家长管得着我们吗?

朋友是心惊肉跳+生气,不懂事的孩子,偷懒心大的家长,想让无辜的车主怎么办?

万一真不小心撞上了,就变成自己的责任了。所以她也是咨询猫妹,像这种情况三者险能不能赔。

猫妹看完视频,也被吓到了。

不知道那些把孩子撒出去的家长知不知道自己家孩子在这么玩。

无独有偶,猫妹家楼下就有个长长的斜坡,是为了婴儿车、轮椅设计的,大概有25度左右,也是孩子们玩车的最爱。

结果那天上午,有个六七岁的女孩捏着车闸骑下去的时候,车闸突然断了,孩子猛地就冲下去了,车轮碰到斜坡尽头的台阶侧壁,孩子直接就飞出去了。恰好台阶是斜的,铁栅栏有空挡,孩子头穿过去身体被卡住了,否则如果是头直接撞到楼梯,后果不堪设想。

围观的老人问她家长在不在,孩子说自己下来的。

也不知道是谁家孩子,但后来在小区群里没听说谁家孩子出事儿,也算有惊无险,不幸中的万幸。

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如此幸运。

五一假期的一天,看到一个妈妈在群里求助,说孩子刚到雁西湖,就骑车摔断了胳膊,现在正在赶回北京的路上,问去哪个医院合适。后来有人问起,妈妈说,因为伤得挺重的,最后孩子做了手术。

猫妹本来觉得,这上小学高年级的娃应该省心多了,不像小小孩,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弱,结果没想到,说受伤也受伤啊。

前两天看到一份警情通报,南通的一幼儿园一名儿童被窗帘绳缠住颈部,导致窒息身亡。作为母亲,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是心疼。

少年也好,儿童也好,生性好动,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游戏活动中发生意外的概率显然较成人高。

因为疫情,不能上学,在家期间,虽然小区封闭,被拐风险降低,但孩子发生意外的风险并没有降低,更需要家长细心看护。

猫妹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反复教育孩子不能去不该去的地方,比如小区车行道、地库等地玩耍,也不要给孩子买有伤害性的玩具,比如水弹枪等,另外像骑车,也要注意速度。

现在还是独生子女居多,就一个宝贝,千万看好了别出事儿。

如果没买意外险的,建议大家也买一份,万一不小心受伤去医院,有备无患。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意外险的种类很多,大家在选择时最好优先侧重意外医疗保额,而不必过于追求死亡保额。

像XX小飞侠意外险,一年不到一百块钱,性价就比很高。3岁以内有额外的疫苗保障,3岁以上有第三者责任保障。

如果希望能覆盖社保外医疗费用,也可以咨询猫妹。

最后,希望大家的娃都平平安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