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年薪轻松过百万、要求“避免炫富”!最赚钱行业真拉仇恨......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几天前,网上出现一个瓜,某证券公司非银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工资单,11个月收入224万元,申报税额62万元,月薪20多万。
这瓜一出来火爆全网,分析师立刻发朋友圈澄清:“今天碰到大无语事件,还是要出来说:没有小红书账号,有人移花接木再传播。”
行业内也是恶评不断,为啥呢?因为证券业协会紧接着就发出一条通知,向证券公司开展行业薪酬管理制度调研:
业内解读,这个通知就是限薪的前奏,这事儿,银行业已经体会过了。
随后就有券商颁布了禁止炫富的通知,大概意思就是提醒自己人不要再通过各种渠道“露富”了,像什么100万以上的豪车就别开了,15万以上的表别带了,5万以上的包也都别背了。
除了要在出门上班的时候低调,下班了也不能放松,社交媒体上别晒工资条缴税单,更要避免被抓到生活作风方面的小辫子,总之不能给别人留下金融行业高薪、奢侈的不良印象。
也是,上网拉仇恨,说不准就引来一身麻烦,不过说实话,200万收入在非银领域算不上顶尖。
在上市公司平均薪酬排行榜前十名当中,9家都属于金融行业,其中7家都是证券公司。
而即便在证券行业,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也一直属于收入最高的:
近年人均薪酬连续拿第一名的中金公司,就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投行贵族”人均薪资124万,远远超过其他公司。
同为金融行业的银行和保险,现在落后证券公司一大截。
去年,薪酬最高的11家证券公司人均年薪都超过了60万,而银行业人均收入最高的四家才刚刚突破50万大关。
其实多年前,银行和证券的差距没这么大,直到限薪改革的出现:
2014年,《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第一批就动了能源、金融、铁路等72家央企,其中包括五大行。2015年元旦《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当年的年报出炉后就看到,五大行的高管们普遍降薪4成,有的甚至直接砍一半。
那些年银行赚钱赚到了不好意思的程度,原因在哪儿呢?
一方面,过去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不高,企业融资啥的大多指望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房改+城市化又造就了地产的史诗级大牛市,开发商融资+买房房贷一鱼两吃,简直是躺赚。
等到后来,直接融资的重要性被提了几个档、非银金融的好日子就来了。
你想啊,IPO一下子就能募资几十亿、上百亿,发债买债也是几亿起步。按照这个基数来算,哪怕提成比例再低也有得赚。
所以过去这些年,金融行业的高薪藏也藏不住。就像北京新查出一个阳性感染者,一看出行的轨迹,出入的都是skp、金融街购物中心之类的高档购物场所,所以很多人感慨,这一看就是有钱人,再一看,也在金融机构工作。
在这种美好未来的感召下,奋不顾身投入金融事业的年轻人不计其数。202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经济、财经类毕业生的占比超过10%。
这个现象不光咱们独有,有本书叫《债务与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里面提到了金融密集度的概念。啥意思呢?大概把这个理解成金融活动占GDP的比重。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这个比重也在不断疯涨。
上世纪的时候就有人发现,石油期货的价值是实际石油生产和消费的10倍,全球外汇交易量是全球贸易量的73倍,而且全球利率衍生合同是全球GDP的9倍。
就这么一直搞一直搞,终于在08年玩脱了,次贷危机爆发、余波席卷全球。关键吧,很多国家的金融行业就像一点教训都没吸收到一样,先是搞负利率、紧接着又大放水,眼瞅着又要重蹈覆辙了。
最近这些年,有两个大问题困扰全球,一个是养老,一个是贫富分化。
后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疫情这两年,不少行业经历了大收缩,不单单是旅游航空(戳链接阅读)这种直接受影响的行业,其他行业也损失惨重(戳链接阅读)。
收入之痛成了很多家庭的隐忧,大家都在精打细算过日子,金融的高收入只是隐秘一角,残酷的现实是,疫情期间,大多数有钱人的收入增速和绝对数值都在大幅攀升。
以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为例,联想杨元庆的高薪酬一直被很多人抨击,但在这个榜单里只能排在第8名。
商汤科技上市之后,高管薪酬就上了头条——徐立五个亿,王晓刚和徐冰三个亿,三人合计11.9亿,比马化腾、刘强东、赌王长子何猷龙、联想杨元庆、李泽钜等人都要高。
在大部分人收入下降的艰难时期,全球的贫富分化更严重了。
这两年,全球最富有500个人的财富,每年都增加超过1万亿。2021年的顶级富豪中,身价达到万亿美元的人,也从2095名增长到2755名,资产合计超过14万亿美元。
分布也更加不均,前10%的人掌握着76%的财富,富豪榜上的数字连续突破。
欧美放水发钱,还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越是底层的打工人,看似多领了点钱,实际上根本存不住,得立刻花出去,因为物价出现了全面上涨,他们的生活反而变得困难了。越是资产雄厚、处于支配地位的高管、股东们,资产增值速度越快,挣得也越多。
地球上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CEO库克,2021会计年度的薪酬直接干到1亿美元,约6.3亿人民币,很高了吧?
可细一想,薇娅逃的税就有6.43亿,收入之高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
胡润榜最近披露了一个数据,疫情下,国内资产2亿元以上的家庭数量翻番,新增加了1500个。
说这个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嘲讽、更不是为了仇富。
如果是踩中了风口、看准了趋势,人家也是凭本事赚的钱,从目前的分配逻辑来看,创收多、工资高,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很多暴富行业靠的是吸血实体,不但把制造业搞得够呛,居民部门几十年来的储蓄吸成了债务,消费能力日益堪忧。
到了这个地步,就该认真思考一下分配了。
所以最近几年,“共同富裕”也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上来,虽然先上车的人总是想要关车门,但当年咱们可是说好的啊,怎么能把奉献过的同志们抛在脑后呢?
啥也不说了,看疗效吧。
最近更新
-
4.7万亿餐饮市场的赤裸真相!厨师快被干掉了……
股票 · 2022-01-13 11:44
-
成本110,7000起售!比茅台更暴利,100万家长争着掏钱……
股票 · 2022-01-11 07:57
-
2年前的500强公司,市值只剩7000块……
股票 · 2022-01-07 09:18
-
抄聪明资金的作业:这个受到全市场热捧的指数了解下
股票 · 2021-12-20 08:26
- 短线题材策略股池
- 业绩双降,多项业务问题频出,兴业银行的内控风险何解?
- 万达商管香港IPO新进展:证监会关注出租率准确性、短债风险等焦点问题
-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及时披露,ST海越收警示函
- 现制酸奶距离喜茶,只差一个高端化?
- 苹果“天价”新品,“吓崩”供应链!
- 上市前,万达要先回答这些问题
- 2023年5月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
- 亿联银行被通报批评,曾在遭调查后否认“违规”
- 美国玩具及纪念品公司SRM Entertainment申请纳斯达克IPO上市
专栏推荐
-
军师点兵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608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145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14人已购
¥288.00/月 -
财报拆解 知识点解读+实战案例,帮你5小时学会看财报 72人已购
¥19.90/月
推荐阅读
-
6月7日市场资金流向
-
美股收盘:加息预期升温 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纳指跌超1%
-
2023年中国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预测将达到17.3%
-
分析师:苹果需要收购迪士尼,才能让MR头显获得成功
-
OpenAI首席执行官:人工智能可以改善政府服务 值得大力支持
-
中国自行车市场数据分析: 97.9%消费者表示购买过
-
又一国要对ChatGPT下手?荷兰监管机构称对OpenAI感到担忧
-
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或拖累二季度经济增长
-
2023年中国艺术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同比增长率规模预测将达到12.1%
-
加拿大央行意外加息25个基点!重启利率紧缩政策
-
vivo宣布暂停德国销售 手机专利何解?
-
罚款190万!“大吼式”服务风波刚过 江南农商行旗下村镇银行又吃大额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