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峰填谷”

顶尖学区的老破小房主紧急出售

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宣布实施“多校划片”和“6年一学位”,7月31日之后取得房产证家庭的适龄子女申请小学时,将以多校划片的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入学,且每套房子6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消息一出全城轰动,北京教育资源最优质,也是最后一个未实行“多校划片”的区域,很快将不能靠房子100%锁定最顶尖的学校了。于是五一假期期间,西城学区房成交量暴增,顶尖学区的老破小房主紧急出售,学龄儿童的家长加紧购买,有中介直呼“1500万的学区房一天成交十几套,太疯狂了!”

之后几天,《学区房凉了》、《再无学区房》之类的文章层出不穷,直接否定了学区房的投资价值。确实,东城区和海淀区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多校划片,之后两个区的平均房价分别下跌了7%和11%,于是一些文章说政策风险下,学区的老破小都会被一纸文件打回原形。不过在洋房姐姐看来,这种说法实在是耸人听闻。

最难啃的西城区也终于妥协,说明国家坚定“房住不炒”政策的决心,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扎堆的区域内,多校划片其实只会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曾经对应最顶尖学校的地区,由于不再保证100%就读名校,房价会下降;但同样的,一些之前对应普通学校的地区,现在有一定几率分到名校,房价反而会上涨。

“学区房”不可能消失,只不过变成了“片区房”,大城市的家长在教育上是不惜成本的,新的规则会在磨合中逐渐成型,平均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依旧会是房价的高地。

“公民同招”

  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下降了47%

除了稳定房价,“多校划片”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公平,而北京另一项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也在上个月官宣,那就是“公民同招”。

公民同招”是指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招生,以往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往往比公立学校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少家长的策略是先面试一轮民办私立,如果没能被录取再去对应的公办学校报名。而“公民同招”要求这些家长在公办与民办之间做出选择,如果填报热门的私立学校,很可能由于名额爆满抽签不中,只能回户口所在地上公立学校;而填报竞争相对小的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又未必比得上公立学校,没人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宁愿选购优质的片区房,搏一搏进顶尖公立的机会,再不济分到优质片区的普通学校,教学质量依旧在第一梯队。

事实确实如此,2018年上海实施“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下降了47%。

“教育很难公平”

 择校是全球重视教育家长厮杀的战场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爆火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海淀家长不配拥有梦想》,讲述了海淀家长“不是在陪孩子上学习班,就是在送孩子上学习班的路上”的生活,黄庄就是他们的“麦加”;另一篇则是《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讲述了神秘群体顺义妈妈的鸡娃生活,身家过亿的她们隐藏在保姆和司机的身后,穿越整个京城给孩子找补课老师,整个假期被陪娃游学、钢琴、健身、国际考试、社交填满,直接忽略清华北大,放眼国际以藤校为目标。

在多校划片和公民同招之后,西城曾经最金贵学区的家长也不再能高枕无忧,一旦孩子没能被分到最好的学校,西城家长就要和海淀家长一样,靠补习班和家教填补运气造成的遗憾。而顺义的贵妇妈妈们很可能会为了孩子进入凡尘,不再一步到位用国际双语教育打入藤校,转而用更加稳妥的公立学校曲线救国,把国际学校的学费,花在其他的课外资源上。

即使国家在努力的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让教育更加公平,但教育公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探索了很多年,在美国,家长不但要买学区房,还要交税“养学区”,好的学区就像个聚宝盆,顺义妈妈在曼哈顿妈妈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全球公认教育已经非常公平的德国,一些地区三分之一的家长用“谎报地址”的违法行为,为孩子争取更优质的资源。

择校是全球重视教育家长厮杀的战场,即使在“多校划片”的背景下,“坑班”“推优”“密选”都是家长圈流行的“黑话”,而即使有要求私立学校不得以奖项、面试家长等形式提前筛选生源,但你们猜精通门道的家长们,会不会踏破学校领导家的门槛?

学区房不会凉,教育也很难公平,在中国这样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的国家,我们最终都会变成海淀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