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固有认知里,银行只是资金中介,在商言商追求经济效益。但近年来,这一概念已需要被重新诠释和补充。

对公,银行们主动将更多信贷资源,倾斜给了实则对风控能力要求更高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领域;对私,银行们善用金融科技赋能,俯身做服务,从消费者切实需求出发改革业务流程,如今银行的零售产品和服务已经变得更方便又个性化。

再到一场疫情突袭下的“患难见真情”,更是让人们对银行的认知多了暖意。

疫情下,举宁波银行为例:从其刚刚发布的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中可见,截至3月末该行已为3.5万户小微企业放了91亿元的“免息贷款”;以及已向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提供39亿专项再贷款、支小再贷款19亿元。

此外,宁波银行还联合宁波市商务局,向涉外企业投放专项贷款100亿元,帮助企业稳经营稳发展;以及联合宁波市经信局向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宁波市小微企业园入驻企业和园区经营主体、宁波市工业投资(技术改造)市级项目名单的企业、疫情防控企业四类企业投放100亿元专项贷款,帮扶制造业企业稳步复工复产,恢复发展。

同时,作为一家法人机构和社会的一份子本身,宁波银行也在第一时间捐款1300万元,驰援湖北抗击疫情。

宁波银行是金融抗疫力量中的佼佼者,提供的专项贷款也远超城商行平均值。但该行并非孤例。

据中银协数据,截至4月11日,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信贷支持已超过24200亿元,捐款23.48亿元,捐物1533万件,为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提供支持。其中135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达5902.07亿元。

如此这般的信贷与资源投向,尤其是低息乃至如宁波银行的91亿“免息贷款”,站在“资金中介”的纯然商业逻辑上必然不成立。但是,正如宁波银行董事长在年报致辞中所言,这股子金融力量,却恰恰是“银行发展初心”。

而这颗“初心”,便是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根植于实体,服务于实体;没有实体,整个金融业都会是无本之木。而银行的专业,则是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器、金融服务的供应商:

- 既是,把资源冗余效率低下部门(比如储户)的资金,通过专业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搬运给资源稀缺效率高企的部门(比如需要扩大生产的某实体企业),从而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社会产出;
- 也是,在金融资源出现配给不平衡或临时性失调,比如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或诸如疫情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时,进行资源再调节。

我们需要这样的金融“搬运工”和服务者。

二、

以宁波银行为观察样本,其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呢?从财报中亦可窥见一二。

上文提及的该行为3.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91亿元“免息贷款”,源于该行自2月10日率先推出的“抗疫情,送关怀”主题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最高100万元、免息一个月的优惠贷款。

3月起,该行还在这项金融举措上在叠加推出“助企业复工,送惊喜好礼”活动,活动已向小微企业发放总计25亿元的优惠贷款。

此外,不止有3.5万户小微企业从宁波银行拿到了“免息”贷款,就惠及防疫企业的再贷款及支小再贷款的共计58亿元投放来计,在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平均实际融资成本不到1.35%。

同样是从2月10日起,宁波银行对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推出专属优惠:票据贴现在指导价的基础上,专属优惠20BP;结汇业务在结汇买入价的基础上,再优惠50BP。

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宁波银行密切关注小微企业受影响情况,通过业务经理线上访客,及时了解企业动态、经营困难点和金融需求,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和支持,并保持线上渠道畅通,及时回应各类业务咨询,及时受理各类业务申请。

看过宁波银行这些年来财报的读者,都晓得宁波银行有个外号叫“三好学生”:经营稳健、风控得当、资本效率高。经历过这次疫情后,该行或许又可以多得一个“三好”:疫后助万企的政策好、产品好、平台好。

这里提三个细节。

第一,早在1月29日上午9时,宁波银行就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疫情防控企业收付汇业务绿色通道”,承诺两小时内完成汇款。某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负责人说,正是通过银行宁波的绿色通道,他们可以迅速办理收付汇,更有效率地投入到抗疫行动中。

第二,疫情期间部分原材料价格下行,鄞州一家服装辅料公司计划购买一批棉纱,但资金不足。宁波银行业务人员获悉后,向公司推荐“线上快审快贷”产品,并给公司授信200多万元,目前企业已提款20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着资金到位和工人陆续到岗,这家企业产能已经快速恢复。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线上快审快贷”这产品名称里有两个“快”,实际使用中的确评估审批非常快,可以线上申请、全自动审批,而且最长授信达10年,无还本续贷,因此是帮扶像他们这样的小微企业的有力工具。

第三,宁波银行服务的外贸企业较多,而外贸企业的金融需求有其特殊性,包括外汇头寸管理等。疫情一方面使汇率产生波动,另一方面又使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便外出。

贯彻宁波市先后出台的“稳外贸12条”“稳外贸新10条”等政策,支持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宁波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工具,还为外贸企业量身定制涵盖开户结算、贸易融资、跨境投资、汇率避险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其中“外汇金管家”是宁波银行打造的外汇业务专业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既可以做贸易结算、也可以做外汇交易,外贸企业们通过平台极速收汇款、开证、融资、自助托收、自助出单,还可以进行外汇交易的挂单成交、夜盘成交等,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各类外汇业务。

三、

抗疫之外,就宁波银行2019年经营表现来看,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该行持续加大资源倾斜,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和进出口企业作为服务重点,发挥银行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客户数的增长可以看出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截至2019年末,宁波银行有企业客户38.17万户,比年初增长29%,个人客户1384万户,比年初增长26%。

资产方面,截至2019年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为13177.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03%。年报中称,资产总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行以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为责任,不断加大贷款投放。

数据表现可以印证:截至2019年末,宁波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从年初的36.87%提高到38.71%,提高了1.84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的资源倾斜,从票据业务中也可见一斑,2019年,在宁波银行票据融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突破1万户,占公司所有贴现客户的75%。

2019年末,宁波银行录得各项贷款5291.02亿元,比年初增长23.31%。从其中占大头的企业贷款来看,该行优先支持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并将民营小微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切实加大对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期末公司企业贷款总额3049.85亿元,比年初增长23.44%,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7.64%。

负债方面,宁波银行立足“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用户思维积累普惠客户群,以高效联动拓展核心客户群,以敏捷迭代实施产品升级,为更多客户创造价值。这同时也增加了客户粘性,推动存款增长。截至2019年末,宁波银行存款总额7715.21亿元,比年初增长19.30%。

四、

在一些市场评论中,金融向善的逻辑与公司本身经营的商业逻辑,似乎是两条线索,甚至有时候背道而驰。前者被认为是某种干扰经营效益的:“让利”。

像宁波银行这样兼容了社会责任与经营效益、既能葆有“初心”又能快速发展,是否是一种偶然呢?

美国有一个“多米尼400”社会指数,选取了400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上市公司;听说在中国,也有人尝试做过类似的指数,也把社会效益列为重要因子而生成“义利99指数”。结果是,“多米尼400”指数一直跑赢“标普500”指数,“义利99指数”同样跑赢沪深指数。

宁波银行的股价,PB估值也长期领跑上市同业。

拨开层层表面现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两条逻辑或许本身相辅相成。

先说一句大道理。如上文所说,金融业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真正创造财富的是实体经济。这不是一场博弈论,而是“共赢共生”的局面,银行们只有服务实体,才有长期赖以为生的源泉。实体如“皮”、银行如“毛”,长期来看,只有皮健康毛才能光亮。

再说几个小现象。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当银行业穿越经济周期,进入实体经济低速发展时期,那些在高速发展周期时曾风光过、或是在表外创新百出的银行似乎昙花一现了,而多年来战略有定力、深耕实体的老实人赢了。

这几年实体经济有所放缓,再叠加疫情的影响,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好做,靠什么维持稳健经营——靠傍大企业?已被证明利差收缩、越来越难,且与中小银行并不“门当户对”;靠“高收益抵补高风险”,抬高贷款定价?这条路子并不适合传统银行业,且已有些银行不良率居高不下。

业绩背后真正的基本功,也许还要落到最为本源的“客户基础”:这家银行到底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客户?银行是否足以深耕这些客群?客户质量如何?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黏性如何?

老实的银行长期耕耘实体,足够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与客户同成长。“双赢”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其实回归本源才是穿越周期最好的方式,这样的银行,在近几年的经营不会波动明显,业绩也会匀速上行,不良率保持业内低水平,且会带着相对厚实的拨备覆盖,稳健发展。

一如股份制银行梯队中的招商银行,水落石出时才更明显地看得出其靠零售长板带来的内驱力,就好比前两年当一众银行都为息差快速收窄犯愁时,招行的息差压力天然就不大;也如城商行梯队中能坚持以“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为经营策略,以“支持实体、服务中小”为经营宗旨的宁波银行。

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显示,宁波银行2019年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14亿元,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2亿元,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在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