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新加坡突然新增了12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116例为本地感染病例。新加坡的疫情也从境外病例增长,转变为本土病例增长。此前一直防控得力的“模范生”,究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

1

或存第二波暴发风险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显示,4月5日,新加坡的患病人数增长出现了小高峰。新增12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单日病例首次破百。

与此同时,新加坡疫情已从境外病例的增长,变为了本土病例的增长,且几乎每天都出现新的感染群。在4月5日的120例病例中,有116例是本地感,仅4例是境外输入。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外籍劳工(简称“外劳”)宿舍成为感染高发区,而外劳感染也是新加坡新冠人数激增的关键原因,这些外劳几乎占了新加坡570万人口的六分之一。

据《南华早报》报道,截至4月6日,新加坡近1400个病例中,有150多个感染者与7人间的劳工宿舍相关,另外有26名感染者均与建筑工地相关。

新加坡《海峡时报》称,这些劳工宿舍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厨房和厕所满是蟑螂,没有人来定期清理垃圾,更没有人来消毒。

“我所在的宿舍有14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12人居住,而所有人都共用一个厕所,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我感到非常的不安全。”新加坡的外籍劳工Koh表示。

目前,新加坡为了防控外劳感染病例,已经将疫情严重的两个外劳宿舍划定为隔离区,近两万名劳工须在房间隔离14天。不仅如此,从4月7日至5月4日,新加坡关闭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员工在家办公;所有学生将从4月8日起居家学习;同时,政府将加强对人员流动和聚集的限制,呼吁民众尽量减少外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表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自己的定位都是国际城市,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一波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暴发第二波,决定因素在于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播规律和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

2

加码财政政策纾困

新加坡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受到疫情的影响,该国今年第一季经济较上年同期萎缩2.2%,逊于预期。其中服务业、建筑业和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这也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幅度最大的萎缩。

为了缓解国内疫情带来的经济问题,4月6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宣布了总额51亿新元的财政援助措施,其中包括为所有本地在职员工补贴75%的当月工资,获补贴资金上限为4600新元;年满21岁的本国公民可在本月获得600新元的一次性补贴等。

4月7日,王瑞杰还宣布为新加坡家庭中的非公民提供援助,家人是新加坡公民的永久居民,及配偶是新加坡人的长期探访附加准证(LTVP+)持有者,可申请一次性300新元的“同舟共济”现金补贴。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三轮财政援助措施总拨款高达599亿新元,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并且将动用210亿新元的国家储备金。

目前,受到外劳感染问题的影响,外界担心新加坡经济活动会在未来大幅滑坡。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表示,解决外劳感染问题,就需要“提高工人宿舍的标准”,但如果要求提高工人宿舍的质量,那么雇主就需要为工人开支更多,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

但在新加坡工作的陈女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她并不担心这些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她更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虽然目前大家都没有卸下防备,但是外劳事件还是令人担忧。”

此外,陈女士还表示,她并不知道新加坡是否会面临第二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但如果发生的话,她最担心的仍然是食物供应的问题。“对于食物断供的恐慌情绪从疫情一开始就有了,我每周看到家里囤货快没有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之前就出现过超市被一抢而空的情况”。

事实上,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用于农业和生产,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猪肉、鸡肉、鸡蛋、水产品在内的大多数食物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近段时间以来,新加坡政府也一直在加大自给能力,还尽力确保食物供应来源的多元性和可靠性,以及疫情期间与相关国家贸易和物流畅通,保障民众食物供应。

记者 张者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