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有度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伟大企业,往往将“求变”凌驾于短利之上。

“房住不炒”的大调性下,告别“跑马圈地”的房企们,也在面临一场深耕、重质的变革洗牌大局。

如何顺势卡位、以崭新面貌迎接未来?刚刚披露2019年成绩单的恒大,已经给出答案。

作者:若水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喧嚣的年报季,房企身影格外注目。

尤其在2019年,“以稳为主”的大基调,叠加融资趋紧等因素影响,各大房企表现如何呢?

从第一波年报看,2019可谓“水逆”之年。

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5%,不及2017年的40.5%和2018年的35.1%。截至12月末,绝大部分规模房企均已达成业绩目标,但整体超额率不及2016年和2017年。

不过,也有逆势者。

01

年报看点

3月31日,恒大举行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数据显示,恒大2019年实现合约销售额6011亿元,同比增长9%;核心利润有所下滑,为408.2亿元;资产负债率77.9%;净负债率159.3%;现金余额2287.7亿元,同比增长12%。

从各指标看,恒大的多项经营指标均占据行业前列,整体表现令人满意。尤其在盈利方面,其优势依旧明显,位居行业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业绩是恒大2019年最后两月主动降速情况下实现的。

换言之,作为头部企业,恒大正在淡化规模化、短期逐利性。

02

新起点

这种变化,透露出什么信号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在业绩发布会上,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披露了恒大的新目标: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增、控、降!恒大的发展观已清晰可见: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变。

具体看,所谓“高增长”,即销售高速增长,2020年要实现销售8000亿,2022年销售1万亿。也就是说,未来三年恒大的销售增幅在4000亿;

“控规模”即严控土地储备规模,实现土储负增长,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左右;

“降负债”即把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 亿,到2022 年总负债降到4000 亿以下。

看似毫不相干的三大目标,实则环环相扣。

从许家印“最大决心、最大力度”中可以判断,“降负债”是其新战略的核心要义。“高增长”,“控规模”是实现上述要义的主抓手。毕竟,只有实现销售额大增,同时严控土储减少支出,才有拥有充足现金流,最终降低负债率。

03

大势所趋 顺势而为

放眼行业,上述战略直击痛点。

众所周知,房企苦负债已久矣。长期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导致房企持续迷恋三高打法(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一路蒙眼踩钢丝,轻视修炼内功。演绎着一幕幕短利狂欢,也堆积着种种风控、品控风险。这显然与国家去杠杆、降风险、高质量的发展观不甚相符。

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房企到期需偿还的信用债规模分别为2095亿元、3765亿元、3936亿元、6776亿元、2343亿元。

2019-2021年,是房企偿债的高峰期。以2019年为例,共有445只信用债到期,到期偿还金额3765亿元,是近年来涨幅最大的一年。

2021年,则是第二个偿债高峰期,偿债增幅将刷新2019年记录。

换言之,偿债增幅相对平缓的2020年,是房企们最佳的,也是唯一的转型机会。

此外,尽管疫情下,为保楼市平稳健康发展,多地出台了支持政策。但“房住不炒”依然是调控主基调。

2月19日晚,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再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表示,房住不炒仍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

以此观来,恒大此时果断制定的“降负债”目标,意在为2021年“蓄力”,极具前瞻性。

理想足够丰满,问题在于,恒大能否实现呢?

种种因素看,不乏期许。

首先,拉开时间维度,从2006年-2013年的全国布局,到2013-2016执行“三高一低”战略走上高速之路,再到2017年-2019年“三低一高”的稳中向好,直至最新的“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战略。

恒大每一次战略调整都精准卡位、紧跟时代节奏,且均成功实现了目标。这是其跨入一个又一个发展周期,成为行业龙头的关键所在。

这种实力、经验积淀,也成为恒大此次破局的重要砝码。

其次,除了雄心,恒大更有务实实操。

按照许家印的规划:18年、19年,恒大销售回款每年维持在4500亿左右,如果今年实现销售8000亿,回款按7000亿计算,就会增加2500亿的销售回款。同时,恒大今年减少土地储备3000万平方米,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这样一增一减,就一定能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的目标。

放眼行业,高喊“降负债”的房企不在少数。但规划如此清晰、力度如此之大,且切实可行的,或唯有恒大一家。

04

销售开源

换言之,更关键的考量,还在其实力支撑。

先来看其“高增长”举措。

2020年8000亿,2022年1万亿,看似销售压力不小。

但深入分析可知,这在恒大的实力范围,甚至还略显保守。

2020年的开门红,即是力证。

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年,房地产行业遭遇“黑天鹅,售楼处关闭、延迟复工、去化受阻接踵而至,超过百家地产相关企业倒闭。

至暗时刻,恒大的逆势表现,犹如冬日暖阳。

2020年第一季度,恒大销售额大增23%至1465亿。销售回款大增55%至1133亿,从增速到销售额,均为行业第一!刷新其一季度销售及回款的最高历史纪录。

创新拥抱互联网、内核实力支撑,是恒大逆势上扬的奥秘。

2月13日,恒大面向全国市场推出所有楼盘网上购房的营销创举:网上VR看房、网上选房、网上购房,并制定了88天最低价锁定、无理由退房、多重购房奖励优惠等措施。

3月13日,对“线上卖房+多维营销”的策略再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谋求线上布局的房企不在少数,为何恒大占据王者?

细观大部分房企,都只是将互联网当做了销售渠道,却没有领会电子商务的真谛。

电商模式之所以能开创时代,是因打破了传统营销体系的桎梏,去除了各个中间环节,因此拥有很强的价格优势。

换言之,房企直接将线下价格搬到线上,效果并不会好。

反观恒大,其一度将价格下探到7.5折。2月18日,恒大推出此波优惠仅3天,客户认购房屋47540套,总价值约580亿元,认购最多的一个楼盘达到870套。

一定意义上说,恒大第一季度的销售成功,不仅是业绩成功,更充分展现其实力内核支撑下的新战略成效。

前文说到,恒大战略中创新求变的精神,是推动其不断升级、跻身王者的动力之源。

从跨界电商的案例中可看出,该精神也深刻影响着恒大的业务端。随着我国“抗疫”行动取得阶段胜利,房地产业正在逐步回暖。

也基于此,成功开拓线上渠道的恒大,2020年业绩值得期待。

05

土储“节流”

不过,市场也不乏质疑之声。

尽管恒大第一季度勇夺桂冠,但大面积的打折促销,也令外界对其利润率感到担心。

针对这一问题,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直言:“不会,因为恒大土地储备充足。”

夏海钧的底气是有强支撑力的。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土储是房企销售的基石。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恒大拥有2.93亿平米的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平均成本1800元╱平方米。其中,67%的土地储备位于一二线城市。而恒大在2019年的销售均价为10281元╱平方米,拥有很强盈利空间。

恒大表示,2020年总可售面积预计约1.32亿平方米,可售货值1.27万亿元,按照64%的去化率保守估算,可实现销售8110亿元。

强大的土储实力,也是恒大敢于“控土储”的底气所在。

实际上,这个控字早在2019年就已有显现。

数据显示,恒大2019年共购得土地储备153幅,新购土储建筑面积6703万平方米,平均成本2101元/平方米,处在行业低位区间。

众所周知,土地款项是房企最大的支出成本,当然也是负债问题的导火索。

专家表示,行业如今所处的偿债高峰,正是2015-2016年间房企为业务扩张,采取了高杠杆举债建设的模式所致。

数据显示,2016年,正值上一轮楼市走牛的顶峰,当年9月100个中大城市土地成交的溢价率达到77.59%的历史高峰,甚至超过2009年。

从本质看,大规模、高溢价拿地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直到宏观调控骤然降临,情况才有所好转。但这并没阻止一些房企继续堆积风险。若任由情况恶化,“爆雷”只是时间问题。

由此,恒大待时而动,可谓蛇打七寸、直击行业痛点,也取下了高悬利剑。

06

“新恒大”诞生

综合看,恒大“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全新战略,力度之深、意义之重,不仅在自身发展进程中绝无仅有,放眼行业也独树一帜。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表示:恒大‘加、控、减’的战略节奏中,凸显了其高质量发展之心。这不仅让恒大率先进入新发展周期,也将引领行业‘褪尽铅华、回归本真’。

在柴永强看来,近来地产股跌幅明显,港股地产股市值更是蒸发万亿,主要是由负债率、质押率双高,叠加政策洗牌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致。恒大此时‘蓄力’,对板块打破固有局面,重新起航,会起到积极意义。从恒大自身看,高质量、重深耕的自我升级步伐,也在夯实其风控、品控根基,由此释放出的品质力、成长性,或为其市场、资本双端不断打开价值空间,后续看点值得关注。

以此来看,身处战略C位的恒大,是否也如一朵价值玫瑰,包含时间期许。

随着投资者信心逐渐升温,恒大的资本价值或将迎来升腾,加速其战略落地。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恒大”,也将呼之欲出。

各中表现,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