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状况下,一个艾滋病患者,能够实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

文/华商韬略 魏峰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艾滋病病毒》公布了——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治愈”案例。

【1】

自从1981年6月5日,美国相关部门首次发布HIV(艾滋病)报告,该疾病就成为全球公认的最恐怖流行“感冒”。更恐怖的是,数十年来,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和防治措施,人类进展缓慢。

直到一次意外事件——“柏林病人”,科学家才第一次拿到“解药”。

蒂莫西·布朗虽被称为“柏林病人”,事实上却是个美国人。1995年,布朗在柏林上学时感染HIV,祸不单行,2006年他又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时,布朗的治医师杰罗·厄特突破性地提出了一个 “一石二鸟”的疗法:让体内存在CCR5蛋白突变捐赠者来提供造血干细胞。

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病毒通过CCR5受体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一旦CCR5基因突变,艾滋病毒在人体细胞失去“落脚点”。杰罗·厄特的治疗方案,不仅治疗白血病,而且能够治疗艾滋病。

2008年,布朗接受干细胞移植之后,11年过去了,布朗的体内至今未检测出HIV,被认为是第一例HIV彻底治愈的患者。

但此后,却再未见到艾滋病治愈的案例。直到2020年3月10日,柳叶刀公布了另一宗“意外”事件——“伦敦病人”。

据报道,这名来自英国的“伦敦病人”,于2003年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12年被诊断患有霍奇金淋巴瘤,并于2016年5月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与此前的“柏林病人”如出一辙,“伦敦病人”移植的干细胞同样来自于CCR5基因突变的供体。移植后的 16 个月内,不仅他的霍奇金淋巴瘤康复了,患者血液内也没有再发现艾滋病病毒。 这是被认为通过CCR5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的第二例艾滋病患者,似乎给人类战胜艾滋病带来新的希望。

据悉,上述的研究成果,均是建立在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于1996年发现CCR5这一成果的基础上。目前,邓宏魁教授还担任北大冠昊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而该研究院也隶属于北大冠昊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是冠昊生物旗下子公司。

冠昊生物,是一家会讲故事的上市公司,物骨修复材料、人工角膜项目、“人脑工程”、软骨细胞治疗、“免疫细胞储存”……

无一不是高大上的项目,这家公司也一度被认为是先进医疗科技股。冠昊医疗通过把生涩难懂医疗,降维成为一个个概念,得到不少普通股民追捧,更曾成为明星股创出62.97元/股的高价。

但最初,冠昊医疗的主营业务其实和阿胶差不多。只不过,冠昊是对猪皮初加工,用在手术后,表皮损伤外露的部分,代替纱布,相当于人造皮,而阿胶则是加工驴皮。

像很多上市公司一样,主业不足并购来凑。但可惜,这家公司的大部分并购并没创造实际的商业价值。据年报显示,冠昊生物去年亏4.46亿 商誉减值损失巨大。2018年,公司还更换了实际控制人——背景神秘资本高手张永明,旗下掌控2家上市公司。

如今,因为艾滋病治愈利好才提振了股价。前不久消息公布时,冠昊生物一度涨停。干细胞相关概念股,也一路飙升。

然而,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成功率到底有多大?相关股票值得买吗?

【2】

“千万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炒得神乎其神,更不能误导这类病人到医院要求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前,山西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杨林花对此表示道。

所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已接受超剂量化疗、放疗的患者,原有的造血、免疫系统被摧毁后,通过静脉输入正常的干细胞,重建机体造血、免疫功能的过程。

干细胞移植需要渡过的第一难关是,干细胞的匹配。一般来说,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中最有希望能找到。而来自社会外界的供体,匹配率约1/10万。

第二难关是,干细胞匹配的供体找到后,还需要满足CCR5受体基因突变。理论情况下,CCR5受体基因突变的频率百分之一。

理想状况下,一个艾滋病患者,能够实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

不过,不同人种在该基因上的突变频率不同,有资料显示,中国人身上该基因变异率可能是世界所有人种中最低的,1300人只有3人具有这种变异。

照此计算,中国的艾滋病患者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捐献者的概率只有亿分之二。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婴儿”,就是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实现CCR5基因变异。

即使不考虑伦理问题,“CCR5基因突变也不一定能使艾滋病病毒‘绝迹’。”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王小宁教授表示。

目前已知CCR5蛋白只是艾滋病感染的受体之一,除此外,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受体CXCR4蛋白进行感染,这很可能会导致该疗法失败。

另外,早在2015年王小宁团队就揭示了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路径——通过患者的淋巴细胞钻进上皮细胞。而在肠道上皮等组织细胞中,也发现了艾滋病病毒,这证明艾滋病毒除了能够感染免疫细胞外,还能够“躲”进其他细胞组织。

这意味着,目前人类数十年的辛苦钻研,或许才刚刚起步。

因此,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还停留在“碰运气”阶段。普通患者,不应盲目地投入到高昂的“小白鼠试验”。炒作相关股票,也多半带着割韭菜的气质。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