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和消费者对于出行安全的日益重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生产和使用,提升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我国既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大国,也是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大国。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消费者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和工艺生产锂电池,导致锂电池存在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制定并出台了《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适用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其中,单体电池方面主要考虑了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针刺、标志等6项安全要求;电池组则主要考虑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环境安全、热扩散、互认协同充电、数据采集、标志等7个方面共22项安全要求。

《技术规范》的出台,将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它将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生产企业提供明确的安全标准和生产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其次,它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品,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后,它将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技术规范》中,有几个测试项目特别值得关注。首先,单体电池过充电(1.5倍)测试和针刺测试可对电池的安全性做出有效筛选,高镍体系三元锂电池将难以通过上述测试,这将有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其次,电池组应具有唯一性编码,并且编码标识需要采用耐高温(950℃)材质,以便在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进行追溯和调查。此外,电池组的过充电、外部短路、过流放电试验在正常工作条件和保护元器件单一故障条件下都要进行,这要求电池组需要采取双重保护设计,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安全稳定。

为确保《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和落地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将组织开展宣贯培训活动,面向电动自行车及锂离子蓄电池生产企业和相关经销商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其次,将加大标准执行力度,引导和督促相关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同时,还将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品进行查处和处罚。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的出台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将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生产和使用提供明确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品;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监管与标准制定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其电池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期,多起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爆炸事件频发,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财产损失,更对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行业内外纷纷呼吁加强电动自行车电池的监管与标准制定,确保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安全性。

近期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事故中,不少是由于电池质量不合格、违规改装、充电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和工艺生产电池,导致电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部分消费者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也存在违规充电、私自改装等行为,加剧了电池的安全风险。

据行业专家介绍,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如电芯内部短路、热失控等;二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失效,如充电保护、过充过放保护等失效;三是使用不当,如过度充电、高温环境下充电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降低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安全风险,行业内外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的监管力度,对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也加强了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动自行车。

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在积极推动电池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科学的电池安全标准,规范电池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环节,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同时,也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环保、经济的特性,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绿色出行的新风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从传统的铅酸电池到更轻便、更高效的锂电池,从单一的骑行模式到智能化的出行方案,电动自行车正向着更高品质、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动自行车不仅在城市中广泛使用,也在农村地区受到热烈欢迎。它满足了人们对于便捷、环保、经济的出行需求,成为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

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扩大,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持续增长,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随着电动自行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扩大,电动自行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需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安全性能。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也需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也在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例如,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行业创新等。同时,也鼓励企业加强合作、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动自行车在推动绿色出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