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中的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发布,《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生效。 这是时隔9年的一次重大修订。

修订后的新《办法》增加不少新内容,核心将PPP新机制相关内容纳入,以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同时,该《办法》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入场难、政府履约诚信低等突出问题。

这就意味着,新《办法》作为顶层政策设计已为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铺平了道路,行业中的领先民营企业将从政策的放开中持续获益,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巩固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

基于上述逻辑,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市场化跨区域供水运营商,且已是唯一一家以供水业务为主业在香港上市的水务企业——中国水务(00855)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新《办法》全方位加速推进民企在公用事业领域发展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在促进竞争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量,优化资源配置,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便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因为民营企业注重运营效率,具有较高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可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的更新,从而促进行业繁荣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并保护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从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于4月初联合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做了重新修订。

总体来看,新《办法》理清了特许经营以及其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关系: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基于使用者付费的PPP模式。同时,PPP新机制从四大方面做了制度改革设计,其一是规范特许经营实施方式,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三是改进特许经营项目管理程序,四是明确特许经营模式管理责任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会议上表示,新《办法》将从三个维度解决特性经营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是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入场难,二是着力解决项目实施不规范;三是着力解决政府履约诚信低。同时,新《办法》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投诉处理制度、争议解决制度,从而强化该新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新《办法》落实到位。

具体而言,新修订《办法》对民企参与公用事业做了多个层面的积极鼓励。首先,新《办法》肯定了社会资本在公用事业中的优势和作用。第十一条中指出,特许经营项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发挥社会资本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特别是在第三十四条中指出, 特许经营者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积极创新等方式产生的效益,归特许经营者所有。而新《办法》可以充分激励特许经营者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开拓新增长曲线从而增加自身收益。这种机制能让具有创新精神、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优质企业最先获益,有助于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改进,也从机制上防止了鞭打快牛的现象,从而加速整个公用事业的改革速度。

在市场准入方面,第十六条指出,实施机构根据经审定的特许经营方案,应当通过招标、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且第十八条表示,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者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许经营项目。

在经营期限方面,第八条中将特许经营最长期限由30年延长到40年,且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许经营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对新项目可以争取一步到位、对存量项目可与政府协商延长现有经营期限,从而充分保障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

在价格调整方面,第二十三条再次明确特许经营协议应当明确价格或收费的确定和调整机制。 此条款明确要求在调价机制上落实更为透明和制度化的调价政策,这对于特许经营商的调价环境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融资支持方面,第二十七条指出,国家鼓励金融机构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财务顾问、融资顾问、银团贷款等金融服务。特许经营项目可以依法合规利用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将项目相关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种方式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 这是在政府文件里面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特许经营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收益稳定的典型特征,而保险资金在长投资期限与低资金成本方面高度契合特性经营项目,这能让二者各取所需,因此政府专门为这两个业务在指导文件层面牵线搭桥,是对双方业务发展的重大利好,这也标志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新阶段,即行业改革和融资领域的开放进一步加速,而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项目壁垒的破除将推动整个公用事业领域的持续繁荣,行业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绝对水价偏低,调价周期开启

在新修订《办法》将加速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新趋势下,公用事业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细分行业便是水务。近年来,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与其他细分领域相比,目前水务行业的水价制定仍由政府主导,这导致了整体的水价定价仍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水价上调空间较大。且新修订《办法》再次明确了特许经营协议应当明确价格和收费的确定和调整机制,这为水价的上调奠定了政策基础。

从行业数据亦能佐证水价上调存在着较大空间。据华泰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36个重点城市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介于0.21%-0.67%之间,远低于用水户承受范围(1.5%-3%),当前绝对水价价格偏低。且按照成本监审3-5年周期水价上调窗口期已经出现。

事实上,若从行业层面来看,虽然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价调整未能及时推进,但自2023年以来,各地水价调整已加速启动。

据中证鹏元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至今年1月份时,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宾阳县、福建省长乐县、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三城区、湖南省湘潭县城区、四川省南充市、云南曲靖市中心城区、安徽芜湖市城区、陕西咸阳市城区、甘肃省武山县、上海市浦东新区等数十个全国的不同区域均对第一阶梯水价做了上调,上调幅度大部分在20%以上,福建长乐县上调幅度则高达45.45%。

由此可见,水价市场化作为水务行业改革的关键一环已成趋势性力量席卷全国各区域。且无论是出于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支持,还是出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目的,都是支撑水价调整的重要逻辑;同时,国内当下CPI/PPI不高,也为水价的调升奠定坚实基础。

而4月3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引发了市场重点关注。根据改革方案,阶梯水价平均涨幅高达34%(平均供水价格由2.53元/吨上调至3.40元/吨)。而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方案一中居民涨幅更大(第一二阶梯平均涨幅31%),而方案二非居民涨幅更大(由3.46元/吨上调39%至4.81元/吨)。同时,方案对阶梯用水量做了大幅调整,例如第一梯队用水量限额由312吨/户/年下调至252吨/户/年,超出即计入第二阶梯水价。

最终方案的通过虽需在5月9日举行听证会决定,但无论那种方案,阶梯水价平均调涨幅度均较大,方案的通过或有望带动全国各地发改委对水价调整的推进速度。

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加速助力中国水务持续成长

而水务行业加速市场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于便是中国水务。中国水务以民营企业身份,在经过超过20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跨区域综合水务运营商,其在行业地位、新机遇把握以及成长性等多方面均展现出了强大实力。

据数据显示,中国水务目前的业务已覆盖了我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且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国水务拥有自来水厂158座,总设计供水规模1410万立方米╱日;拥有污水处理厂22座,总设计污水处理规模132万立方米╱日;负责运营维护的供水管网总长度约148000公里;公司拥有供水用户(注册水表数量)超过747万户,为超3000万人口提供服务,公司每年售水量在主要同类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一位。

在城市供水业务发展至行业领先后,中国水务充分发挥作为民营企业的优势,敏锐察觉市场新需求,抓住了管道直饮水的产业新机遇,并迅速发展为行业龙头。

中国水务于2019年全面启动管道直饮水业务,得益于城市供水与管道直饮水业务在管道网络、团队、品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中国水务迅速成为了管道直饮水运营商的领跑者。

2024财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上半年中,中国水务已在24个省的286个县市投资建设管道直饮水项目,已运营及在建直饮水项目超过6800个,同比增长70%,覆盖人口达到800万人,同比增长100%。

报告期内中国水务的管道直饮水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增长175.7%(剔除汇率因素)至10.27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75.2%至3.35亿元。收入、净利润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已升至15%,持续高成长的管道直饮水业务已成为中国水务的第二增长曲线,仅凭管道直饮水业务,中国水务便可再造一个“中国水务”。

若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水务,其展现出了强劲的成长能力,优质基本面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智通财经APP发现,自2005年以来,中国水务便实现了连续19年的收入持续增长,从2005财年的4846.7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的141.99亿港元,年复合增速高达37%,且期内净利润也由亏损约3000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盈利18.57亿港元。同时,若观察中国水务的资产负债率,能发现公司对负债的把控十分严格,并未采用高负债推动高增长,而是稳住稳打,持续夯实公司的资产结构和壮大现金流,以内生增长模式推动公司持续成长。

凭借在城市供水与管道直饮水中的领先地位以及优质基本面,中国水务有望在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加速改革浪潮中持续获益,从而进一步奠定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实现公司的持续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水务是唯一一家以供水业务为主业在香港上市的水务企业,2024财年上半年中,其供水业务的收入占比高达76.5%,供水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占比高达70.9%。较高的供水业务占比,将让中国水务在水价市场化的调价趋势中展现更大的业绩弹性。

中国水务的发展亦获机构的看好。国泰君安表示,直饮水将带动中国水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给予中国水务“增持”评级;同时,中泰国际今年也发布研报称,中国水务将受益于自来水价格上调周期的展开,其给予中国水务“买入”评级,目标价7港元,较当前价格仍有超40%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