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巨芯-U;证券代码:688549.SH)披露了科创板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我们发现,中巨芯产品均为自产,在销量高于产量的情况下,期末库存量却大幅增长。

产销量变动或与库存量增长相矛盾

中巨芯主要从事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包括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硝酸、高纯氯气、高纯六氟化钨等,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领域的制造工艺环节,2023年9月在科创板上市。

2024年3月28日,中巨芯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401.59万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归属净利润1369.59万元,同比增长30.16%,实现扣非净利润-956.83万元,亏损同比扩大。归属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的差异主要为政府补助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2850.98万元,公司未披露补助明细。

按照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的规则,中巨芯2023年仍未实现盈利。中巨芯称,受市场竞争影响,部分产品销售单价下滑,导致销售毛利率下降,同时部分产品产生的营收较小,尚未实现规模效应,叠加研发投入、管理成本、股份支付等期间费用的影响,致使2023年盈利下滑。

2023年,中巨芯的募投项目(一期)电子级硫酸和电子级氨水装置建成投产,产销规模随之扩大。据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电子湿化学品生产量97459.23吨,同比增长25.40%,销售量100869.74吨,同比增长44.11%;电子特种气体及前驱体生产量1858.38吨,同比增长21.18%,销售量1780.09吨,同比增长18.83%。

需要注意的是,中巨芯的产销量变动与库存量变动似乎出现了矛盾。根据基本常识可知,在产品全部为自产的情况下,如果当期销量大于产量,则期末库存量将会下降。然而中巨芯年报披露,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生产,不存在外协、委托加工等情形,2023年电子湿化学品的销量高于产量,期末库存量却同比增长67.39%。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出现多处疑点

截至目前,巨化股份(600160.SH)为中巨芯并列第一大股东,中巨芯为巨化股份的联营企业。

包括巨化股份在内的巨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化集团)长期位列中巨芯前五大供应商,2023年也不例外。据年报披露,2023年,中巨芯前五大供应商中的第二大供应商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对应采购金额8726.39万元,该供应商即为巨化集团。实际上,中巨芯向巨化集团采购总额还要高于该金额,除原材料采购外,还有设备采购、能源采购、劳务采购,合计采购金额11385.86万元。

中巨芯子公司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圣氟化学)的3万吨/年ppt电子级氢氟酸技改项目(以下简称:氢氟酸项目)于2022年完工转固。氢氟酸项目环评文件显示,该项目年耗用8000吨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氢全部来自浙江衢州氟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氟新化工),通过管道输送。

氟新化工为巨化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根据环评文件记载,氢氟酸项目投产后,凯圣氟化学将从氟新化工采购大量原材料无水氟化氢。然而中巨芯年报显示,氢氟酸项目在2022年就已经转固,2023年公司向氟新化工采购金额却为零。

凯圣氟化学的10.07万吨/年电子湿化学品扩能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扩能项目)是中巨芯的在建工程。扩能项目环评文件显示,公司将拆除现有厂区内tank堆场,搬迁至公司租赁的浙江衢州巨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塑化工)区域地块。巨塑化工也是巨化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其房屋土地位于衢州市氟新路。根据环评文件,凯圣氟化学向巨塑化工租赁了部分地块,并构成关联交易,然而中巨芯未披露向巨塑化工租赁房屋土地的关联交易信息。

在往来款项余额方面,2022年和2023年数据都存在瑕疵。年报“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款情况”显示,2023年末,巨化股份是中巨芯的其他应收款第四名单位,账面余额40万元,而“应收、应付关联方等未结算项目情况”显示,2023年末,中巨芯对巨化股份的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为40.40万元。两处披露的巨化股份其他应收款余额出现差异。

据中巨芯年报披露,2022年末,公司对巨化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应付账款余额合计2676.56万元。而巨化集团审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巨化集团对中巨芯及其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仅291.98万元。双方披露的往来余额差异达到2384.58万元。

此外,郝一阳2017年12月起担任中巨芯董事,2022年8月起任中巨芯副董事长,经2023年11月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郝一阳不再担任中巨芯董事。同时,郝一阳自2021年7月起担任沪硅产业(688126.SH)董事,2023年10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因此,中巨芯与沪硅产业彼此互为关联方。

中巨芯年报披露,2022年和2023年,公司对沪硅产业下属子公司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1613.43万元和1998.60万元。相应地,若上述交易属实,沪硅产业理应披露向中巨芯采购商品的关联交易,然而不知为何,在沪硅产业的年报中并未出现与中巨芯之间的任何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