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研金融组 编辑|ZL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3月14日晚间,股票代码为000001的平安银行发布了2023年度的财务报告,这也是A股上市银行的第一份2023年报。

公报的披露带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平安银行去年的业绩情况表现不佳,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5%;归母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06%,收入下滑、利润增速也持续下滑。

好消息则是平安银行拿出大手笔的分红预案,每10股派息7.19元,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重由上一年度的12%提升至30%,合计金额达到139.53亿元。

如此豪横的分红方案、又是A股的首份年报,这样的消息多少还是起到了振奋信心的作用。尽管业绩增长令人失望,3月15日平安银行股价报收10.60元/股,涨幅达到了3.62%,市场反馈不错。但持续来看业绩方面的负面影响仍难摆脱,截至3月29日收盘,平安银行股价10.52元/股,较年报刚发布之时不涨反跌。

1

提高分红引发争议

其实平安银行的大额分红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有迹可循的。

此前,证监会早已经在鼓励企业现金分红、优化对应监管制度了。去年10月20日、今年3月15日,就先后发布《现金分红新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都提出要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

也许是出于对证监会号召的呼应,年报季以来,多家银行相继披露年报并发布2023年度分红方案,其中不乏大手笔、高增长的分红预案。

除平安银行外,招商银行的分红比例更是令人咂舌,2023年度每10股派息19.72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97.34亿元,分红率达到35.01%。只不过与平安银行相比,招商银行的分红提升幅度并没有那么大,此前招行的分红力度也很大方,同比上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

因此对于平安银行此次的大手笔分红,市场投资者们的意见出现了不一致、众说纷纭。

来源:东方财富

根据东方财富股吧中的讨论情况,有的投资者比较积极、乐观看涨;也有的投资者讨论起了“分红无用论”,表示对散户来说分红未必是好事;还有的比较悲观,对平安银行提出了质疑,认为平安银行在政策强压下才愿意提高分红,可能有资金问题。

总的来说,这其中的争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高分红能否持续的质疑,二是对股价后续能否上涨的质疑。

前者主要还是由于平安银行此前的分红比例较低,2022年分红比例仅为12.15%,在9家A股股份行中倒数第一,低于前一名华夏银行(分红比例24.35%)12.20个百分点,这之前更是在股份行中长期垫底。

一向“铁公鸡”的平安银行突然变得大方,使得投资者对于未来的分红情况有所怀疑,因此也难以轻易付出信任,这一点从年报披露后股价的起伏态势中可以窥测一二。

2

业绩疲软影响市场信心

后者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两年平安银行业绩疲软、收入下滑的同时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也是一路下跌。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1年之前平安银行在二级市场上涨势良好,股价最高曾达到24.65元/股;今年1月,股价跌至谷底,最低时仅8.96元/股;虽然2月时受LPR下降超预期影响,银行股全线走高,平安银行时隔三年得以封板涨停,但短暂的刺激后平安银行的股价也冷静下来,稳定在10元左右。

股价难以提振归根到底还是业绩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难以忽略,没有“硬件”支撑,即使提高分红,也只能是扬汤止沸。

毕竟如果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业绩持续恶化下去,那么也更难维持高分红的方案。而后续分红不能持续提升,那么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会被影响,从而影响到股价走势。

拆解利润表来看,2023年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1179.91亿元,同比下降9.3%;非利息净收入467.08亿元,同比下降6.1%。也就是说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两大板块都在收缩,没有可以支撑的增长动力。

收入减少的同时,为了保证利润,平安银行也大幅减少了计提以降低支出项,释放利润空间。2023年,平安银行信用减值损失590.17亿元,同比减少了123.24亿元,降幅达到17.27%。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平安银行将少了计提、拨备覆盖率由290.28%下降至277.63%;另一方面不良率却在提升,2023年平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06%,较2022年增长了1个基点,较2021年增长了4个基点。

如果未来平安银行不能将收入由将转增,为了确保利润和分红,计提可能会被进一步减少,拨备预算被压缩、与此同时带来的风险增长也值得警惕。

因此平安银行当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业绩、硬实力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底气支撑,二级市场股价预计仍将进一步承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