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科技网观察]2月29日,阿里云宣布了最新一轮的“史上最大力度降价”,不仅平均降价幅度超过去年4月的上一轮“史上最大力度降价”,参与的产品范围与受益的客户群体也都比以往广泛。“降价潮再临”,这是外界的预期,因为,一方面,降价是云市场的常规动作;另一方面,在去年阿里云降价后,云厂商普遍跟进。有观点甚至认为,这一轮,友商对阿里云的降价牌,跟进得会比上一轮要快,毕竟,公有云市场在近几年承压发展的情形是明显可见的。

(截图自阿里云)

不过,在约一周后,被预期的云市场降价连锁反应还没有出现,公有云市场并未“硝烟再起”。目前快速跟进阿里云降价的,是京东云。上一次对阿里云降价快速反应的就是京东云,不过,京东云在公有云市场属于不入前五的“其它”,对于京东云而言,降价是真的,但“事件营销”层面的意味可能更大。

相比之下,与阿里云同处市场前五或者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华为云、腾讯云、AWS、以中国电信天翼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云等等,如往常一样,先按兵不动。

在这样的阶段,这种举动,很可能与各个云厂商不同的发展重点有关,因此,在“降价”这件事情上,阿里云的友商们还没有显得很急切。

这就涉及到一个背景,当前的国内公有云市场涉及四种主要发展路径,一是中小企业上云和用云,二是云厂商“老客户”的应用服务的纵深,三是中国品牌出海,四是对AI新技术浪潮带来的大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厂商暂时可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短期内不必拥入一条赛道上猛烈搏杀,毕竟,大家的营收压力都不小,特别是在去年那场价格普降之后。

先看阿里云,他最新一轮的“史上最大力度降价”比往年来得更早,但在降价这个“简单”且“常规”行为的背后,阿里云的发展方向看起来要比以往更明确。从公开信息来看,阿里云方面有这样几个表述:“降价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阿里云未来的营收和利润下降,但这不是短期的市场竞争行为,而是长期的战略选择。” “阿里云这次降价不是针对腾讯和华为,而是想把剩下72%的增量用户吸引到阿里云。”(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美国公共云占比60%,而中国仅有28%,剩下的都是企业自持的服务器。)

同时从此轮降价参与的产品范围与受益的客户群体来看,阿里云要“规模”,国内市场的规模。

那么,同属国内市场前五,靠近阿里云的华为云和腾讯云呢?

再看华为云,华为云同样看中中小企业客户。事实上,所有的云厂商都看中中小企业客户,因为他们才是千行百业的大多数,是在这个阶段更需要通过云来降本增效的一群。不过,华为云在降价方面一度不算积极,华为云与华为类似,核心词瞄向“技术”,也就是说,即便同样面对中小企业,阿里云与华为云有可能面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所以,避开价格战,可能会是华为云的有意选择,在规模与成本的实际对比下,面对可能不同的客户群,与阿里云比价格,就并不明智。

另外,华为云看起来要在另一条路径上加大投入。2月27日,华为云在巴萨罗那 MWC 论坛上发布全球业务 Boosting2.0 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面向中国出海企业。华为方面表示,目前华为云相关业务已覆盖全球 170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 个地理区域和 85 个可用区,打造 50ms 时延圈,让出海全球触达。

接着看腾讯云,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兴趣,腾讯云与前两者类似,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说法:“在整体业务资源收紧的情况之下,我们依然决定增加30%兵力定向支持下沉市场,贴身支持合作伙伴在下沉市场的开拓。”不过,腾讯云也有自己的市场目标,就是“盈利”,就像腾讯汤道生说的那句“宁要150斤的强壮,也不要200斤的虚胖”,在这个阶段,规模与市占率,看起来被排在了“盈利”之后。那么,相比因为对手降价感到焦虑,盲目跟进而失去自身发展节奏可能更加危险。

在丁科技网看来,考虑到各自的重点发展路径和发展节奏,云市场的新一轮价格战短期内不会到来。不过,在稍长的时间线上就未必了,这就要看华为云、腾讯云等各自的发展重心能否得到凸显,又是否有更好的方法面对规模庞大、能更好平抑成本的阿里云。在后续头部云厂商各自能突出自身优势的背景下,价格战会到来的,因为,谁也不会放弃规模效益,特别是,支持AI发展这条行业新路,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规模雪球的持续滚动。丁科技网注意到,在中国市场,很多时候,“大”也是“强”的一种表现。(丁科技网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