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资金涌入中小创,春季躁动虽迟但到。一只指数要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展现更强的反弹动能,或需符合三大条件:

(1)小盘成长风格。“大资金“此前重心在权重股和大蓝筹,如果转向中小创,未来增持规模有望持续提升,小盘股资金利用率高,流动性相较微盘股更好,成长风格拐点出现,小盘成长风格指数有望在”大资金“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中展现较强修复动能。科创100ETF(588190)跟踪的科创100指数跟踪科创板中小市值个股,天然”自带“小盘成长风格,进攻性不言而喻。

(2)高波动率。大市深度调整背景下,伴随市场信心的回升,后续连接一季度政策发力窗口期、二季度美联储降息落地,A股资产向上动能或较为充沛。高波动率的指数将带来相对大市的更强正偏离,成为“反弹利器“。科创100ETF(588190)跟踪的科创100指数过去100周年化波动率达到26%,是主流宽基指数中最高的,是进攻性看多市场中那根锋利的”矛“。

(3)权重行业高景气度。经济复苏进程中,投资者倾向于赋予盈利增速改善较大的方向以更高的估值。当前医药、电子、新能源年报业绩改善明显、业绩兑现度较高,叠加“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有望成为2024年主线,未来或将有更多政策催化落地,为超跌成长板块的估值修复提供助力。科创100ETF(588190)跟踪的科创100指数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为医药、电子、新能源,不易踏空高景气赛道行情,当前配置价值凸显。

一、资金面:“大资金“涌入”中小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2月6日早盘,汇金公司发布重磅公告,已于近日扩大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大资金“一改此前只增持大盘宽基的操作,涌入中小创板块。我们知道,相对于大盘股,中小盘股资金利用率高,大资金增持中小创板块的ETF或将稳定市场、提升信心,传递对A股配置价值的信心,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带领迟来已久的”春季躁动“行情回归。

实际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大资金“稳定股市有较多实践,也取得了不少长期效果。

(1)日本。1995年上半年,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又经阪神大地震突然冲击,日股主要宽基日经225指数从年初的19684点暴跌25%至年中的14000点左右。为了阻止股市进一步下挫,6月日本成立了“安定基金“,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业,向股市投入了大约2万亿日元。

2010年12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政府采取了更直接的市场干预措施。日本央行直接入市,开始购入ETF,投资规模一度达到1万亿日元。维稳股市的同时,释放了大量流动性,提升居民财富效应。2012年起日本央行入市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在疫情爆发后,日本央行宣布将股指ETF年度新增余额上限翻倍至12万亿日元,仅2020年4月一个月内,就购入规模近1.5万亿日元的ETF。

此后韩国面对信用卡危机、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多次成立平准基金救市。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次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受损、通胀快速上升、经济增速放缓等复杂经济形势,韩国政府虽然成立了股市稳定基金,但都因为股市快速复苏,并未让基金实际实施。由此可见,“信心贵于金”,平准基金的信号效应或远大于救市效果本身。

图:韩国平准基金1990年两度救市
(信息来源:国泰君安)

(3)中国香港。我国港股历史上也有相关经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席卷至我国香港特区,国际投机资本同时针对香港的股市、汇市发动全方位攻击,恒生指数从1997年10月15000点附近的高位,暴跌至1998年8月13日的6660点,创五年新低。8月14日,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干预,主要购买大盘蓝筹股,“暴打”国际空头,稳定港股市场。

图:港股“金融保卫战“
(信息来源:国泰君安)

整体来看,平准基金是应对金融市场重大危机或者极端波动的一种临时性策略,通过直接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托底股市,防止股市进一步下跌和恢复投资者信心,其中传递信心的信号意义远大于救市行为本身。我国“大资金“涌入中小创,强化了市场对科技创新主线、对”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信心,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科技成长风格有望重新回归市场主线,科创100ETF(588190)有望迎来阶段配置窗口期。

二、业绩面:2023年A股业绩预告密集发布,哪些行业景气度高?

风险偏好回升后,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期,市场或倾向于赋予盈利增速改善最多的方向以最高的估值。当前A股进入密集的年报业绩预告期,指示意义凸显。截至2月3日上午10时,A股共计3891家公司进行业绩(预)披露,披露率已达54%,其中业绩预喜比例达到43.6%。

整体来看,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上限/下限/均值分别为7.72%/-12.53%/-2.41%,其中下限和均值为负指向疫后疤痕效应仍存,2023年经济弱复苏趋势延续。但复苏节奏上,由于年报预告数据好于2023年中报和三季报,因此2023年四季度企业盈利修复情况较明显。

中位数维度来看,全A归母净利润增速上限/下限/均值分别为17.8%/3.1%/10.3%,相较2023年中报(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3.08%)明显改善,显示出企业盈利切实迎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