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对于传统零售行业来说,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点是货品、客流和卖场。但对于今天的新零售来说,则不是这么回事了。新零售本质上就是数字零售,需要借助数字技术管理和分析进行零售经营。

2023年6月,数字零售平台“多点Dmall”二度奔赴港交所上市。第一次递表是在2022年年末,宣告失败后,多点Dmall立马卷土重来。按港股规定,上市申请半年后仍无明显进展,则上市进程则宣告“失效”。掐指一算,多点Dmall的上市征程似乎再次折戟了。

作为“物美系”的其中一员大将,多点Dmall的上市之路相当坎坷。究其原因,或许是资本市场对数字零售的故事已经提不起兴趣,又或许是多点Dmall迟迟未能盈利且业绩增速放缓的现实让人望而却步。

如今,摆在多点Dmall面前的困境清晰可见。一是长时间处于亏损的状态影响了自身发展的节奏,二是造血能力不足,收入十分依赖母公司物美集团的扶持。

如果多点Dmall不能找到破局之路,即便顺利实现“流血上市”也很难获得乐观的发展前景。

港股闯关难,多点Dmall入不敷出

今年正好是多点Dmall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其母公司是鼎鼎有名的物美集团——国内最早一批使用数字化管理的零售企业。因此,从出身来说多点Dmall不算是无名之辈。

在多点Dmall的业务内容中,最核心的就是提供给客户一整套数字零售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需要解决零售行业当中上至选品、营销,下至库存、履约和供应链资源等多方面痛点。

既然有着深耕零售行业二十多年的底蕴,背靠大树好乘凉,多点Dmall的发展理应顺风顺水。甫一成立,多点Dmall就顺利拿下1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彼时,“新零售”三个字新鲜滚烫,多点Dmall势如破竹,相继获得来自IDG、腾讯等企业的资金注入。

只可惜,多点Dmall的业绩表现迟迟未能回报投资方的付出。根据招股书数据,在2020年至2022年三年时间里,多点Dmall合计亏损24.07亿元。同时,这三年里,多点Dmall的净亏损总额超过了收入总额。

雪上加霜的是,多点Dmall的融资停留在2021年,在这之后三年里,多点Dmall没有再获得新的输血。长时间的亏损下,多点Dmall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这应该也是多点Dmall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在筹备上市的同时,多点Dmall也不得不开始缩减开支。截止到2023年3月31日,多点Dmall账面上的现金资产不足5亿元。2022年,多点Dmall光营业成本就超过了8亿元。所以,如果按照往年那样“大手大脚”花钱肯定是不行的。

缺钱的多点Dmall,上市集资就成了救命稻草。

物美集团将旗下物美超市、麦德龙中国、数字化供应链资产打包成“物美科技”上市,多点Dmall则寻求独立上市。不仅多点Dmall上市之路坎坷,物美科技的上市申请也夭折在2021年。

物美科技目前已经搁置港股IPO计划,将希望寄托在多点Dmall。但招股书一再失效,多点Dmall上市的希望也日渐渺茫。

或许,只有扭亏为盈才是多点Dmall破局的最佳武器。

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却苦于找寻新客户

在数字零售时代,上下游的得益者不少,达达集团就是其中一个。达达配送给众多新零售平台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说达达配送是新零售行业的“车轮”,那么多点Dmall的角色定位就是新零售的“大脑”。

但同样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人”角色,多点Dmall却没能像达达集团那样开拓出足够多的客户群。多点Dmall自己也承认,目前其主要的业绩来源集中在若干客户身上。进一步探究就能发现,这几个客户当中就有“物美系”的身影。

从2020年到2023年第一季度,多点Dmall几乎过半收入来自母公司物美集团,另外几个重要客户则是物美旗下的麦德龙中国、物美参股的重庆百货与银川新华百货。在招股书报告期间,以上几个企业给多点Dmall贡献了超七成的营收。

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无可厚非。只是,外界难免会质疑多点Dmall的独立性。

在多点Dmall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拓客就成为重要的救援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物美系方面的关联客户,多点Dmall自己也花血本找客户。锅圈食汇是一家拥有过千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多点Dmall斥资约1.3亿元对锅圈食汇进行了投资,以此换来这名实力雄厚的新客户。

只是,这样的拉客手段可一不可再。否则,多点Dmall的亏损窟窿恐怕难有填补好的机会了。

数字零售解决方案并不仅仅局限在百货零售行业,连锁餐饮、电商行业等等都会有相应的需求。因此,即便一些百货企业不愿意用物美集团这位同行的产品,多点Dmall的客户范畴还是足够大的。

最后,从招股书数据中,可以发现多点Dmall的净收益留存率正在逐年下滑。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净收入留存率能够直接体现客户黏性及产品核心竞争力。说明尽管多点Dmall的客户数量在绝对值上逐年增加,但客户的付费意愿却没有跟上。

近年来,物美系以外的客户群体,给贡献多点Dmall的收入占比有所下滑。这也意味着,多点Dmall对物美系企业的依赖性仍在加强。

再看多点Dmall的业绩增速,已经从2020年的84%下降至2022年的43%。到2023年Q1,其营收同比增长不到2%。

增速大幅放缓,原因或许有两方面。首先,多点Dmall大客户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尽管物美集团2015年就从资本市场退市了,其营收状况不再公开。但多点Dmall有七成收入来自物美系企业,因此从多点Dmall的业绩也能略窥一二。

其次,新零售业态目前仅活跃于一二线城市。新零售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庞大的成本支出,还仰赖于高频次、高客单的消费实力。所以,距离下沉市场迈向新零售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业务盘子局限在大城市的时期,多点Dmall的业绩规模同样也进入了瓶颈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放缓的局面下,多点Dmall的亏损态势进一步扩大。2023年Q1,多点Dmall产生净亏损3.4亿元,同比上涨38%。

零售SaaS市场,看似光鲜却难挣钱

从收入构成来看,多点Dmall的业绩主要来自三大块,一是零售云,二是电商服务云,三是Dmall OS系统。这三大块是针对不同行业的数字服务解决方案,但经营模式大同小异,都是按照客户交易规模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外加广告费和咨询费。

也就是说,客户的营收规模越大,多点Dmall的收益也越多。按照2022年的收入规模来算,多点Dmall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但市占率并不高,不到10%。

显然,数字零售解决方案市场的集中度较低。

一方面部分大型零售企业出于经营数据保密性的考量,会建立自身完整的销售渠道、平台;另一方面,零售SaaS这类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研发门槛也同样不高。对于众多中小型的零售企业来说,有时候一个收银系统中的进销存管理功能就能满足经营所需。

从产品属性来看,多点Dmall的产品属于商业SaaS的范围内,只是多点Dmall特别针对零售行业进行产品研发,属于一个细分市场。抛开其他不说,物美集团本身,都十分依赖多点Dmall来实现零售模式的转型。

新零售行业日新月异,多点Dmall身处的赛道势头正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6年亚洲零售云解决方案行业或将达到1130亿元的市场规模。

就这样来看,零售SaaS的商业模式显然是一门好生意。但为何多点Dmall却深陷亏损泥潭,迟迟未能实现盈利?

细看招股书数据,便可发现多点Dmall的巨额亏损从何而来。报告期内,多点Dmall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2022年,多点Dmall光是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两项支出就超过五亿元,而当年其总收入也不过十五亿而已。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SaaS产品,种类繁多,功能也十分全面。因此,多点Dmall想要扩大客户规模,在营销费用的投入上也势必需要增加。

电商SaaS市场的两大强者“有赞”和“微盟”,近年由于电商红利见顶,直接从电商SaaS转型到新零售SaaS。或许是转型阵痛期的缘故,这两家企业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在零售SaaS领域中,每日优鲜也曾有过行动。2021年,每日优鲜就推出了零售云业务,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从当前市场现状来看,零售SaaS产品仍未到跑出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阶段。

烧钱换规模,向来是互联网产品难以扭转的发展方式。再者,多点Dmall如果想要在竞争者当中保持产品优势,研发成本更加不能缩减。这样一来,多点Dmall在短期内恐怕还见不到盈利的曙光。

结语

行至今日,多点Dmall的盘子已经摊得足够大,但如何扩展客户来源以及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成为其发展痛点。

据称,多点Dmall接下来的业务重心会转向海外市场,更直接组建了组建海外业务团队,企图谋求更多的业务发展潜力。

乐观地看待,数字零售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有着足够充裕的增长空间,因此多点Dmall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