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公开了一张与招商银行有关的罚单。罚单内容显示,招商银行因4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罚款160万元,罚单开出时间为12月13日。

值得注意的是,4项违法违规事实中,有3项都属于小微贷款业务违规,分别是:未按规定承担小微企业押品评估费;小微企业规模划型依据不足;向小微企业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近年来,银行小微金融服务逐渐也面临“强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划型、数据统计等都有要求和规定,不少银行都因小微贷款业务违规收到罚单。

招商银行总部所在的深圳是国内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有超240万家中小企业坐落于深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加上招商银行作为零售之王十分重视小微贷款业务,招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早已领跑全国性股份行,且客户数众多。如今被深圳监管局通报小微贷款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对招商银行的小微业务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

小微划型依据不足,规模增长有蹊跷

为了避免小微贷款虚增,剔除银行小微贷款数据中存在的水分,原银保监会早在2021年就下发了相关文件,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进行了调整,剔除了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

即便如此,一些银行也存在为了完成贷款量、客户数等小微贷款相关指标增速,采取“将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包装拆分,拆分成小微贷款”的方式虚增小微贷款数据。

但这么做的大多都是小微优质客户被“掐尖”,小微贷款空间遭到大行挤压的中小银行,招商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行之首、“零售之王”,为何也会被监管发现小微企业规模划型依据不足?

翻阅招商银行年报,可以看到招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释义: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内的小型或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为全折人民币口径,不含票据融资,这也是中国银保监会的考核口径。

从小微贷款规模来看,招商银行距四大国有行有一定距离,但在股份行中遥遥领先。而从小微贷款规模增速来看,招商银行的表现却较为一般。

以中报数据为参考,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7631.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2.50%,这一增速低于六大行不说,在股份行中也低于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

而在普惠型小微贷款户数上,招商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户数为94.26万户,较上年末的总户数反而下滑了4.86%。招商银行不仅总户数低于平安银行的105.97万户,增速更是在8家公布此数据的全国性股份行中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同样负增长的华夏银行。

或许也正是因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出现下滑,招商银行以及内部各分支机构的小微业务增长压力变大,为了完成小微指标增速和监管考核任务,才会出现“小微企业规模划型依据不足”的情况。

此外,根据以上两组数据,可以计算出6月末招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的户均贷款金额为80.96万元,在8家全国性股份行中处于中等位置,同时期的平安银行为54.5万元,华夏银行为27.88万元,光大银行为80.79万元,都比招商银行略低。

而小微企业规模划型的不准确、依据不足,对真正需要帮扶的小微企业而言,会使其优惠政策空间被大中型企业挤占,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标榜服务民生,却向小微企业客户转嫁成本

另一边,罚单中“未按规定承担小微企业押品评估费”“向小微企业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两项违规,则直指招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

就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度报告中,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在行长致辞中还提到“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努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服务民生”“展现招行担当”等字眼。

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36%,高于国有六大行就不说了,在股份行中也高于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属于股份行中间位置,小微企业在招商银行的融资成本不算低。

监管方面,由于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都比较困难,2022年4月,原银保监会还发布相关通知,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服务费用,或者变相转嫁服务成本给小微企业。但如今一张百万罚单,揭露招商银行内部存在的既不按规定承担小微企业的押品评估费,又向小微企业收取委托贷款手续费的行径。种种服务上的不足,一方面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与行长王良致辞中的说法相悖,略显得有些打脸。

纵观近几年招商银行收到的罚单,与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相关的罚单少之又少,而新行长王良上任仅一年多,招商银行总行就因小微企业贷款收到来自监管的罚单。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出现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出现下滑,银行整体营收出现轻微减少,不管是普惠型小微业绩还是整体业绩都不算十分好看,作为行长王良的压力自然也不小。压力之下,招商银行要如何在不触碰监管红线的情况下,持续优化普惠型小微贷款业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