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人千篇一律,失败的人何从何去!

历史,向来只为成功者记传,又有几个为失败者唱过赞歌。

一位女性,“温州原油开采的先行者”,近30年前,在丈夫劳累过度去世后,她依然扛着巨大压力,投入千万进入石油开采,但是很遗憾连续遇到挫折,导致负债累累...

后来,作为一个时代的女性传奇故事,她的这段拼搏经历被拍成了央视热播剧《温州一家人》。

尽管是一段失败的经历,但它可以让世人了解一名温州人在人生的挫折与沉浮面前的不屈与担当!

温州人,为何做生意厉害?而且温州本地条件并不好,山多人多、而地又少,资源匮乏,但是温州却成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而温州人,却成为中国最富的群体之一,“温州模式”更是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奇迹,为什么?

敢为天下先、敢闯,敢做时代所没有的冒险精神,而且在失败后依然能够信守承诺,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这种冒险精神也是能成就商业传奇的重要力量,温州人,为什么做生意厉害?能够成为现在最牛的商帮力量,也正是与这种精神有关!

王荣森,这个听起来像男人的名字,实际上王荣森是一个温州女人!

王荣森原名王月香, 1951年出生于温州文成县山村,小学文化。

机缘巧合之下,她在机关工作了十多年,不过后来觉得山区太过闭塞,单位又很清贫,深思熟虑之下决意冲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于是,停薪留职的她坐着长途车,沿着弯弯的山道,从山里转出来,来到了繁华的温州市区,看到了那么多商场商店市场摊位,她决定把这里作为人生奋斗的下一站!

刚开始,她在温州市区从事服装生意,经销温州服装、皮鞋。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便和丈夫一起跑到西安做服装批发生意。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未来总是充满着意外和惊喜,而王月香的命运却是因一次偶然而改变。

黄土高原。土黄,灰黄,淡黄,从近到远,黄土地连着黄土地,无边无际,填满了整个视野。

车在原上跑的时候感觉不出高原高在哪里,平展展的一大片,铺在眼前。只是到了高坡与高坡之间的桥梁,往下一看,那可是万丈深渊,两壁黄土直上直下,垂直的道道沟壑嶙峋千万年。

彼时的王月香恰好坐着大巴从西安去延安办事,在大巴车上,她感觉邻座的一位老先生十分焦急,问明情况后发现原来是老先生由于疏忽而丢了钱包,王月香二话不说便借给了老先生1500元,老先生也很是感动。

之后的交谈中得知这位老先生姓屈,是地质学院的教授,一直被院里派到西北地区进行石油勘探;

谈话间,屈老先生向善良的王月香透露了一个从院里得知到的信息,即在陕北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层,开采利润肯定比卖服装高,当地政府正计划招商引资搞开发,而且为了鼓励商人到贫困地区投资,产出的石油国家也全部回收。

王月香回到西安后仔细思考了一番:做服装生意,风险很大,竞争又厉害;她觉得自己要抓住人生每一个改变的机遇,更何况石油行业在当时是很让人看好的行业,怎能错过这个商机。

就此,王月香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1996年11月18日,王月香拉上屈老师包车赶往延安甘泉县。

寻油之路,漫长而枯燥。前后三个月时间,付出了30多万元的勘探费用,最后他们终于在延安地区甘泉县东沟乡李湾村一带找到了一块出油较为稳定的油层。

不过经专家测算,最初的3口勘探井需投资480万元。但王月香夫妇多年辛苦积累仅250万元。一咬牙,她跑回老家动员亲朋好友入股,费尽口舌总算凑足了480万元。

1997年3月26日,王月香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了联合勘探石油的合同书。

随之,高高的井架矗立起来了,看着专家忙着钻一米就抽一个样检查,王月香光瞪着眼,才知隔行如隔山。

钻井打至400米深,王月香双眼盯着井中挖起的黄泥、棕泥、黑泥,情绪也随之波动,紧张再紧张。

日夜难眠的王月香干脆就把铺盖搬到钻架下的临时帐篷。大西北的风沙很快将她的脸庞剥蚀得如同黄土高原般沟壑纵横,只有那口白灿灿的牙齿,让人依稀记得她本是江南女子。

钻井打至600米深,700米深……王月香的心悬在半空,石油啊石油,快点出来吧!陕北的太阳红彤彤,像是打铁炉里烧红的铁饼,烤得天空一片赤热,烤得黄土地直冒烟。人像在蒸笼里,全身闷得慌,却没有一滴汗,都蒸发了。

1997年5月12日,这是让王月香刻骨铭心的一天。因劳累过度中暑,丈夫蔡高锡倒在了井架旁。当天下午4时,撒手离世。

丈夫倒了,王月香没有倒下。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荣森,她需要像男人一样的坚强,女人味的名字连同女人的无助与懦弱从此与她告别,她把自己的命运与三口油井紧紧拴在一起!

王荣森随身皮包里,只有油井进度报表。冬去春来,伴着她的是寒风苦雨,陪着她的是钻起钻落。

1998年5月28日,油井钻到800米时,终于得到了有石油的确切消息,日产量在7吨以上。得此消息后,王荣森一人躲在一边呜呜痛哭,眼泪不住地流淌。

然而好景不长,欣喜若狂的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竟是昙花一现。

由于技术等原因,这3口井出油仅两三天便油层凝固,成了枯井。紧接着与温州一家鞋业公司联合开发的第4口探井,又因接错管子而在出油后不久变为废井,后面几口油井的勘探也成了无底洞...

此后几次尝试仍是失败,使王荣森背上了近千万元债务,房产和家具一一变卖,仍是杯水车薪。她也不敢回老家,因为讨债者如云,只能在陕西甘泉做保姆,每月收入300元。

2002年,她偷偷摸回到老家,才知道原来老母亲一直瞒着她最疼爱的儿子早在4年前就已溺水身亡的消息,悲伤憔悴的王荣森此后就彻底失去了消息。

不过在2008年6月,多年杳无音信的王荣森在温州电视台参加了一档关于她一个人的节目,几十分钟的节目里,王荣森除了流泪还是流泪。

她说,她已经回到温州,做些小生意,有生之年必须把欠下的钱全部还清。她没有告诉大家自己曾经过得有多苦,她说得最多的仍然是她和她丈夫的油井和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王荣森也是2012年11月的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周万顺的原型。剧中有一段周万顺到陕北开采油田的故事,它就来自温州“不死鸟”,“男人”王荣森的真实经历。

尽管是一段失败的经历,但它可以让世人了解一名温州人在人生的挫折与沉浮面前的不屈与担当。温州人,俗称东方的犹太人,是我们中国人乃至整个亚洲人的骄傲。

彼时,在户籍人口700万的温州,仅筚路蓝缕、游走于大江南北经商办厂的温州人就多达250万。

成功或者失败,王荣森以及她身后无数默默无闻的搏击者、创业者,他们从不是自我标榜的英雄,也没有权势背景。他们摸着石头过河,起点很低,步履沉重,注定遭遇挫折。然而,他们懂得反思,善于学习,从没有停歇自我升级的脚步。

正是这种永不熄灭的光芒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温州商人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虽历经风雨却愈挫愈勇,如不死鸟般永不言败。

也许,他们曾经失败,但他们没有理由死去!

参考资料:

搜狐《财富江湖: 起底30年前的温州首富》、

楚天金报《温州人,为何做生意厉害?看完这两个故事,你就全懂了》、

东方早报《起底30年前的温州首富,在他面前,马斯克和李书福都算晚辈》、

温州人物《世界上最坚强的温州女人,丈夫累死,她改名!承包石油井,欠债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