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耳

编辑:王珊 于梅

风品:山岚 司廷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2021,股市开门红。市场放量大涨,成交额破万亿,沪深300指数创13年新高。

然银行板块却再次缺席了,1月4日收盘,37家上市银行股中33家“飘绿”,其中成都银行大跌8%,杭州银行跌超6%,兴业银行、青岛银行等跌逾4%。

1月5日,银行板块延续弱势,成都银行股价也再次下跌3.98%。

01

“房贷新规”来了 成都银行踩两红

是啥原因呢?

一个政策大招,不容忽视。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直接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上限做出明确要求。

具体看,将银行划分为五档,允许地方监管机构对第三、四、五档银行的上限做上下2.5个百分点的浮动;并对超过上限的银行规定整改要求,超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过渡期2年,超限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过渡期4年。《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规模不同红线。如六大国有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是22.5%和17.5%,县域农合机构是17.5%和12.5%,村镇银行是12.5%和7.5%。

近日持续下跌的银行股,大部分正是涉房贷款超标的银行。

央行《报告》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占比约28.83%;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2020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3.59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约19.83%。

换言之,新规要求大部分银行都能符合。

由此,一些银行的超标表现就显得招眼。从华泰金融整理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看,第一档中,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红线。第二档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超出。第三档中,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青农银行等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超22.5%上限。

聚焦成都银行,两条红线均踩中。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方面,成都银行是所有银行中最高的,为35.82%,须压降13.3%。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也是第三档中最高的,为26.03%,须压降8.53%。

何以至此呢?

东吴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祥云直言,在中小型银行中,成都银行的调整压力相对最大。

实际上,近年来,政策层面一直强调严控房地产市场,防范过热风险。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文章《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着重强调“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此次新规与去年8月央行发布的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前者限制银行的房贷业务占比,收紧房地产资金供给,后者控制房企债务规模,压缩资金需求端。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业,隐患值得警惕。

可以说,整治灰犀牛,监管层有良苦用心。

对银行来说,房地产贷款算是优质资产,一块地、一套房抵押在银行,然后折价发贷款,即使贷款坏账还能拍卖,对不良率是极大保证。

因此,房地产贷款成为银企提高资产质量、增加盈利的首选,尤其是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可谓“急先锋”,这也是此次分档的原因所在。

02

净利润单季下降 业务结构考量

来看成都银行。

实际上,为加大存量贷款流转,成都银行近期已通过资产证券化工具融资补血。

2020年12月21日,成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蓉居2020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RMBS),合计99676.15 万元。

彼时,成都银行表示,通过此次发行,有助于该行盘活存量、提高资产效率,提升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存量优势,加强结构调整,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信贷需求。

2020年三季报显示,成都银行营收104.24亿元,同比增长12.06%;归母净利润42.00亿元,同比增长4.81%,盈利能力处A股上市城商行前列。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不良贷款率为1.38%,较2020年二季度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8.91%,较2020年二季度末增长20.45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不过细观,也有增收不增利的隐忧:第三季度营收36.1亿元,同比保持增长,归母净利润14.47亿元,同比下降3.69%。而上半年分别同比上涨11.57%和9.91%。

下降原因与拨备计提加大不无关系:贷款损失准备110.72亿元,同比增长31.97%。上半年损失准备计提还不到2成。

同时,资本充足水平也有压力。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8%、9.43%、9.42%,较2019年末下降2.51、0.71、0.71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均较上年末增长,分别为21.83亿元、11.89亿元和12.86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16%、18.74%和52.32%。这意味着,未来不良和坏账的风险仍然不小,尤其警惕损失类贷款增长风险。

另一方面,近两年成都银行的个人购房贷款占个人银行业务比重已超90%,个人贷款结构过于单一。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成都银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规模662.09亿元,占比该行个人贷款总规模的92.92%。2014年,这一业务规模和占比分别为206.23亿元、65.67%。可见增速增量的迅速。

此外,涉房贷款占比走高,个人购房贷款、房地产业贷款及建筑业贷款三项合计占比已超40%,结合当前大政策基调,风险值得关注。

截至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6.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8亿元,增幅9.33%;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不良贷款余额居首位的行业是建筑业,为9.37亿元。个人贷款业务不良贷款余额4.91亿元,排第三。

成都银行表示,"我行在信贷政策指引中明确对房地产业、建筑业贷款在实施限额管控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择优介入、强化管理,审慎对不同区域、授信主体、项目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严格落实资金封闭管理,严禁资金挪用;对建筑行业贷款采取适度介入、择优支持的政策。对个人购房贷款,重点投向需求稳定、房价合理的区域,认真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首付资金真实性核查、偿债能力审查、限贷等要求,严禁非购房贷款资金用于购房。"

对于个人银行业务过度依赖个人购房贷款,成都银行表示:"在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我行正在积极开展综合消费贷业务,拓宽营销推广渠道,合理支持有效需求,在精准获客、办理效率、风险控制方面,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我行消费金融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力争两类业务齐头并进、稳定增长。"

03

消费贷余额占比不足1% 不良贷款率21.10%

不过,是否真正稳定增长,如何积极开展综合消费贷业务,还要后续观察。

一般而言,银行零售贷款主要包括四大类: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后两者是多数银行零售贷款的发力点。

往期看,成都银行表现“另类”,连年压降个人消费贷规模。

此前招股书显示,2013年,成都银行的消费贷规模达到顶峰60.60亿元,占个人贷款的比重升至22.15%。

从2014年开始,成都银行开始压降消费贷的规模,个人银行业务开始倚重购房贷款。2020年6月末,消费贷余额占比从2013年的超20%降至不足1%。余额仅3.94亿元,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同时,不良贷款余额0.83亿元,不良贷款率21.10%。

对此,成都银行财报称,基于市场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本行开始减少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规模,个人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而在中诚信国际看来,成都银行个人消费业务规较小,原因是"资金用途及风险把控较难,且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成都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为11.66%。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表示:“成都银行对于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这两项业务的风险暴露说明该行对于相关业务的评估及风控能力有待提高。”

这或也是该行“另起炉灶”的原因所在。

据北京商报报道,成都银行曾率先谋局消费金融公司,2010年与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程消费金融”),该公司为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目前成都银行持股占比38.86%。

也基于此,有专家推测,这或是成都银行出于扶持消金公司的一种策略选择,锦程消费金融盈利情况良好,叠加消费金融政策红利不断,未来值得期待。同时,还可减少自身经营风险。

04

期待看点

客观而言,上述观点有逻辑基础。但双红重压下,业务转型是大方向。综合消费贷业务,或是一条提振内外信心的良方。

近月来,成都银行不乏看点。

2020年11月30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成都银行7210.48万股股份,每股定价10.69元/股,起拍价约7.71亿元。

此次股权拍卖共涉及3家公司,分别为四川怡和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高威投资有限公司和四川怡和仁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均属于怡和系。怡和集团曾经是四川省重点民营企业,但2014年进入债务重组阶段,至今尚未完全解困。换言之,此次拍卖所得款项的用途是偿债。

截至12月1日10点拍卖结束,共有约25300人围观,但无人参与竞价。截止2021年1月7日收盘,成都银行股价9.45元。

从自身看,2020年5月15日晚间,成都银行披露,王晖因工作调整辞去行长职务,继续担任董事长。

2020年12月9日,成都银行公告,四川银保监局已核准王涛先生公司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

资料显示,王涛出身于1973年1月,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经济学学士,高级经济师。曾任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副行长,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出身于国有大行、在川渝地区有多年从业经验……可以说,王涛的加入对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成都银行可谓意义重大,外界不乏期待之情。

可以预见,贷款结构优化是后续监管的持续动作。如何破局双红、如何稳优发展、如何提振股价信心,考验成都银行亦或王涛的大智慧。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