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IPO企业的“注册周期”正在延长。以创业板为例,从试点之初最短耗时6天,到11月平均耗时已延长至55天。而进入12月以来,仅有3家企业注册成功,平均耗时超过70天。

近日,证监会表态,近期部分企业IPO被暂缓,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我国资本市场,不管是20多年来,还是最近几年来,都有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就是很多的拟上市企业压在那里,曾经有六七百家企业排队要上市,形成“堰塞湖”。

黄奇帆教授在《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一书中写道,在A股市场,IPO一启动,发行了三个月或者半年,发行的量多了,资金抽水抽得多了,股票指数就往下掉,股民也好,公司也好,社会各方面又会感觉受到了发行的压力,不得不倒逼证监会停止发行。停下来以后,过了半年或一年又启动,周而复始。最近十几年,已经有过7次停发整顿、开开关关的情况。这样周而复始的现象本质是一个体制机制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股市发行缺少两个基本制度——一个是注册制,另一个是退市制度。

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可以看出,上市企业中,效益不好的,经过长期考验指标不达标的,就会退出市场。然后不断有优秀的新的企业上市,这些新企业有的哪怕现在还没有盈利,但它往往是发展前景很好的独角兽企业。这样的股市年年进行结构调整,越调越好,股市市值也会越做越大。

然而,现在我国A股三四千家上市公司退市的很少。对比美国上市公司一年退市的有8%~10%,中国只有1%左右,甚至有些年份几乎没有退市的。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全部退市的股票数量只有100多个,而且是在2018年证监会非常着力的推动下才退了这么多,2009年后有些年份一个都没退。尽管《证券法》有退市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但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缺少具体的规章制度法规、操作的程序。

30年前,美国资本市场就有4000多个上市公司。30年过去了,每年新上市两三百个,每年也退市两三百个,有些年份退市企业数量多,有些年份上市企业数量多,若干年后累计,退市和上市的企业数量大体相当,现在还是4000多个上市公司。而且,在美国每年退市的两三百个企业中,差不多一半是强制退市的,另一半是主动退市的。

书中,黄奇帆教授还指出,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有呼有吸是股市健康发展的生命之基。中国股市未来发展有两种情况:一是每年上市的企业和退市的企业大体相当,上市公司数量总体平衡;二是每年的退市企业中、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企业数量大体相当。这个过程就是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不符合条件的、质量变差的或者违规的企业被别除了,留在市场中的企业总是比较好的、优质的、新生的。
总之,市场化的退市不存在,市场化的上市也无法推进。只进不出、退市制度不建立好,企业上市也无法正常制度化。由于我国退市制度不健全,每年上市数量远远高于退市数量所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垃圾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股市投资重点分散,易跌难涨,增量稍有减弱或新股发行稍有提速时,市场就会“跌跌”不休、恶性循环,这也是晴雨表功能丧失的根本原因。

企业上市是注册制的概念,上市之后退出市场是退市制度的要求,这两个制度,注册制是方向,退市制度是前提,什么时候退市制度到位了,注册制就能顺理成章地出台。

黄奇帆教授曾任重庆市市长,被称为最懂经济的官员之一,参加工作50年来,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一书中的内容基本都是出自黄奇帆教授将近两年在各地演讲的稿件,涉及了股市、房地产等诸多内容,深入浅出的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翻阅后受益匪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黄教授的这本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