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导言:笔者在长期研究中国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企业过程中发现,这些业绩最领先的企业,恰恰都是在业务与数字化业务融合上做的最出色的企业。其中,中国著名的乳制品企业巨头伊利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已经将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渗透到业务上中下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堪称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典范。

华生 | 文

1

最近两年,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已经到顶,产业互联网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商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不过不同于之前很多热门词汇都只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概念,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却实实在在的在各行各业进行深入渗透。其中,近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便是这一趋势的具体缩影。

过去出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多是阿里巴巴、腾讯与百度等一些传统互联网企业的身影,而今年大会中却出现了一些各行各业传统企业的身影,颇为引人瞩目,其中中国最著名的乳制品巨头企业伊利便是代表企业之一。

伊利集团不仅参加了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其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还在人工智能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了伊利集团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业务方面的具体实践。乍一听,伊利集团所在的乳制品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但通过张剑秋的演讲内容,不仅让外界得以系统的了解到伊利集团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具体实践,还对数字化已经开始全面改造传统企业业务价值链这一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人工智能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业务价值链环节较为简单,伊利作为乳业企业,产业链条很长。

首先,其他大多数行业的上游原材料都由成熟的原材料商提供,企业无需介入太深,原材料品质就可以得到保证,而对于伊利这样的乳制品企业,上游奶源是其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这就需要伊利深度介入上游奶源领域,而上游奶源则有赖于成千上万名牧场员工的规范操作。其次,由于伊利的核心产品是面向几乎所有个人消费者的大众产品,其在下游还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各级市场的无数零售终端与消费者。

所以,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领域,伊利都需要对极为分散且数量庞大的个体进行管理,这给其经营带来较大的挑战,如果只是依靠人治去进行上游奶源与下游零售终端管理,不仅成本巨大且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便发挥了巨大的价值。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伊利集团并非是追赶时髦,而是真实业务需求所驱动的技术匹配。

2

众所周知,数据、算法与算力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基础算力可以由阿里云、腾讯云与华为等Iaas层成熟的公有云服务厂商来提供,而数据与算法则需要各个企业集合自己产业的业务特性,进行个性化定制,伊利集团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应用,便是聚焦围绕数据与算法两个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在上游领域,伊利集团通过在智慧牧场引入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系统,采用图像识别、关节识别等技术获取大量关键数据,然后运用AI算法,便可以实时分析牧场员工饲养奶牛生产流程是否规范,这样相较人工干预,大大提升了奶源质量管理流程识别的精度和广度。

此外,伊利集团还对人工智能在牧场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比如通过植入奶牛耳标等物联网设备,以获取奶牛的健康、运动、膳食与产奶等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便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和营养均衡的饲喂配方,从而形成更科学、更高效的养殖管理模式,确保每一滴奶都是最优品质。

中游领域,又分为生产、物流与仓储等环节。其中在生产领域,伊利在机器人、智能识别等系统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在伊利的智能工厂中,自动化的生产线,与智能化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相配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码垛机器人为例,其配备了自动感应识别系统的智能机器人能同时控制3条生产线,可代替60人的工作量。

在物流环节,伊利集团则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原奶无人化过磅。过去一个工厂原奶过磅环节至少要有6人轮班,而伊利的射频识别系统,通过对奶车、原奶称重数据、原奶化验数据、奶车厂内实时位置追踪的全程数字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还可以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在仓储环节,伊利引进的立体仓储系统规模和自动化程度处于亚洲领先水平,能有效做到精准存储。

在下游领域,伊利集团包括终端网点这样的小B客户与最终消费者这样的C端用户两个群体。其中,针对终端网点客户,伊利自主开发了“浑天仪”地理大数据系统,依靠智能建模和人货场大数据,能够精准评估并预测市场的发展态势,从而精确规划终端网点的布局,优化资源投入。

针对最终的C端消费者,伊利还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洞察消费者的新需求、新趋势,通过算法预测未来可能流行的产品口味、营养功能,同时实时关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产品的反馈评价,通过人工智能为优化产品和服务品质提供依据。比如,伊利集团的爆款产品安慕希酸奶,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其就是伊利运用一系列智能技术实现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并获得消费者良好口碑的一款明星产品。

从上述的具体应用来看,伊利集团已经将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渗透到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条智能管控、全链追溯等技术与管理的数据闭环,俨然已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形象。

由于从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获得了切实益处,这还激励伊利集团在智能化建设上进一步投入。就在近期,伊利集团又计划投资38.6亿元,打造全球最领先的5G绿色生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张剑秋在演讲中精准地总结称,“信息化时代,来自研发、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大量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经营实践。”

除了在上中下游的具体业务环节融入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之外,伊利集团还携手中国最著名的科技企业小米集团,推出了“2020全民科学饮奶计划”,该计划依托伊利和小米合作的牛奶“白科技”应用,可以根据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数据、人体健康综合指数,实时推荐最符合消费者营养需求的乳制品,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营养补给。

“2020全民科学饮奶计划”以数字化技术为桥梁,实现了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与伊利这样的食品企业的用户连接与数据连接,这在全行业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差异化的创新。这个创新之所以花落伊利,也佐证了伊利集团在数字化领域的深厚沉淀与持续进取。

3

《砺石商业评论》在长期研究中国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企业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些业绩最领先的企业,恰恰都是在业务与数字化业务融合上做的最出色的企业,比如笔者在今年相继调研的安踏、链家、万科与红星美凯龙等企业无一不是如此。

为什么最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行业中在数字化领域表现最出色的企业呢?在此背后,其实是优秀企业都往往具有相比竞争对手更均衡的业务能力,几乎没有业务短板,而均衡的业务能力又源于这些优秀的企业都具有更强的战略进取心,战略进取心促使它们能够始终敏锐把握住时代变迁带来的机会,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能力的不断跃升。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同时也是第一家并且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进入全球5强的亚洲乳企,伊利集团也不例外,其不仅在供应链、技术研发、生产、营销与渠道等各个业务领域没有任何短板,相较竞争对手拥有更均衡的系统性业务能力,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上也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背后是伊利集团这家企业能够通过持续学习而实现能力不断跃升的企业基因。

就在前不久,伊利集团在一年一度的伊利领导力峰会上,正式发布了伊利2025年要挺进“全球乳业三强”的中期目标,以及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长期战略目标。虽然上述两个目标都极为挑战,但投资者却都纷纷对伊利集团的这一长期战略表示看好。截止最近一个交易日,伊利集团的市值已经较年初上涨超过5成之多,高达2354亿人民币。在此背后,笔者认为,核心根源是投资者看到伊利是一家能够与时俱进,持续进行能力提升的企业。

在资本市场,企业的能力提升是比短期业绩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短期业绩是企业过去能力在当下的业绩体现,能力提升则会反映在企业的未来业绩上。而伊利除了在产供销等传统能力上不断加深护城河,在数字化、全球化与多元化领域也在不断形成新的能力,这些能力将驱动伊利集团在未来获得确定性的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