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五湖四海皆兄弟,如果把我国36个省比作同窗好友

那么湖南人的校内担当是?

有人说是“校霸”,有人说是“学霸”,

什么情况?

这得从千年前说起……

1、N种文化同步学的“博学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每每提到长沙窑,这首风靡全网的“网红诗”就要出来刷刷存在感。这正是唐代长沙窑酒壶上的一首题诗,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考古发现,遂为世人所知。

在唐代,长沙窑作为唐代外销第一窑,在全国极负盛名。长沙自古便是连接湖湘与荆楚的一大都会,唐代的商旅往来、仕宦迁徙,皆经于此,南来北往,十分热闹。

当地人融合南北方陶瓷器烧造技术,开创了瓷器釉下多彩工艺,由此便形成了“南青北白长沙彩”的瓷业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写下了光华篇章。

千年前的湖南,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地,孕育出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湖湘文化”。在此文化的浸润下,湖南人骨子里的兼容并包逐渐发芽。

2、开放包容、经世致用的“实用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风云渐起的近代。

继承了先祖流传下来的“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传统,近代的湖南人面对动荡的现状,吸收不同文化的养分,以天下兴亡为已任。

也正因这豪情壮志,近现代史上可出了不少湖南籍传奇人士:

湖南教育家杨昌济

这位教育家曾就职于大名鼎鼎的岳麓书院,主张"合中西两洋文化一炉而冶之",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中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经邦济世。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

高中历史近代史的熟人了,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醒世恒言——“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湖南的杰出人才灿若繁星,除却上述二位,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维新派,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代表的革命派,都是湖南籍民族英雄,不得不感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在这些高尚的湖南英雄身上,浸润着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质:海纳百川,吸收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经世致用。

跨越百年历史,这份“湖湘文化”,至今仍深刻烙在现代湖南人的骨血之中。

他们开放包容,爱交朋友,贯穿各行各业,据说大半个月中国的社交圈,都被湖南人所占领,堪比社交TOP的“海王”了。

换言之,这也正体现了湖南人追求自由,热爱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包容心态。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飘摇后,湖南人骨子里的兼并豁达,依然时刻在线。“湖湘文化”的和而不同,始终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

神奇的湖湘大地,孕育出了一代代杰出的伟人,而“经世济民、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穿越千年的“和而不同”湖湘文化精神,在毛铺酒身上找到了文化共通。

3、毛铺探源湖湘和文化

10月23日,毛铺于长沙举办和文化沙龙活动,邀约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与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何立伟,共同探讨 “和而不同的中国和文化”。

周国平老师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和”的哲学。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终极目的是和。儒家讲究修齐治平,终极目标平天下,平天下就是和天下。而道家的目标是通过人性的返璞归真,回归人与自认的和谐。

在如何达到“和”的状态这一问题中,周国平老师表示无外乎“与人和”以及“与己和”。人和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君子应做到和而不同,并正确认识自己,在世界上找到最合宜的位置,不和他人攀比,同时应善于引导自己,让自己身上那个更好的自我觉醒。

在毛铺和文化沙龙长沙站活动现场,邀约观众品鉴的次高端新品---毛铺年份匠荞,亦为彰显毛铺“和文化”的匠心之作。其博采贵州茅台镇酱香、四川宜宾浓香、湖北黄石清香之众长,通过浓、清、酱三香地标原酒黄金配比,融合多种道地原料之特性,匠心调配,酝酿出毛铺所独具的三香合一。

斟上一杯毛铺年份匠荞,品味清香之清爽、浓香之绵甜、酱香之细腻悠长于一体。三香融合共通,与“和而不同”的精神一脉相承。

因湖湘精神与毛铺和文化内涵的精妙契合之处,湖南,也成为毛铺探源中华和文化、探寻中国和力的必经之地。在长沙落地毛铺和文化沙龙活动,亦是毛铺打造“和文化”IP战略的进一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