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海医药表示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系受疫情影响,但事实上,其近年来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4月29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医药”)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48亿元,同比下降12.08%;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7.84%。

对于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上海医药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运作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间接波及到公司的药品销售及临床研究。

1

疫情冲击已逐渐消除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医药为上海实业集团旗下大健康板块核心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三大板块。2019年度,上海医药以营收超1800亿元、净利超40亿元,揽下A股市场上医药股营收、净利双第一。

多年以来,医药分销业务都是上海医药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该部分的销售收入为1707.2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约为91.51%,不过毛利率仅有7.39%;其次是医药工业业务,销售收入为234.9亿元,营收占比为12.59%,毛利率却高达58.55%。从销售区域分布来看,公司近99%的业务都是在国内。

上海医药表示,由于第一季度国内处于新冠疫情的爆发阶段,阶段性地改变了全国人民包括寻医问诊在内的多项生活习惯,给公司工商业主营业务均间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明朗,公司已基本完全恢复正常运营。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公司生产的抗疫药品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截至4月初,出口产品的总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某中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去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慢病用药在药店的消费被严重抑制,尤其是心脑血管用药和糖尿病用药,这也是不少连锁药房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疫情期间大部分医院的常规门诊及临床试验处于暂停阶段,上海医药的医药工业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内逐步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生活,疫情给医药商业板块带来的部分不利因素正在消除。不过,通过此次疫情,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开始布局转型,希望线上、线下两手抓。”

2

高额销售费用吞利润

尽管上海医药表示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系受疫情影响,但事实上,其近年来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2017年以前,上海医药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增幅均维持在10%左右,而到了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增幅高达21.58%,而归母净利润的增幅依旧维持在往常的水平,仅有10.24%。2019年上海医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更为明显。去年,其营业收入增幅达17.27%,而归母净利润增幅仅5.15%。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大额的销售费用严重拖累其净利润的增长。2019年,上海医药销售费用高达128.56亿元,同比增长16.26%,增速逼近营业收入增速。而2017年、2018年两年,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22.15%、49.21%,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8.35%、21.58%的增幅。

为什么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会如此之高?一名医药流通领域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虽然两票制砍掉了代理商中间开发票的环节,但是回扣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隐形销售费用仍然存在。加上制药企业由原来‘低开’销售模式转为‘高开’销售模式,将销售费用和不合规的支出全部算在出厂价上,这就使得药价虚高、药企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压力剧增,不仅增加了流通企业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公司的利润。

此外,为加速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布局,近年来上海医药频频在各个领域通过控股或者参股的方式来进行大幅扩张。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一年,上海医药的重大股权投资就有6项。而疯狂扩张也使上海医药的商誉在2019年年初攀升至113.45亿元,占净资产比重达29.08%。

然而,就在百亿商誉高悬的情况下,2019年度上海医药顶着商誉减值会进一步增加的风险,再次进行扩张。

2019年,上海医药旗下全资子公司SPH PB与俄罗斯生物医药公司BIOCAD HK正式签署合资协议,获得BIOCAD HK的6个生物药在大中华区永久、独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他商业化权利。

2019年年末,上海医药共计提商誉减值6.32亿元,使该项占净资产的比重下降至25.9%。

通过“买买买”不停布局生物医药行业,一旦收购的资产业绩不达预期,或者遭遇“黑天鹅”业绩大变脸,就会影响到上海医药的现金流,那么该公司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应对这些情况的发生?《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致电上海医药董秘办,然而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记者 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