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

早年身处中国“鸢都”潍坊的卢志强深知这个道理。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彼时,中国真正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化大潮。

彼时升迁为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卢志强看着商海翻起惊天巨浪,出生于威海的他见惯了海洋的变化多端与物产丰盛,尽管站在岸上,但却止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那一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海尔、联想、万科、四通、健力宝等纷纷创立。

小小的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满足不了卢志强的熊熊野心,想要出去闯一闯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埋下。

1988年,卢志强在北京注册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而早在1985年6月,他便是泛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

要倒了?

卢志强是资本大佬,他的商业帝国在三十余年中久经风雨,大风大浪都见过。在此之前,泛海无数次被唱衰,无数次被质疑将要崩盘,但还是活的挺好,如今泛海的唱衰论再一次兴起,可这次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要来的惊险,若是渡不过,恐怕泛海再想直上青云就难了。

这次,有消息称,泛海控股资金链或已断裂,今年8月份到期的300亿银行借款,可能会是最后一根稻草。

一连串的担保、急于变卖一线城市的优质房产项目、以7.5%的高票面利率发行公司债券……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消息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且不说泛海究竟是不是要倒了,先看他是怎么起家的吧。

春江水暖鸭先知

泛海从八十年代到如今,几乎没有踩错任何一个大的历史节点。

三十余年的时间,泛海控股从一家地产企业成长为一个商业帝国,卢志强也由当年的技术员变身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鳄,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商界大佬。

计划经济转轨、住房改革、地产上升周期、证券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

这些卢志强都赶上了趟,没有踏错任何一个节拍,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借着风,身处于春江的鸭子游得又远又快,谁又管它但到底是不是旱鸭子呢?

就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1988年,他循着风来的方向,断然北上。在北京创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

从基层官员到40亿元注册资本,卢志强只用了三年时间,但泛海如何取得“第一桶金”,外界始终不解其详。

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的金融心

1985年,泛海集团创始人从投资建造潍坊科技大厦起家,房地产和金融逐渐成为泛海集团的两大支柱。

王石曾说:“我不热爱房地产”。

但这并不妨碍他将万科带到中国房企的金字塔顶端,也不影响他成为中国的房地产教父。

卢志强对于房地产是什么态度我们不知道,但是能够了解的是他对金融情有独钟。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因为“泰山会”、全国工商联的双重机缘,在1996年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泛海控股成为民生银行第二股东,2002年泛海控股投资民生保险,正式跨入保险行业。

中国的金融起步晚,远远落后于世界,但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相当明显,国家对金融行业的扶持也是可想而知的,只不过是迟早问题。

2014年8月,“新国十条”发布,表明了国家对保险行业发展予以支持的态度,“泛海系”人马调集完毕后,旋即大举进军保险业。

据2015年报显示,泛海控股持有郑州银行0.17%股份;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泛海控股旗下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持有大连银行4.41%股份。2015年,泛海控股继续加码金融业务,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

看不见的客人

2014年泛海集团开启了战略转型,提出“三年打基础,十年创大业”的战略目标,向“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格局全面调整,最终将重心由房地产业务转移到金融、投资业务。

泛海集团战略转型,所以才有上述一系列在金融行业的操作,但卢志强的野心却远远不止于此,国内的金融牌照无法满足他的野心。

2016年10月25日,“泛海系”还曾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全部已发行股份。

2017年2月3日,“泛海系”又以收购者的身份,成功将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华富国际收入囊中。

卢志强意欲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为其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提供着弹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卢志强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一些列兼并收购使泛海的身躯在不断膨胀,同样为其后续发展埋下了无数的雷。

这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钱从何而来?

高额负债

一门心思转型,大部分的精力与资源倾斜到金融方面,对房地产这块自然就没那么上心,更何况在泛海眼中,这是被转型的一块业务。

泛海控股2018年财报显示,目前房地产开发业务仅占集团营业收入的34.85%,金融业务则占据营业收入比例的59.63%。

去地产高的风生水起,苦果还是得自己吞的啦!

以2018年度为例,在房地产业务收入较 2017 年降低11.56%的基础上,金融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9.31%,这导致集团全年营收同比降低26.50%。

显然泛海的营收不可能支撑得起并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就算是还债也是也没那么容易。

据泛海控股2018年财报《合并资产负债表》,截至2018年末,泛海控股负债总计约1836.67亿元,负债率高达86.6%。据了解,近三年,泛海控股资产负债率一直在85%以上。尽管,泛海控股处于高杠杆行业,但负债率80%也已经是房企负债率的红线。

(来源:标准地产研究院)

根据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净负债率排行,泛海控股以335.46%的好成绩位列前三甲。

根据2018年财报,泛海控股短期借款为144.36亿元,应付短期融资款2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39.97亿元。也就是说,短期内的应付款金额大致为510.33亿元。而相应的,泛海控股资产总计约2120.9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为216.40亿元。

这么高的负债,敢问一句,泛海怎么还?

在现有状况下保守估计,泛海控股有着293.93亿元的资金缺口。

融资

2019年年初,泛海控股将上海董家渡项目、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地块项目转手给融创房地产,回笼现金125.53亿元。

泛海控股上半年发行2019年第一期公司债券(19泛控01),筹募资金总额5.5亿元,扣除承销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债券。

但仍然不足以填充泛海的大窟窿。

值得关注的是,本期债券票面利率确定为7.5%。

债券票面利率超过9%则为高收益,但其另一个代名词为高风险。

2015年至2016年间泛海控股发行的15泛控01、16泛控01、16泛控02三支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5.35%、5.60%、5.29%。

从5%多一点的债券票面利率到7.5%,期间不仅仅是市场对于泛海的信心的缺失,还有泛海对于资金的紧缺。

高额担保

8月13日,泛海控股发布一份对外担保公告,公司境外附属公司中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为中泛房地产开发控股有限公司的融资提供担保。这已经是泛海控股自7月以来的第4份对外担保公告。

实际上,截至该公告披露日,泛海控股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实际余额已占公司2018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329.06%。

《公告》开头即是一则特别风险提示,“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已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0%,请投资者充分关注担保风险。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329.06%到50%,简直不可思议,难怪人家能成为资本大鳄!

结语

卢志强在潍坊多年。

这里的纸鸢文化足以让卢志强明白如何才能放的一手好纸鸢。

除了风之外,最重要的是线。

且收且放,顺势而为,这样才能让纸鸢飞得又高又远。

若是一个劲地放而不收,不多时,这线便会断掉,彼时纸鸢的命运只会是一头栽向地面,支离破碎。

不知道在这个八月,泛海的线是否会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