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区房舍弃这么多,真的值得吗?如今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细加斟酌了。学区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逐渐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一份关于义务教育改革的重磅文件。

文件涉及了义务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教师资源配置、课程教材、招生制度等。

最令众多家长们挂心的,还要数第17条招生制度: 

短短的一句话,囊括的却是千千万万个家长为之挂心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以及紧随其后的学区房难题。

01

首先来解释下,这条意见到底会给义务教育及学区房带来什么影响?

多数城市都存在一些优秀的民办小学和初中。这些学校此前往往会先于公办学校招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考核形式,把当地的优质生源掐了去。

生源越是优秀,成绩越是突出;成绩越是突出,就会吸引越是优秀的生源。

久而久之,这些学校就会越来越强,其他学校对比之下就越来越弱,马太效应显现。

很多家长呢,则会两手准备,先让孩子去考民办学校,如果考不上,再通过学区房的途径就读公办学校。

而按照新政的规定,以后民办学校也得和公办学校同一时间开始招生,如果人数过多就要电脑派位。

可能有些家里没娃的菜友还不知道这是多么重大的一次变化!

首先,家长要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中二选一。

其次,如果选民办学校,不过的话就将面临调剂,好的公办学校也就进不去了!

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家长为了力求保险,会直接跳过民办学校的招生,直接选择公办学校。

这样一来,部分优质生源会回流到公办学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当前的“好坏学校”的体系也就面临了挑战,转而回归越来越公平的义务教育体系。

看到这你估计会说:这不是件大好事吗?菜导你一惊一乍的干嘛?

以前公办民办可以错峰报名的时候,公办的入学压力并没有特别大,所以如果你有一套学区房在手,基本就入学无忧了。

现在,民办学校不保险了,家长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好的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学位供需矛盾变大以后,入学的逻辑就会从看房子归属变成多校划片+电脑摇号这种更为公平的方式!

对于原本就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从出生起就和名校无缘的中下层家庭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好。

即便你家没有资产千万,也一样有可能得到在名校求学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已经斥巨资买了学区房的土豪们来说,他们会猛然发现:学区房的价值逻辑,即将发生最根本性的改变!

学区房之所以贵,就是因为能保证一个稳定的公办名校学位。而如今买了学区房也不一定能进得去,那么你还会砸这么多钱在房子上吗?

另外,伴随着生源质量的逐步平均和录取方式的完全公平化,你会发现以往大家认定的“好学校”与“坏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

既然上不上传统名校的区别也不再那么明显,那么学区房的溢价也就会越来越低。

最致命的一点是,由于房产和学区的绝对联系正在逐步“脱钩”,那么学区划片可能也会有所改变,就可能会出现之前为了A校买下某学区房,最后却上不了A校的情况。

这么总结下来,教育新政最大的利空其实还不是民办学校的经营者,而是全国各地高价学区房的炒家们!

02

其实,像学区房这样超脱普罗大众价值认知设定玩意,盛极而衰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宿命。

一直以来,争抢学区房、学区房价格高得离谱的新闻俯首皆是。

由于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的稀缺,加上公办学校的入学资格通常是和户籍挂钩的,户籍则是和房子挂钩的,所以一套好的学区房,一直以来都是跨越所有楼市周期的价值焦点。

抢学区房的目的不是别的,不过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提升孩子获得灿烂明天的概率。

而一套房子的价值曲线,也直接体现出如今社会上,广大家长们的焦虑到底有多深!

平民阶层担心自己的娃儿受不到最好的教育,长大以后也把握不到阶层跃升的机会,所以他们会砸锅卖铁买学区房;

中产阶层害怕自己的娃儿长大以后无法延续父辈们打拼上升的势头,或者希望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余地,不用再置身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苦苦挣扎,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买下高溢价的学区房;

土豪们为了稳固自己已有的阶层壁垒,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跟高社会地位、高财富积累家庭的孩子一起成长,也会在最顶级的学区豪宅上一掷千金,毫不手软……

由于教育在中国所被赋予的意义和价值实在太重要了,所以直接与教育机会绑定的学区房,也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没钱的攒钱买总价低的老破小学区房;有点钱的要么以大换小,要么牺牲居住品质,就为一个好的学区;土豪们则更直接,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捧起了一二线城市学区豪宅令人啧啧称奇的天价。

最近上映了一部电影——《学区房72小时》,就将中国家长的焦虑以及随之上演的荒诞现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中,主人公傅重是个大学教授,他为了让女儿上重点小学,不惜卖掉正居住的两室一厅,投入所有积蓄,只为一个老破小。

然而紧接着面临房东跳价的困境,他便随之向钱权交易的利益诱惑低下了头。

有一句影评对此总结得十分精彩:

“为了买个学区房,家庭也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人格也不要了,最后人性都黑化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最后变成了禽兽。”

看起来虽然有些心酸,但这种事又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03

为了学区房舍弃这么多,真的值得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多少信心,倾尽所有为孩子的入学买一个学区房,我觉得值!

但恐怕现今,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再加斟酌了。学区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它背后的价值属性开始土崩瓦解

一纸文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区房的命运比如上文所说的这个重磅文件,而这种会改变性文件正越来越多。

学区资源面临着重新分配的风险比如北京的“多校划片”,打乱了学区房和学校的关系,户主们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广州的租售同权政策,不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都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入学规则也充满各种变数去年年底,深圳罗湖某小学规定:面积大于50平方的学位房,居住满一年即可入学;面积低于30平方的,居住六年方能入学。

今年4月份,深圳福田区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招生指南中,划走了福田某片区的重点学位。

上海前年就开始推行“五年一户”,也就是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

而前不久,苏州工业园区突然调整了学位锁定期,“5年一学位”变成了“9年一学位”.

还有学校本身的变化,比如此前南京顶级名校拉萨路小学突发校区搬迁,比如随着深圳外国语学校和东海集团合作关系的终止,东海花园业主的子女也就再无入学资格。

越来越多人发现,大家费死劲儿争抢的学区房,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04

那么,接下来到底还能不能买学区房?

在分析了学区房面对的种种变数之后,我们的结论是:当下投资学区房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入手需谨慎。

如果是小孩这两年就要上学的话,由于教育公平化的各项政策还没有那么快落地,所以眼下因为好学区而买房还是可行的。

但菜导必须提醒大家两点:

第一,如果小孩好几年后才上学,对于学区房就可以先采取观望的态度,视政策落地的脚步再决定怎么买房;

第二,比起购买单个学校的学区房,不如考虑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区域。这样一来,即便政策发生了变数,也不会对孩子以后上学的事带来太大的影响。

最后菜导还想说的是,在子女教育这件事上,学区房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一方面,家庭更是一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不会比学校教育来得弱,甚至更强。

有了学区房,上了好学校,也许学历上相当漂亮,是10分。但如果家庭给的教育是0甚至是负分,两者相乘得到的结果则为负。

没有学区房,也许上不了好学校,学历平平也许是6分。但如果家庭给的教育是8分,两者相乘结果就是48,比前一种情况好多了。

所以,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更多地和孩子进行对话,提升自己、并用自己的人格品质、视野格局、行为习惯给孩子更多的正面影响,或许比学区房来得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