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星火V2.0发布的第二天,8月16日科大讯飞股价暴跌,一度触及跌停。

耐人寻味的是,8月11日晚间科大讯飞发布业绩表现不佳的半年报后,股价反而在下个交易日上涨3.19%。8月14日科大讯飞董事长套现23亿元后,股价依旧没有跌,甚至还在15日出现了0.03%的轻微上扬。

为什么偏偏在讯飞星火V2.0发布后,科大讯飞经历了如此大幅度的下跌?

结合市场动态和科大讯飞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我们认为这一突然的股价暴跌背后,有着两个方面的考量:

1.讯飞星火想要从中文AI工具层面超越ChatGPT并非没有可能,但受到经营风险和股东减持的双重影响,投资市场对此明显信心不足。

2.随着生成式AI目标市场转移至垂类大模型,市场切入口的选择也越发重要。科大讯飞现阶段业务所针对的细分市场,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说服力。

一、股价触及跌停,讯飞星火V2.0成“罪魁祸首”?

表面来看,科大讯飞股价暴跌的背后,是投资市场对讯飞星火V2.0寄予了太多期望。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科大讯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就像今年6月份召开的讯飞星火V1.5发布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曾多次提及讯飞火星大模型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也说出了“10月份超越ChatGPT”的豪言壮语。

作为国内一线科技企业,科大讯飞的技术实力有目共睹,各方面对科大讯飞的豪情也充满认可。只是在市场期待值持续拉高的同时,科大讯飞并没有展露出与之相应的成绩。

先是6月份,国内研究机构SuperCLUE发布的中文大模型排行榜中,讯飞星火V1.5不仅在性能分值上被GPT-4甩开近20分,排名也低于360智脑和百度文心一言。

尽管讯飞星火V1.5与被视作“超越目标”的GPT-3.5之间,只有8.1分左右的差距,该排行榜也存在争议,但4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缩短双方的产品差距,终究是个未知数。

至于8月15日发布的讯飞星火V2.0,虽然刘庆峰声称“基于Python和C++进行代码写作能力已高度逼近ChatGPT,差距仅为1%和2%”,以及明确表示“到今年10月24日,各个代码的能力都会超越ChatGPT,明年上半年将正式对标GPT-4”。

但是由于缺少更具体的实际数据对比,与V1.5版本发布仅隔2个月的V2.0能否带来如此大的性能提升,摩根商研所认为投资市场目前仍在抱以观望态度。至少在获得市场真实反馈之前,科大讯飞的豪言壮语,很可能导致“狼来了”的边际效应。

而且国内外AI厂商也不会停步不前。就像OpenAI早在7月18日就提交了“GPT-5”的商标申请,讯飞星火即便能够在明年达到GPT-4的水准,仍旧难以掌握头部话语权。

不过,如果仅是市场对产品缺乏信心,或许并不会造成如此剧烈的股价动荡。透过表面探究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是藏在科大讯飞“豪情”背后的财务压力。

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科大讯飞近期频繁传出股东减持的消息。

7月31日科大讯飞曾宣布,大股东中国移动计划减持1%的股份。不巧的是,8月1日讯飞星火APP又遭到苹果应用商店下架,导致当天股价下跌3.23%,险些跌破60元关口。

没过多久,8月14日晚间,科大讯飞又宣布董事长刘庆峰减持1.73%的公司股份,套现金额约为23.5亿元。虽然科大讯飞第一时间表示,刘庆峰减持原因是为了偿还2021年7月通过质押融资等方式欠下的借款,但也侧面展露出科大讯飞资金财务所遭受的压力。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第二天讯飞星火V2.0发布会短暂提振了市场信心,16日近乎跌停的暴跌,是否会提前一天到来。

这份财务压力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也有着较为直接的体现。除了总营收78.42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73.54%,扣非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同比下降208.99%,3.04亿元的亏损更是达到历年之最。

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早在一季度财报中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说明。2022年12月15日启动的“1+N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2023年5月6日正式发布的讯飞星火大模型,其新增投入都对当期利润产生了影响。

侵蚀利润空间的不仅是大模型项目的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科大讯飞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17%、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0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7.64%,而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5.29亿元。

成本与收入的严重不匹配,造成了极大的财务缺口。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经营业绩明显承压的同时,上半年存货周转率同比下降7.94%,可能意味着科大讯飞难以通过经营活动填补缺口。

这也导致科大讯飞对融资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11亿元,同比猛增809.15%。

同时无法忽视的是,2023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获得政府补贴支持6.17亿元,计入当期损益金额为4.67亿元。如果没有补贴支持,或者补贴政策发生变动,科大讯飞的财务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开源还是节流,将成为科大讯飞下半年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国产AI大模型的下个战场,是教育和医疗?

AI大模型如何变现,如今已是整个行业的困扰。

动辄数亿、数十亿的研发投入,在没有商业回报支持,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必然会被视作融资无底洞。

就像近些年被大肆炒作的无人驾驶,由于迟迟难以进行大规模商业落地,进入2023年以来,Argo AI、Embark等大型自动驾驶企业相继宣告破产。国内无人驾驶市场虽然进展顺利,但5月份阿里达摩院解散自动驾驶团队、放弃自动驾驶研发的消息传出后,行业寒冬似乎也悄然而至。

AI大模型赛道虽然仍处于朝阳阶段,但巨额投入和微薄回报的悬殊差异,已经让头部企业捉襟见肘。

根据公开消息,ChatGPT的硬件成本高达14亿元,单次训练成本约为1437万元至1.01亿元,目前总训练次数可能已经超过1000次。

而简单计算ChatGPT的运营收入模型,GPT-4每分钟最高创收36元、成本最高5600元,GPT-3.5每分钟最高创收630元、成本最高12600元。收入完全无法平衡的当下,甚至有预测称,OpenAI在ChatGPT项目的拖累下,2024年可能面临破产危机。

也因此,为了探索更多的盈利可能,OpenAI计划上线多个低运行成本的小型GPT-4模型,针对多个垂类专业领域进行任务和主题训练,希望能够触达更多C端用户,实现高频次的创收。

面对同样的收支压力,国产AI厂商也在瞄准更加细分的垂类大模型市场,只是由于各个厂商资源、渠道、技术力等方面的迥异,对细分市场的选择也截然不同。

例如360智脑背靠360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主要垂类落地应用方向为AI数字人社区;百度的文心一言偏向于对接各个行业公司,专注于开辟行业应用创新;阿里的通义千问则是聚焦音视频内容领域。

其中,科大讯飞凭借着智能语音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泛用性,广泛布局教育、办公、汽车、金融、工业、医疗等领域。讯飞星火V2.0发布会上,也明确了落地方向为私有化部署和数智化转型升级。

不难看出,科大讯飞在垂类布局方面同样是在对标ChatGPT“广撒网”的战略布局,只是现阶段的主要落地方向,还是以教育行业为主。

一直以来,智能语音技术与语言学习都具备天然的契合性。对绝大部分学生群体而言,接触到正统外语学习和使用环境的概率是很小的,尤其是双减政策下,课外外语培训也遭到明令限制。

学生和家长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转向工具类学习产品。科大讯飞通过星火大模型,将自己在英文翻译、批改、口语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与自家学习机绑定的特色AI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体产品和大模型的双重变现。

只不过在技术层面,这一变现模式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门槛。今年5月以来,好未来、作业帮、网易有道等老牌教育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教育大模型,凭借口碑优势,很可能会迅速抢占科大讯飞的市场份额。

在摩根商研所看来,医疗赛道很可能成为教育行业之外,另一个极有可能孵化出AI垂类大模型爆款的领域。

随着医疗反腐的持续推进,可以预见到医疗环境重塑、医疗供需关系转变等行业生态的变化,未来医疗行业对于数据透明化、人员结构简洁化的需求,也将释放更多AI大模型的应用空间。

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辅助医生进行诊疗的AI工具,以及统筹医疗资源分配的AI平台,将会成为国产大模型提供更加重要的机遇。

希望科大讯飞在走出财务困境后,能够尽快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大模型落地场景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