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快报:继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同比高增29.77%、26.11%后,2023年1-9月杭州银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6%,继续实现高速增长。

截至2023年9月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69.52%,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10月20日二级市场走势来看,杭州银行优秀的三季报也获得了投资者真金白银的点赞:即便当日银行板块整体仍然下跌0.41%,但杭州银行(600926.sh)全日涨幅2.99%,在A股42只银行股中涨幅第一。

不过尽管如此,随着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大关,创年内新低,银行板块自八月以来也出现明显下跌,杭州银行20日收盘股价对应市净率仅为0.7倍左右。

对投资者而言,这会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吗?下文我们进一步解读。

银行板块

呈现结构性行情

事实上,在近期指数大跌之前,今年银行股在“中特估”、政策组合拳、“汇金增持”等利好刺激下整体走出了结构性行情。因此如果对比年初,以长江银行指数为例,依然上涨超过5%。

不过细探42家上市银行,涨幅分化程度明显。在股价涨幅为正的25家银行中,近15家银行股价涨幅超过10%,涨幅前三位的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今年股价涨幅均超30%,俨然走出牛市行情。

从估值水平看,涨幅前十位银行的平均市净率仅为0.5倍左右;在股价较年初下跌的15家银行中,9家银行股价跌幅超过5%、平均市净率水平在0.7倍以上。

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今年的涨跌分化中,恰恰有不少从业绩表现来看颇为“优等生”的中小银行是出现下跌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较年初跌幅超过20%,杭州银行、平安银行跌幅超过15%。如果这些银行后续经营持续稳健,其估值是否有较大被修复的可能性呢?

而从全行业表现来看,截至10月20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依然全部破净。当前A股市场仍在低迷区域徘徊,“愉见财经”此前常说,银行板块往往如同“寒冬中的棉毛裤”,以其低估值、高股息表现出更强的防御性。这一次,是否也会如此呢?

优质城商行

估值已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九月以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量持续低迷。盘点市场的各投资主体,北向资金连日大幅净流出,公募基金则有较强的短期业绩导向和行为趋同性,散户难以把握转瞬即逝的行情。

在此缺乏增量资金的环境下,近期多家城商行股价创下新低,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南京银行为例,近日市净率水平在0.96倍、0.71倍和0.61倍,近52周估值分位数在0.44%、0.50%和0.52%的历史绝对低位水平。

事实上,拥有区域经济优势、扎实资产质量和厚实拨备家底的优质中小银行较大行更具成长性和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目前其绝对的低估值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买入时机。

一如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最著名的理论:市场总是在过度兴奋和过度悲观间摇摆,而市场波动会为投资者提供难得的出手机会。

这一次的“出手机会”,会不会就在眼前?

多家城商行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3年10月19日)

股权再融资

有利于支撑业务进一步发展

上市银行的再融资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例如杭州银行在今年六月发布了其80亿元的定增计划,就有很多投资者认为其定增将摊薄股东收益,因此影响了持股信心,这一定程度也是杭州银行近期股价走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银行在快速成长阶段,由于资产增速大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因此阶段性需要一定规模的外源性资本补充,以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事实上,对优质的高成长性银行而言,外源性资本的补充可进一步促进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定增后ROE、每股收益等指标的摊薄影响能够得到快速修复。

以杭州银行2020年完成的定增(募集资金71.6亿元)为例,定增后杭州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有效,连续多年交出了领先行业水平的经营成绩,在拨备快速增厚的同时净利润还实现了高速增长。

2020年完成定增以来,杭州银行盈利能力已较其定增前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三季度末,杭州银行实现净利润116.92亿元,达到其去年全年净利润水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12%(未经年化),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跻身一流行列;基本每股收益1.92元/股(未经年化),同比增长26.32%。

在盈利增长速度较多超过资产规模增速后,盈利增长将能够覆盖资产增速,此时商业银行再融资的需求将会下降。

此外,杭州银行2020年的定增资金均由老股东和场外投资者带入资本市场并战略性长期持有,且发行价高于当时股价,体现了老股东和投资者对杭州银行高度认可,获得资本补充后杭州银行的业绩快速成长、股价较快上涨,也很好地回报了这些老股东和投资者的信任,因此对于高成长性优质银行的对此种形式的再融资,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心。

业绩持续增长

夯实回报投资者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业整体资产增速将逐渐放缓,相对高成长同时具有优异风险管理能力的优质中小银行资本内生能力将逐步增强,也将具备更好的现金分红条件。

同样以杭州银行为例,2016年IPO上市以后,其完成的募集资金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股权融资仅有两次(2016年IPO和2020年定增),募集资金净额合计约107亿元。而杭州银行上市七年来,随着盈利能力的提升,杭州银行每股现金分红从每股0.15元(还原两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均为每10股转增4股)稳步提升至每股0.4元,上市七年来已累计现金分红117.6亿元,分红金额已超过其股权融资金额。

未来,基于拥有区域经济优势和优异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扎实的资产质量和厚实的拨备家底,有理由相信杭州银行将继续取得行业领先的业绩增长。随着利润规模的较快增长,在完成计划中的定增后,杭州银行将可更快提升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将具备继续提高现金分红比例的更好条件。

量价质效协同发展

提升盈利可持续性

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经营业绩具有高度的宏观周期性特征,尤其在贷款利率下行和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处于持续收窄的趋势中,这也是投资者对银行成长性的担心点。

如何在息差收窄的大环境下保持盈利可持续,交出穿越经济周期的优异成绩单?在其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杭州银行给出了回答:重点做好资产负债的总量、结构、定价、质量和效率的统筹协调。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积极把握宏观经济以及产业转型中新的机会及把握客户需求变化过程当中的机会顺势而为,稳中有进,实现资产负债总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实现资产负债两端“一降一增”,资产端增加高收益贷款,加强管控并做好低收益资产的处置管理,负债端降低高付息主动负债,并通过做结算、代发等持续增加低付息存款;三是提升定价管理精细化,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推动资产负债量价综合平衡配置;四是持续优化风控,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将不良率、新生成不良率和核销保持在较低水平。

优质中小银行细分领域竞争力

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近期发布研报《化债之后的银行业:进化还是特化?》,他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近期“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推出是城镇化周期接近尾声后的必然结果,在长达十多年的经济换挡过程中,很多银行“制造业占比下降,城投、地产占比上升,甚至不排除一些分支机构大比例做城投、地产,有些团队甚至只做过城投、地产”。为避免传统银行在剧烈变革中“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商业银行要持续变革。

这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方向:选择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打造细分领域竞争力和商业模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银行。

杭州银行在其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总结了“二二五五”战略规划上半场经验和下半场发展策略,作为一家持续追求价值领先发展愿景的区域银行,杭州银行希望实现客户价值、股东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领先,尤其重视并力求建立对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在科创金融、信用小微等细分市场,杭州银行已深耕多年并总结出了成熟的打法,将成为杭州银行成长性的重要支撑。

  • 在科创金融领域,杭州银行是国内较早探索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商业银行之一,目前已迈入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自2009年至今,杭州银行已积累了坚实的科创客户基础、沉淀了多维数据和重点行业经验。截至2023年6月末,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业务服务科创中小企业超过1.2万户,融资余额突破500亿元,累计投放超过1700亿,服务企业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75%以上为小微企业,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客户占比超过35%;服务经营范围内专精特新企业超3,400家,杭州市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市场服务覆盖率超88%。

  • 在信用小微领域,杭州银行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台州信用小微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并成立、升格了信用小微事业部以开展信用小微模式的复制工作,目前已在杭州、宁波、金华、合肥等区域进行模式复制。

在2021-2025年五年战略规划(“二二五五战略”)的前半段,杭州银行在净利润、资本收益率等效益指标以及业务指标、质量上已提前或超进度完成目标。对于规划下半场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找准发力点,该行认为下半场主要、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息差的缩小,中长期还要看风险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杭州银行也有清晰的路线图:

第一,有效实施客户下沉,同时在客户下沉的过程中,强化风险控制。第二,数智赋能。打造敏捷组织,提高运行效率。今年该行扩充了科创金融事业部和信用小微事业部两个事业部,通过专营、专注、专业来积极地拓展细分市场,同时在小额数字信贷上也做了积极尝试。第三,确立新的目标。在预期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要提高效益,拉高标杆,体现质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