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大而不倒”,即便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会经常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每天都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目前,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从京东、拼多多,发展到兴趣电商、直播电商,微信虽然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但未来的竞争已经从用户数量转向用户时长,谁能让用户的时间在平台上停留地更长,谁就是赢家,短视频平台成为最大的变量。反观“搜索霸主”百度面临的局面更不容乐观,入局的玩家众多,挑战和威胁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除了百度,360、UC和搜狗是依托于搜索发展起来的公司,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在旗下应用端开放了搜索功能。其中,微信搜一搜月活用户突破8亿,短视频搜索月活用户已超5.5亿,B站、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也在以站内搜索的形式逐步蚕食搜索市场。

当然也有一些刚出道的实力挑战者,他们选择通过布局未来实现弯道超车,凭借技术优势企图在搜索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盛行的今天重仓“AI搜索”。

“搜索”赛道象征着一种横跨消费者、企业和开发者生态系统的上万亿美元机会。作为曾经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小小的搜索框凝聚了半部互联网发展史。随着搜索系统变得更加个性化,搜索和推荐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信息合成和检索的新模式。

毫无疑问,搜索应用的下半场就是AI重新定义的新时代,随着AI和大模型的不断发展,搜索引擎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这将导致全网的内容搜索发生重大变革,不少公司已经开始在垂直领域掀起AI搜索的新探索,分化出专门用途的产品会大量出现。

微软联手OpenAI,将New Bing设置成为ChatGPT的默认搜索引擎,谷歌宣布开放大模型用于测试搜索功能的新平台 Search Labs,让用户提前体验和测试一些谷歌早期实验性的搜索功能和特性,国内也逐步开启了大模型与搜索引擎的融合尝试。

推动生成式AI技术与百度搜索的深度整合一直是其在这轮大模型技术热潮中的核心任务之一。早在今年初,李彦宏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OKR内容中,便明确提出了“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

今年以来,B站宣布推出bilibili index大模型,为目前正在内测的“搜索AI助手”功能提供技术支持。与通用搜索不同,垂直搜索引擎的数据多源自其自身平台,亦可称之为站内搜索。8月8日,百川智能发布53B模型,通过搜索结合大模型技术来优化模型结果生成的可靠性。8月21日,昆仑万维官方发布国内第一款通用型AI搜索产品—天工AI搜索。

近期,阿里巴巴集团大模型原生AI应用——淘宝问问正在进行内测。它被嵌入到淘宝的搜索框中,产品团队更希望借助淘宝问问夺回被其他内容平台夺走的用户。

“淘宝问问”打通淘宝生态全数据链,可以理解消费者跨类别、跨领域的需求,满足信息检索、创意内容生成等多方面的应用场景。他们的终极愿景是,用户在购买产品时,无需先前往百度、小红书、知乎等平台搜索,而是直接在淘宝上完成这一流程。

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搜索,而是更加个性化、准确和智能的解答和推荐。AI搜索是将大模型和搜索引擎结合,将搜索引擎作为大模型背后的知识库,能解决大模型胡编乱造的问题。利用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去分析用户的真实意图,比传统的搜索引擎更理解能力更强。

传统搜索痛点明显,比如,依赖于关键词匹配,不能理解用户的真正意图;搜出来的信息大量冗余,不同的来源信息不一致,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筛选;不具备综合分析和细致对话的能力,很难为用户提供深度和上下文相关的答案。此外,传统搜索广告多,严重干扰用户体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搜索需求被更多移动终端割裂、模块化,人们用淘宝搜商品、用微信搜文章、用知乎搜问题、用美团搜团购,尽可能在各自的高频场景池里获取关键信息,这实际上加剧了信息孤岛和碎片化。

AI搜索有了大模型的助力,塑造“搜索链接一切”的边界能力,从人和服务拓展到任意需求和答案。真正做到了信息孤岛时代,降低搜索难度,实现知识迁移,对信息重新组织和整理进行输出最大程度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超级流量入口的AI搜索,将成为新形态生产力工具的入口、门户。AI搜索的出现带来了智能化、生成式的问答搜索方式进入实质性落地环节,重塑了搜索形态和体验。此外,大模型与搜索的结合也将带来更多行业性影响,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促进搜索生态完善与企业价值再造。

现阶段,AI搜索引擎更多是垂直应用在各大互联网大厂成熟的产品生态中,主要用来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与技术的生态链接。科大讯飞、昆仑万维等上市公司面向大众推出的通用AI搜索产品,虽然走在了创新前列,但却因缺乏超大流量入口、办公功能属性较强,所以在用户增长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来看,搜索市场的战争会愈发残酷,虽然百度在内容、场景、流量、技术的先发优势依旧十分明显,但同时也给李彦宏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