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傻眼了,他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日本海鲜滞销,最大的对手竟然是中国新疆。

没错,就是那个盛产哈密瓜的新疆,竟然成了海鲜大省。在那里,光是三文鱼就能年产3000吨,不光能满足中国人自己吃的份 ,甚至还能反手出口给日本。

那么那个不但没有海,甚至可以说是全中国离海最远的新疆,是如何实现海鲜量产的呢?

新疆有些地方,其实很适合养海鲜,比如尼勒克县,没有酷暑河里流的是冰川雪水,可以说是天然的低温矿泉水,出品不输深海三文鱼。

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人瞄准了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

没有海水,科研团队就把盐碱地的水调配成人造海水,进行海鲜养殖。还利用环保网箱、半封闭循环水系统、机器人水下清污等等各种高科技,不仅提高养殖效率还保护环境,再加上一整套的包装、加工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一天之内就能把三文鱼送到你的餐桌上。甚至还出口到了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等等国家。

而且不止是三文鱼,根据《南华早报》9月1日的报道,新疆人工海产养殖试点成功,开始发展海产养殖业,还要开始养殖罗非鱼、对虾、鲍鱼等等。

这一则新闻,真是让新疆的未来将充满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有网友调侃道,以后的江浙沪说不定都要变成“疆”浙沪。

更有意思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早有布局,2019年,当时的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首次提出要排污入海,而同样是在2019年,新疆巴楚县的“塔里木苦咸水海虾养殖试点”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还有,从今年的1月份到7月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规模是19亿元,这要是继续进口,一年那就是30多亿。而2021年新疆渔业的年产值是35. 95亿,恰好补上了日本水产品的空缺。

种种信号表明近些年,随着新疆的海产养殖业的技术不断突破,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海域被核污水污染后,内陆海产养殖就能形成很好的补充,甚至主导。

新疆的内陆海产养殖技术突破,好处绝不仅仅是我们能吃上海鲜那么简单,或许未来全球整个海产品市场和供应链都会大洗牌。

只能说新疆的机会,来了。